刘莹莹
摘 要: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关系,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有效沟通需要建立在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愿意亲近教师。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实例,谈谈在小学教育中和学生有效沟通的策略:多用“良言”,让学生感到被尊重;把握“良言”的度,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有信任感;让“良言”多一些幽默和艺术,让学生有亲近感。
关键词:小学教育;有效沟通;沟通策略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说明语言在人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要合理运用语言艺术,做到用“良言”影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多用“良言”,让学生有尊重感
什么是“良言”?当走在路上不小心跌倒的时候,同学的一句关心“你有没有受伤,疼不疼”,顿时心里充满了感激,忘掉了身上的疼痛;当一不小心睡过头,因为迟到紧张得不知所措,满心愧疚和害怕时,老师的一句“下次要注意,调好闹钟”,学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保证下次再也不会迟到;当在做习题时,遇到了一道难题,着急得抓耳挠腮,朋友一句“我来教你吧”,你感激地望望他接着认真地倾听;当在教室里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的时候,忽然听到一句温柔的提醒“是不是哪里不舒服”,顿时如梦初醒,赶紧打起十二分精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细节,这些朴实的语言,很平常、很简单,没有华丽的修饰,却是恰到好处,让人有所警醒,这就是“良言”,能改变人们的心情,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对周遭的态度。
有些人可能会说:“有些孩子真是说什么都不听……”我们也经常听到家长抱怨:“你跟他说一遍两遍,他都跟没听见似的。”接下来,说话的声调越来越高,情绪越来越激动,甚至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如果我们用着一种错误的方式去表达我们的爱,肆意宣泄我们的情绪,结果就会事与愿违,孩子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就容易走向相反的方向。
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破窗效应”: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很快地,墙上就被涂画得乱七八糟;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豫地乱丢垃圾。一切好的教育,都要基于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产生,教师和家长多正面引导,保护学生的“自信之窗”“自尊之窗”“自强之窗”,及时修补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不足。学会和学生好好说话,多说“良言”,少说、慎说甚至不说“恶语”。
二、把握“良言”的度,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有信任感
很多时候,教师认为自己的语言是“春風化雨”“和声细语”的,却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记得有一次到一年级的一个班级上课,经过精心的准备后,笔者面带笑容走进教室,可是,学生聊天的聊天,时不时地还会有两个学生争吵。让人好气又好笑的是,一个学生说:“老师,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不听你的话吗?是因为你太温柔了。”慢慢地,笔者了解到刚进入学校的一年级学生,没有养成好习惯,没有形成规则意识,一旦教师不能在他们心目中树立威信,那么整个课堂就会很难把控。
一个名师说过:“一个好的老师,必然会发一次火,让学生们知道你的底线。”这个“发火”并不是过度打击学生,而是要坚定地表明态度,让学生有规则意识和敬畏感。说话时指令清晰,表情严肃。说“良言”,是要抓住学生出现问题的方面,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否则就会变本加厉,最终教师在学生面前就会毫无威信。“良言”也不是不能批评,而是要用正面而有力的话语,讲究批评的艺术,坚定地引导学生走向轨道。所以,教师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跟他们建立信任。
三、让“良言”多一些幽默和艺术,让学生有亲近感
记得一个学生在作文中是这样形容他的英语老师的:“我们的英语老师很幽默,我很喜欢她。那天我上课走神了,只听她笑嘻嘻地问:‘小江同学,你的眼前是不是飞过一大片白白的、长着翅膀的东西啊?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也晃过神来不好意思地笑了。”这个学生上课走神了,可是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做出改变。由此可见,这个教师运用幽默的语言,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教师的幽默语言,促进了师生间的和谐关系的建立,学生愿意和教师亲近。当学生被留下来辅导,学生心里肯定是不情愿的,我们或许可以变换说法:“你可能还没有听懂今天的新知识……”这下学生立刻提起神来:“老师,我好好听讲……”无须多言,学生知道教师说话的目的,会马上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教师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家卢梭说过:“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因此,教师要走进学生的世界,蹲下来和他们交流,平等地看待他们,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学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