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砚萍,张元春,李 静,唐 玲,刘 唱,田小冬,周思佳,谢晓磊,李明珠,董 硕
(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100078)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中指出:大力开展中医护理人才培养,促进中医护理技术创新和学科建设,推动中医护理发展。同时在2019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号)中将患者体验和满意度列入政府对医疗机构考核的高权重核心指标。因此,医院不仅要形成科室的技术特色,更要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提升患者的就医满意度[1]。
因中医护理专业人才缺乏,中医护理队伍整体辨证施护的能力不足,中医护理特色、中医护理技术未能得到创新性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医护理服务水平,形成中医护理服务品牌,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创新性开展“一证一品”专科护理示范病房建设项目,通过构建“一证一品”专科护理示范病房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创新中医医疗机构病房管理模式。在此背景下,科室积极开展人文及优质服务建设,建立“中医医护一体化”及“中医人文关怀”的服务模式,实现“病与证”、“施治与施护”、“中医药与中医护理”的结合,达到提升护理服务能力、提升中医专科护士的决策力、提升住院患者就医体验、提升中医专科护理学术水平。这是依托于特色的“中医人文关怀”服务模式,中医人文关怀是中医临床诊治过程中的思想精髓,是通过中医知识、情感、心理环境氛围体现以人为本、温馨服务和人文精神的关怀活动[2-3]。本文探讨脾胃病科“一证一品”专科模式病房的有效服务及技术方法,现报告如下。
脾胃病科开放床位44张,护士15人,床护比1:0.34,护士年龄:20~50岁,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8名,护士2名。
1.2.1 确定“一证一品”病种
确定科室“一证一品”病种为慢性胃炎(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阻证)。患者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慢性胃炎;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依从性差;患有精神类疾病;合并严重感染或心肺功能损失;婴幼儿、未成年人、疾病晚期患者。
1.2.2 实施方案
“一证一品”专科模式病房实施方案科室以临床实践和科研为基础,分为创新岗位管理、提升就医体验、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能力、提升中医护理学术水平4个方面,具体见图1。
图1 “一证一品”专科模式病房实施方案
1.2.3 特色服务
1.2.3.1 “握手”交接班:规范交接班队形,确定护士在交接班中的职责,由主班引领,护士对新患者进行床旁交接班。主班护士热情地握住患者的手,询问睡眠情况及对病区环境的态度,责任班、基础班、中医班分别交接。
1.2.3.2 全程陪检服务:护士前一天登记患者检查项目,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时,并评估患者基本情况,同时安排第二天的陪检人员,并且必要时与医生共同陪检。检查当天,陪检护士准时陪同患者前往检查科室,选择合适的前往方式,并帮助患者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陪检过程中嵌入医院和科室文化的内容。
1.2.3.3 感动服务:“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暖暖地照在您的脸庞,那是我托阳光带给您的祝福和吉祥,伴您睁开惺忪睡眼,深情的将美丽世界凝望,把崭新的一天款款送上,安安心心治疗,健健康康回家,那是我温馨的话语响彻您的耳旁。”每周两次组织护士们在病房床头为70岁以上老年患者和长期卧床患者朗诵诗歌,护士们声情并茂地诵读诗歌,并为患者送上1个毛绒玩具,感动每一位患者,温暖整个病房。
1.2.3.4 特色技术-砭石熨摩中药透入法:在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优化,增加砭石熨摩中药透入法特色技术[4]。砭石熨摩中药透入法基于中医学的脏腑、经络理论,通过热熨摩人体一定经穴部位上的皮肤,使之产生一定的刺激,达到温助阳气、疏通经络、通调水道的作用。砭石热熨摩神阙、天枢、中脘、建里、水分、关元、气海等穴位,旨在调理脾与胃,使三焦气化功能恢复正常。利用砭石在腹部进行推摩,使其受力于按摩部位的表层及深层,同时可选取脐周诸穴,即中脘、气海、双侧天枢穴等,达到通畅的效果。中脘穴有调和胃气,通腑泻浊之功用;天枢穴自古就是治疗便秘的基本穴位,大肠与胃化阴通腑之募,消化津液出入之门;气海穴有益气助阳,调畅肠道气机以行气导滞。在推摩之后给予局部保温贴敷法,促进药物渗透,有效缓解慢性胃炎患者腹胀、腹痛、嗳气反酸、纳差等症状。
自开展特色服务以来,护士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入院时热情接待,住院过程中贴心护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5.80%上升到98.57%。
通过特色服务,建立“中医医护一体化”及“中医人文关怀”的服务模式,提升护理服务能力、提升中医专科护士的决策力、提升住院患者就医体验、提升中医专科护理学术水平。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对护理方案的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7.00%上升到97.00%。为患者开展特色服务,拉进了患者与护士之间的距离,提升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患者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7.50上升至98.00%。此外,开展中医特色服务及技术提高了护士整体护理和中医护理能力,根据科室统计结果,科室患者平均住院日由实施前的12.52 d下降至实施后的9.1 d。
《物理论·论医》中记载“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这与中医人文关怀的本质不谋而合[5]。人文关怀是中医临床诊治过程中的思想精髓,是通过中医知识、情感、心理环境氛围体现以人为本、温馨服务和人文精神的关怀活动[4,6]。特色服务,不仅深化了优质服务的内涵,更形成了独特的中医人文关怀模式。
明代医家陈实功在《外科正宗·医家五戒十要》中记载:“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生轻侮傲慢之心,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拔之。”医护人员应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在治疗过程中要尊重、理解、关心、体贴患者,这也是中医人文关怀的初衷。从患者入院到出院,为其提供全程化、全面化、专业化的服务,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是深化中医人文关怀服务的有效途径,也是服务内涵[2]。在实施中医护理技术的过程中,中医人文关怀同样重要。
护理服务品质是护士为患者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和生活照顾服务的过程和效果,以及满足患者需要的程度,包括技术属性和服务属性[3]。中医特色服务与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患者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护士对护理方案的满意度[7]。未来在“一证一品”专科模式病房建设过程中,科室还要继续发展特色服务项目及特色技术,精进服务内容,发掘特色技术,明确“一证一品”的核心内涵,提升中医人文关怀的服务质量,通过经过不懈的努力及坚持,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开放评审
专栏主编点评:该篇论文作者立意新颖,全文逻辑思路清晰,能够紧密结合临床服务能力和“一证一品”专科模式。重点从“一证一品”中医人文关怀服务模式,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实践和总结,中医技术有创新应用。建议增加中医健康宣教内容,能更有效的与患者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