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嫦 陈璐 陈珊珊 王震
摘 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高校学生科研素质提升、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的关键一环。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建+竞赛”模式来凝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通过推动“多元协同”来整合思想政治工作力量,“党建”与“竞赛”双融双促,从而打造“三全育人”一体化育人体系,把“党建+竞赛”的工作优势转化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建;党建+;竞赛;三全育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中共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认真研究国际国内新形势,全面加强新时代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指出要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政治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1],为推动我国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优先发展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2020年教师节到来之际强调,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惠州学院作为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省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坚持立德树人,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制定了“1+2+10”“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体系[2],形成课程、科研、管理、文化、心理、实践、网络、服务、组织、资助“十大育人”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是东江流域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摇篮。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在惠州学院党委的认真指导下,立足本学科,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党建+竞赛”模式[3],大力开展专业化、特色化育人,旨在探索出一条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之路,最终实现“三全育人”。以党建为引领,党政同心,师生携手共进,基层组织全面过硬,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以“党建+竞赛”模式助推“三全育人”工作深入开展并取得良好成效。
一、如何推进“党建+竞赛”模式
首先,统一思想,全员共识,牢牢把握“党建+竞赛”的政治方向[4]。实施“党建+竞赛”模式不仅要提高全体师生的思想认识,更重要的是形成广泛统一的思想共识。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三全育人”工作,抓住“竞赛”这一特色,通过加强政治学习、开展党建活动、夯实师德师风等,引导全院教职工在政治、思想、行动上形成“党建+竞赛”的共识,全力推动有效资源向“党建+竞赛”聚集、政策导向向“党建+竞赛”倾斜、师资力量向“党建+竞赛”汇聚的良好局面。
其次,党建引领,党员表率,着力强化“党建+竞赛”的组织保障。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在思想引领、促进发展、参与决策、保证监督等方面充分发挥组织保障作用,积极推动“党建”与“竞赛”双融合双促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健全“双带头人”制度。充分发挥教工党支部书记、副院长 “双带头人”的头雁引领作用,选派“双带头人”分管竞赛工作,高效高质推动“新生赛”以及其它学科竞赛的开展。二是发挥党员骨干先锋模范作用。由党员骨干带头,大力开展“主题党日”“党员示范岗”“党员联系班级宿舍”等活动,扩大党员影响力,强化榜样作用。三是以党建共建推动校政行企深度合作。促进学院教工党支部与广东九联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党支部、龙门县晨光村党总支部等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加强与行业企业更深层次、更加密切的合作,共同制定“3+1”人才培养方案和开发“嵌入式课堂”,通过学科竞赛、项目实训、实习培训等方式,实现思想政治课、专业知识理论课与实践课、校内实训课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四是以课程思政推动协同育人效应。在全院做到课程思政全覆盖,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做到共同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不断提升学生持续发展能力。2020年学院获课程思政项目省级示范课程2项、校级18项。
再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积极构建“党建+竞赛”一体化工作体系。加强校政行企合作,全力推进产教融合,以“竞赛”为抓手,通过“校企双导师制”,制定专业咨询室、班主任工作手册、谈心谈话记录表和新生赛导师制,组织党员骨干率先、行业导师共育、专任教师全员参与、教辅人员服务跟进的全员育人格局。通过“启蒙教育”“思政第一课”“每生一赛”的引导、一年级专业导学、二年级参加学科竞赛、三年级 “科研+创新”、四年级“创业+就业”,实现学生在大学阶段全过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相促进。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社会的育人资源优化整合,创办“华为创新班”“九联科技创新班”“國际合作创新班”等,全方位协同育人。近年来,学院与广东九联科技有限公司在党建共建的基础上开展产教深度融合,形成协同育人良好局面并取得显著成效。一是课程共建。党员骨干深度参与九联科技的AI嵌入式实验平台研发过程,与九联工程师共同设计AI嵌入式开发板、开发AI嵌入式实践案例。九联科技赠送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100块AI嵌入式开发板,并派3名资深工程师长期来我校开展“嵌入式教学”,为计算机专业嵌入式综合实训课程案例讲解、实践演示和项目指导。二是学科竞赛。党员骨干与九联科技在竞赛育人方面深入合作,组建了“九联智行团队”,基于ROS机器人操作系统研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该团队于2020年10月在RoboCom世界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华南赛区自动对抗赛中荣获冠军,在2020年11月全国总决赛荣获半自动对抗赛一等奖2项,全自动对抗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超级自动赛一等奖1项。九联科技还设置了奖助金对我院学科竞赛进行鼓励。三是共建“九联科技特色班”。与九联科技深入开展校企共建课程,共建“九联科技特色班”,聘请了多位资深工程师作为我院校外导师,对学生在专业学习、学科竞赛、项目研发、就业创业等方面进行共同指导。四是科研合作。与九联科技进行了深入的科研合作交流,目前已在基于“AI嵌入式开发板+鸿蒙系统”共同打造生态,同时在AA摄像头调焦检测系统开展一系列合作。
最后,打造品牌,文化浸润,不断丰富“党建+竞赛”的内涵和外延。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打造以竞赛文化为核心的“IT文化节”和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玉琢讲堂”品牌,拓展视野、深化专业学习、培育竞赛能力,营造创新创造氛围,构建“探索求知、拼搏进取、团队协作、勇攀高峰”的“竞赛文化”,以赛促学、以赛代练,使“党建+竞赛”在人才培养环节发挥独特作用,培养出综合发展的高质量IT应用型人才。一是以竞赛文化为核心,全力打造IT文化节,积极营造创新创造氛围,促进学风建设,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竞赛磨砺学生意志,培养学生顽强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IT文化节还设立了“初生牛犊奖”“志在千里奖”“再接再厉奖”“勇攀高峰奖”等奖项,同时给付出辛勤汗水、认真指导学生的教师们颁发“突出贡献奖”“新秀传承奖”“双能指导奖”等奖项。二是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积极搭建“玉琢讲堂”,将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作为基本遵循,使“玉琢講堂”涵盖思想政治、科学研究、心理健康、专业学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就业创业等方方面面,充分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学习,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努力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党建+竞赛”模式取得的业绩
首先,在学科竞赛方面,“党建+竞赛”模式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拼搏、探索、创新的精神。据统计,学生参加校级以上竞赛由2016年的331人次提升至2020年的1063人次,获奖人数由2016年的141人次提升至2020年的411人次。2020年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60项、省级奖项115项,为历史最好成绩,并实现了“五个首次“:首次在“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长春)”(CCPC)荣获铜牌,首次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上海)”(ICPC)荣获铜牌,首次在“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6项,首次在“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荣获全国总决赛银奖,首次参加“2020RoboCom世界机器人开发者大赛”荣获区域赛冠军1项、一等奖2项和全国总决赛一等奖4项。学生参加竞赛项目的面越来越广,获奖数量和质量不断突破,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其次,在学科建设方面,“党建+竞赛”模式鼓励了教改创新,激发了教师敬业爱岗、以身示范的情怀。近年来,我院教师获批省部级、校级质量工程与改革项目50余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省级重点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并于2020年顺利通过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际办学取得新进展,与马来西亚双威大学、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联合建立了“国际科研合作&协同育人中心”,成功开办与马来西亚双威大学联合办学的“2+2国际创新班”。
再次,在科研和国际合作方面,“党建+竞赛”模式激发了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动力,加强了校政行企的合作育人平台建设。目前我院已有1个市级平台:“惠州市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个校级平台:“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公共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国际科研合作&协同育人中心”。国际合作科学研究取得新成果,与乌克兰专家国际合作科研团队共同研发的“摄像头调焦检测系统”荣获广东高校科技创新路演大赛三等奖,学校在广东省本科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榜中排名提前至第18名;与乌克兰国际技术大学联合申报项目成功立项,获批资金约220万元人民币。2016-2020年科研课题纵向课题合计40余项、专利38项。
最后,在服务地方方面,“党建+竞赛”模式与国家紧缺人才专业和信息产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高度契合,有效促进了校政行企深度合作,同时为地方发展提供优质人才和优质服务。据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参加过学科竞赛的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普遍较高,深受用人单位青睐,我院也连续3年获评校“就业先进单位”。
三、“党建+竞赛”模式目前在教学方面取得的成效与反响
首先,“党建+竞赛”模式助推学生全面发展。“党建+竞赛”模式推行以来,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助推学生全面发展。我院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好评,学生综合能力得到业界认可。深圳创想未来机器CEO杨帆表示:“惠州学院在应用型本科当中是一个典范型的学校,他们培养的人才具有非常强的实践能力。多维度的人才培养让惠州学院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在广东省应该都属于具有实践性的典范。”
其次,“党建+竞赛”模式助推产教融合方式创新。“党建+竞赛”模式推行以来,围绕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构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扎根地方,认真贯彻落实“产教融合,国际合作,协同育人,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与华为技术、科大讯飞、华阳集团、德赛集团、旭日商贸、九联科技等一批著名的科技企业及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在专业学科建设、科研项目攻关、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实践教育等方面同频共振、密切交流、互动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再次,“党建+竞赛”模式助推学院长远发展。 “党建+竞赛”模式推行以来,更加吻合学院“产教融合,国际合作,协同育人,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工科人才为办学目标,逐步建设成为国际合作办学、服务地方信息产业的特色学院。近年来,惠州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省级重点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并顺利通过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际办学取得新进展,与马来西亚双威大学、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联合建立“国际科研合作&协同育人中心”,成功开办与马来西亚双威大学联合办学的“2+2国际创新班”,这为学院申硕工作和长远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最后,“党建+竞赛”模式助推人才服务地方。“党建+竞赛”模式推行以来,培养了一大批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优秀人才,为惠州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特意为学院设置“九联学科竞赛奖”专项奖励,九联科技赖伟林书记指出:“惠州学院每年为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输送大量优秀人才,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输入,离不开惠州学院的人才培养。”
四、“党建+竞赛”模式的创新意义与价值
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经过近年来“党建+竞赛”模式在“三全育人”中的实践与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合理整合“党建”与“竞赛”两大模块功能,全面发挥“党建+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党建+竞赛”模式推动了学院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实现思想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训练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互动机制;激发了教师敬业爱岗、以身示范的情怀,激发了学生拼搏、探索、创新的精神,促进了良好师德师风浸润人心和良好学风蔚然形成;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向明,戚雯泾.强化思想理论教育 积极进行价值引领[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7(04):4.
[2]党建+业务,这个支部在全省"打了个样"丨惠州学院"三全育人"进行时①[EB/OL].(2020-12-18)[2021-05-27].https://www.163.com/dy/article/FU55VMMM055004XG.html.
[3]赵树海.加强高校基层党建 提高学科竞赛水平[J].才智,2016(34):98.
[4]苏明华,陈丹妮,黄敬聪,吴宏豪.高校基层党组织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的路径和方法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9,32(17):82.
责任编辑 姜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