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琳宗 周华 高秀春
摘 要:强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党新时代教育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是思政课形成协同育人效应的必然选择、是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客觀要求、是提升思政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初步成绩,但在教师队伍建设、课程目标建设、教材与内容建设、交流沟通机制等一体化方面存在困境,需要在强化队伍建设、优化课程目标、疏通教材内容堵点、完善交流协同机制着力突破。
关键词:思政课一体化;困境;探析;协同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1]在新时代,要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理解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价值所在,把准当前我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面临的主要困境,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破困境提实效。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意义
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战略性工程,是新形势对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出的新要求,其有着很强的必然性、紧迫性。
第一,是贯彻党新时代教育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我国改革发展不断推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政课教育也要不断深化发展。为此,习总书记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2]推进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是新时代各级学校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育人铸魂,培养忠诚于党和国家事业的时代新人,这是党的教育方针在各级学校贯彻落实的一个重要支撑,是推动学校思政课充分释放育人潜能的战略举措。
第二,是思政课形成协同育人效应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3]思政课负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大中小学各学段在立德树人任务上都是一致的。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利于打破大中小学的“学段壁垒”,畅通各学段的校际、师际、生际交流渠道,形成“主线一以贯之、层次循序渐进、功能相互补充、纵横结构合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格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还要强化家校、社校、政校通力合作,使得他们在各司其职中,形成“大思政格局同向同行的效应”[4]。
第三,是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客观要求。与传统相比,当代大中小学的受教育者对知识的获取习惯、载体以及对知识的需求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我们需要正视他们成长成才的新情况,推行课程教学改革。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探索,必须具有亲和力与针对性。“遵循学生成长的阶段性特征是统筹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首要前提。”[5]各级学校对应的教育对象是不同学段的学生,而不同学段的学生身心发展都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为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不断改革与构建各学段的教育规划、教育方法,使得学校思政课形成一个具有层次性、梯度性、递进式的有机思想教育体系,更好满足各级学校各学段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
第四,是提升思政教师队伍质量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6]。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数量多少、素质的高低都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正视当前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短板,充实教师数量,引导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坚持“八个相统一”,推动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交流互动常态化,努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职业认同高、责任感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从根本性上改变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短缺、职业认同弱、人员良莠不齐的现状。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现状分析
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开启后,广大教育工作者与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开展研究与实践探索,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索成果凸显以下特点:第一,理论成果逐渐丰富。自2019年以来,学术界对大中小学思政课的研究日益活跃,理论成果频出。以CNKI数据库为例,截至2021年7月19日,输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搜索,共有231篇文章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主题相关,其中2019年为39篇,2020年为107篇,2020年1-7月为82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这些丰富的理论成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推进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二,高质量成果不断形成。在CNKI数据库“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231篇文章中,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受关注的“教师”“教材”“教学”“现实困境与实践策略”等领域高质量理论成果不断形成。在“教师一体化”方面有吴宏政和徐中慧《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现代教育管理》,2020年第7期)等为代表的成果;在“教材一体化”方面有刘力波和黄格《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破解路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年第2期)等为代表的成果;“教学一体化”方面有谭丙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建设的困境与出路》(《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年第3期)等为代表的成果;宏观思路研究上,形成石书臣和曾令辉《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思想理论教育》,2021年第6期)以及王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国高等教育》,2021年第2期)等为代表的理论成果。第三,实践探索上取得长足进步。上海师范大学积极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成立了相关的研究基地,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并且通过专家讲学和访谈模式不断将已有成果辐射全国。自2020年始,在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的倡议下,广西构建了“一南一北”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同研究格局,探索形成了“高校牵头,各学段协同联动”的区域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交流合作机制。尽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其依然面临“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7]的压力,还面临着以下四个主要困境需要突破:
(一)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困境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8]。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主導,学生是主体。因此,思政课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着各学段思政课育人关键性课程的效果。在思政课的立德树人任务关键性地位、各学段教学方法存在差异和各学段教育对象认知发展规律影响下,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建设显得十分迫切。由于不同的地方和部门受到经济和考核指标影响以及对思政课教师一体化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共同体”构建缓慢,严重制约着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配比、结构等的一体化。
(二)课程目标一体化困境
“在人才培养实践中注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主题思想的统一性和内容方法的梯度性。”[9],这是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方向要求,也是对思政课课程目标一体化建设的指引。但是我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课程目标一体化”还是面临着几种困境:一是课程目标贯穿性弱。由于传统大中小思政课内容的庞大繁杂、缺乏一以贯之的课程目标引导,导致各学段教学呈现块状,缺少密切的纵向联系性;二是课程目标统一性弱。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由于缺乏长效的沟通机制,各学段之间彼此独立、各自为政,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三是课程进阶性不凸显。大中小学各学段的学生认知、身体发展有一个由低往高的发展阶段性,所以需要在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上形成与之匹配的进阶性目标。当前,不少地方大中小学的思政课目标进阶性还不够明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高度重叠,忽略了目标的整体性和学段的阶段性。相关问题“导致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呈现阶段性、碎片化的特点”[10]。
(三)教材与教学内容一体化建设困境
虽然近些年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取得了一些良好进展,但是在教材一体化建设方面没有完全取得实践上的突破,高低学段教材内容错位的现状依然存在,与教材一体化的“螺旋上升”“衔接连贯”要求尚有不少差距,如“中小学教学内容设置容量过大、偏重认知取向,对现实生活的关照不够”“大学思政课教学内容设置较为表层化”[11]等现象依然存在,如何把学术界理论上对教材一体化建设的建议落实到教材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
(四)沟通交流机制一体化建设困境
交流沟通顺畅才能有最大的共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开展需要大中小学思政课形成沟通交流机制作保障。近年来大中小学思政课交流沟通机制运行方面呈现出“横向同行活跃,纵向同行沉寂”的特点。大学、中学、小学各学段都有学段圈子的教学科研交流机制,交流切磋频繁,尤其高校之间思政课领域的交流合作更是活跃。而相对于各学段横向交流沟通顺畅,大中小学纵向交流沟通却壁垒重重,小学与中学交流少、中学与大学交流少、小学与大学交流更少,大中小学一起交流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就是纵向交流沟通机制缺位。大中小学各学段没有形成纵向交流沟通的惯例,因此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在缺少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支持下,构建“横向交流活跃,纵向交流顺畅”的交流沟通机制显得十分缓慢。
三、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可不是一个象牙之塔,也不是一个桃花源。”[12],为此要强化思政课这个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抓好思政课教师队伍这个关键、打破各种藩篱,激发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完成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强基固本:强化队伍建设
打造一支忠诚于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确保思政课育人工作质量的基本保证。因此,各地方党组织、政府和学校要牢固树立大局思维、底线思维,重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将其抓起来、抓到位、抓出实效。首先要充实教师队伍。严格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要求,配齐配强专职思政课教师,让具有渊博学识、世界眼光、信仰马克思主义、善于创新的教师进入到各学段的思政教师队伍,根本上扭转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配比不达标、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的局面。其次要狠抓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工作。“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最终取决于这支队伍的素质状况如何”[13]。为此,要将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一体化、培养一体化作为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的重要抓手,常抓、紧抓,一抓到底。再次要实现各学段思政教师培养一体化。要在思政课教师培养过程中,以一体化理念推动大中小学各学段的一体化培养体系,改革分段培养、轮流深造的传统做法。
(二)聚焦使命:优化课程目标
要推动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整体规划思政课教学目标,将课程的“整体性、阶段性、层次性、持续性”融入整个思政课规划当中,在更高的角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4],“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15]。一是要站稳政治立场,整体性规划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弘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一以贯之于大中小学各学段,坚持“守正”底线。二是要以人为本,形成阶段性递进式课程目标规划。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与认知有着自己所处阶段性的特点,需要在整体目标明确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学段,根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具体教学目标”[16],按照国家对大学、高中、初中、小学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开展教育教学。三是要尊重规律,增强大中小学课程目标的持续性、衔接性。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衔接要求和持续要求,破除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衔接性、持续性不足的问题,增强各学段思政课的耦合度,形成教学的进阶性,让大中小各学段的思政课教学体系有衔接的“由知识性向理论性再向价值性体系的逐渐转变”。四是因地制宜,关注差异性层次性的同向发力。大中小学思政课有着明确的育人目标,那就是确保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紧扣总目标的基础,各地各学段的思政课教师,要清楚国家育人总目标对本学段核心素养的要求,立足于本地区的教学实际和学生个体实际,开展有特色、多形式的教学教育活动,同时各学段要“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7]
(三)承前启后:疏通教材内容堵点
“思政课的任务和目标都是依托教学内容的设计来完成的。”[18]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和内容的一体化事关思政课育人关键课程作用的发挥,事关育人“主渠道”的通畅。新时代中,思政课教材编写和教学内容设定,要根据“螺旋式上升”的要求,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专家学者和全学段一线思政课教师协同,对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重新编写,整体优化教材内容,凸显教材层次性、系统性。首先是树立全局思维和整体思维。为了克服传统思政课教材内容的衔接性弱、系统性不强、层次性不明显的缺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编写成员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全局观和整体思维,坚持一体化方向去编写教材,大力打破传统各学段思政课教材编写人员的“学段壁垒”,强化不同学段思政课教材编写人员的交流与沟通,让思政课教材与内容更加贴近学生,更加科学合理。其次形成全国性教材编审机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一体化为主要观测点,组织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对思政课教材与内容进行审查,“及时发现教材中的无意义重复和断裂脱节问题”[19],同时要在一体化思维下,积极探索教材修订规律,对思政课教材进行“因势而新”的编写,以适应党和国家育人育才的新要求,适应学生成长成才的知识需要。再次革新思政课内容排版形式。结合新时代各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视觉文化转向”的实际,转变传统以文字为主的编排模式,以图文并茂形式充实各学段的教材内容编排,提升教材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四)支撑保障:完善交流协同机制
“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主要是通过不同主体的工作沟通来实现力量的协同。”[20]在当前而言,要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沟通一体化的机制创新与建立,需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构建起行政主导的协同沟通机制和非行政性的大中小学术联盟协同沟通机制,在两个机制里面主要需要形成备课沟通一体化、师资培養一体化等。具体而言,首先建立完善行政主导的协同沟通机制。这个机制就是在各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教育方针,发挥行政主导的协同沟通引领优势,强化辐射范围,在顶层设计、政策支持、人员配备、官方教学研讨、培训教育等方面推动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沟通机制,凝聚共识提升教育效能。其次就是推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协同的教学研交流沟通机制。搭建起高校、中学、小学、教育研究机构等专家、思政课教师、德育工作者的合作研究、教学切磋、培训提升的平台,并且形成长效的机制,让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有可靠的支撑平台和有效的机制保障。最后就是需要在经费方面给予稳定的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项目形式委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基地开展有利于促进思政课相关一体化建设交流协同的活动,让此类活动能够持续有效开展,最终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15]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光明日报,2018-09-11.
[2][6][1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7,5,4.
[3][16]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光明日报,2019-03-19.
[4]宋婷.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格局[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5):7.
[5]王治东.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三个维度[J].中国德育,2020(1):10.
[7][9][14][17]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9-08-15.
[8]吴宏政,徐中慧.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J].现代教育管理,2020(7):17.
[10]李诗琴,秦大伟.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3):51.
[11][18]石书臣.以问题导向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0(5):25.
[13]石书臣.关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11):21.
[19]刘力波,黄格.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破解路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2):191.
[20]谢守成,程仕波,张淼.关于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沟通机制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2020(1):85.
责任编辑 韩 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