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除隔阂

2021-08-25 02:25姚建国
科教新报 2021年24期
关键词:望闻问切隔阂家校

姚建国

“感觉你们班赵丽的家长有意躲着你。”与我同行的何老师说。

“我也感觉到了。”我纳闷道,“不过也无所谓,为什么家长见到老师一定要打招呼呢?”

“家长对你态度变了,说明对你有意见。赵丽现在怎么样?这孩子可当过我的班长。”

何老师的话提醒了我,她带这个班时赵丽是班长,我接班后两个月换了班长。

第二天,我从另一位学生家长那里间接了解到,赵丽的家长认为我“偏心”,我当班主任后,赵丽就不是班长了。

结合赵丽的课堂表现、学习成绩下滑等实情,我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决定家访。事情果真像何老师及那位家长所言,赵丽的家长对孩子没当上班长一事无法释怀。

我坦诚地向家长介绍了班长产生的过程及自己的想法:小学低年级孩子小,班长等班干部主要由班主任指定。到了中高年级,孩子有了自主管理意识及能力,班长就不再由班主任指定,而是通过民主投票选举产生。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民主意识。赵丽在选举时以一票之差未能胜出是很遗憾,但这也正是孩子找不足、求进步的开始。之后,我又肯定了赵丽的优点,同时指出她落选后情绪波动较大,尤其发言不如以前積极,成绩也有所下滑等问题,并说了自己对此事的看法:小孩子上进心强是好事,但要正确对待荣誉及挫折,小时候受点“挫折”并非坏事,事事顺利也不一定是好事。只有胜不骄、败不馁的人将来才能更好地完善自我、适应社会。

自那次家访后,赵丽的家长又和以前一样老远就同我打招呼,赵丽上课时也高高举起小手积极发言。

良好的家校关系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积极影响,而这种良好关系的培养,往往需要班主任从细节做起。否则,不起眼的小事也会使家校双方产生隔阂,不及时消除就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就像文中赵丽的家长,如果我不及时“望闻问切”发现并解决问题,也许家长就不仅是“避之”而是“旋走”,赵丽也许不仅是发言不积极而是破罐破摔,甚至会有一批学生及家长受到影响。

猜你喜欢
望闻问切隔阂家校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如何上好小学高年级的音乐课
联通世界里的孤独与失落:对《通天塔》现实意义的探讨
中国现代文学中“墙”的意象
“望闻问切”有效开展内地西藏班高中汉文的教学
“望闻问切”在数学解题中的巧用
画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