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月
张鹏程是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清集镇二郎庙小学校长。他是一名“80后”,却因头发花白而被称为“白发校长”。几年前,他来到二郎庙小学担任校长时,学校只有不到30名学生。张鹏程修缮校舍,开办幼儿园,还经常拿自己的工资补贴学校餐费。在他的努力下,学校越办越好。
(5月21日 《人民日报》)
与同龄人相比,不到40岁的张鹏程显得颇为老成。年龄与外表的反差背后,是他这些年为乡村教育付出的心血。
在乡村教書育人,需要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深入了解张鹏程,更能感受到他对孩子们的真情关爱、对教育事业的倾情付出。之前,学校条件不好,学生冬季洗澡不方便,张鹏程就自掏腰包带他们到乡村浴池;学校有营养餐,但为了让孩子们吃得更好,他常常拿自己的工资来补贴餐费,让孩子们吃上更多肉和水果;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张鹏程和老师们就尽力陪伴和开导他们,希望“能让他们感觉到家的温暖”。
当被问及坚守乡村的原因时,张鹏程说得很简单:“二郎庙村是我成长的地方,这就是一种缘分,这也让我下定决心为学校做出点改变,反哺我的母校。”反哺母校、献身家乡教育,这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张鹏程的感恩情怀,更是一位教师托举乡村教育的爱与责任。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同样在今天的广大教师身上闪光。他们怀着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特别是在广大乡村,数百万乡村教师、近百万特岗教师、数十万支教教师,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
照亮孩子的未来,需要拨亮教育的灯火;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师队伍。将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倾斜,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让老师们在岗位上有成就感、生活上有幸福感、社会上有荣誉感,乡村教育的振兴才能有更多支点,孩子的未来才会有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