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爽,师春浩
(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急诊科,河南 南阳 473000)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为神经内科常见病,由脑组织局部血液循环突发性障碍所致缺血低氧而形成软化性坏死,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偏瘫、吞咽困难、失语、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症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病死率[1]。ACI发病时可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及过氧化脂质,诱发氧化应激损伤,加重对脑细胞的伤害,进一步加重脑组织损伤,促进病情发展[2]。早期溶栓治疗对于减轻脑组织损伤、恢复血流灌注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常用溶栓剂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效果确切,但存在脑出血风险,在临床运用时具有局限性。本研究选取78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阿司匹林预处理联合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8例ACI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男19例,女20例;年龄45~78岁,平均(61.52±8.22)岁;梗死部位丘脑9例,单侧颞顶叶7例,单侧额颞叶10例,脑干13例。观察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44~80岁,平均(62.03±8.97)岁;梗死部位丘脑10例,单侧颞顶叶9例,单侧额颞叶9例,脑干11例。两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会委员审核批准。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通过头颅CT、MRI检查等确诊ACI;②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发病到溶栓治疗总时长≤4.5 h。(2)排除标准:①出血性脑梗死;②合并严重认知障碍;③合并心、肾、肝等器官功能严重异常;④伴有静脉、动脉畸形;⑤合并严重全身性感染;⑥对本研究中药物成分有变态反应。
1.3 治疗方法
1.3.1基础治疗 两组均接受清除自由基、降颅压以及改善脑部微循环等对症支持治疗。
1.3.2对照组 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即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Co.KG,注册证号S20110052)总剂量为0.9 mg·kg-1,最大剂量≤90 mg;取总剂量10%,静脉推注,1 min内推注完毕;剩余90%溶于250 mL 9 g·L-1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1 h内滴注完毕;溶栓24 h后如果未出现颅内出血现象,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持续治疗14 d。
1.3.3观察组 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加服用阿司匹林(黑龙江福和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3494),即静脉溶栓前1 h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溶栓后治疗与对照组一致。持续治疗14 d。
1.4 疗效评估标准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对疗效标准进行划分,即基本痊愈为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91%~100%;显效为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46%~90%;有效为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18%~45%;无效为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17%或较治疗前升高。NIHSS降低率为治疗前NIHSS分值与治疗后NIHSS分值之差占治疗前NIHSS分值的百分比,总有效率为基本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之和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1.5 观察指标(1)治疗效果。(2)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评估,ADL分为躯体生活自理表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表,总分为14~56分,分值越低生活能力越强。(3)利用NIHSS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包括视野、感觉、凝视等11个条目,总分为0~42分,分值越高神经功能越差。(4)血小板功能指标,即血小板黏附率和血小板聚集率。取空腹肘静脉血3 mL,利用转波球法对血小板黏附率给予测定,利用比浊法对血小板聚集率给予测定。(5)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利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给予测评。SS-QOL包括体能、语言、活动能力、自理、心情等12个维度,分49个条目,总分为49~245分,分值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2.1 疗效观察组4例无效,7例有效,17例显效,11例基本痊愈,总有效率为89.74%(35/39);对照组12例无效,10例有效,12例显效,5例基本痊愈,总有效率为69.23%(27/39)。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2,P=0.025)。
2.2 NIHSS评分、ADL评分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分)
2.3 血小板功能指标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血小板功能指标比较
2.4 SS-QOL评分治疗前,两组S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S-QOL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S-QOL评分比较分)
ACI属于临床脑血管常见疾病,为发病48 h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血栓性脑梗死,主要病理过程为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而血栓形成主要病理基础为血小板聚集,故临床治疗关键在于溶栓和抗血小板聚集[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充分显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改善脑部神经功能,增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阿司匹林属于临床常用药物,主要作用为抑制血小板聚集,可将血小板内前列腺素合成酶乙酰化,进而抑制血栓素A2生成,从而对由血栓素A2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起到不可逆抑制效果,从而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目的[4-5]。阿替普酶是临床常用静脉溶栓药物,受到广泛认可,属于第2代溶栓物,是天然存在的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与纤维蛋白具有较高的亲和度,可和血栓表层纤维蛋白进行选择性结合,有利于溶解血栓,进而达到改善症状目的,且不会诱发系统性的纤溶状态,具有较高安全性,此外,阿替普酶还可直接作用于血栓位置,抑制其周围炎症因子活性,进而对脑组织水肿起到缓解效果,从而达到保护、改善神经功能效果[6-7]。本研究对患者生活质量给予评估,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SS-QOL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说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较高价值。
血小板活化属于ACI发病病理生理基础,而血小板黏附率以及血小板聚集率均为血小板活化指标[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较对照组低,提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阿司匹林可有效改善血小板功能,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与黏附,进而改善血栓素A2与前列环素间的平衡。
综上所述,采用阿司匹林预处理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CI患者效果确切,可提高神经功能,抑制血小板活性,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