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为不教”理念下小学生自悟自构写作能力的培养

2021-08-23 09:14牟奕蒙沈亦文
求知导刊 2021年30期
关键词:写作教学小学语文

牟奕蒙 沈亦文

摘 要:受教师教学、写作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往往进行机械式写作,无论作文结构、情感还是写作主动性,都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教为不教”理念下自悟自构写作教学将写作过程分为“写作前—写作中—写作后”三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领会写作要点、参与学习活动,能够有效解决写作素材少、写作谋篇布局乱、写作评价无效等问题。学生在写作前整合多方写作资源,共享资源库;写作中搭建写作支架,突破写作过程中的难点;写作后全員参与写作评改,实时评价,提高学生评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教为不教”;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0-0020-02

引 言

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思维和能力,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就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而言,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指导学生厘清写作思路,构建作文结构,合理运用写作素材,从而实现自悟自构式写作[1]。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

(一)学生写作现状

第一,学生缺乏素材积累和运用意识,在写作中反复利用同一素材,甚至出现学生群体素材同质化现象[2]。

第二,学生缺乏结构意识,作文谋篇布局混乱。

第三,由于写作评价的评价主体单一——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学生对写作评价的反馈、修改建议等无法积极地进行落实。

第四,由于素材积累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很难立刻看到成效,而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学生急于求成,对写作的认知存在偏差,导致其写作兴趣不高,甚至放弃写作学习[3]。

(二)教师教学现状

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较弱,教学经验不足,对写作的理解不深,在写作教学中往往只是单纯教授给学生写作技巧,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注重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致使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少对学生习作的客观、多元评价,导致写作教学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教学质量低下[4]。

二、“教为不教”理念下的自悟自构式写作

在叶圣陶“教为不教”理念下,自悟自构式写作将学生的写作过程分为写作前、写作中、写作后三段。写作前,学生要有意识地对生活情境进行观察、体验,积累写作素材,了解写作之源,并选择合适的写作素材进行整合加工;写作中,学生要自主领悟写作方法,独立自主地架构文本内容,建构自己的写作体系;写作后,学生要总结写作方法,自评、互评作文,采纳同学、教师、家长的建议修改作文[5]。

三、实现“教为不教”自悟自构式写作的教学方式

(一)写作前:多位一体,共享资源智库

“教为不教”理念下的自悟自构式写作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还改变了教学内容。写作前,学生的素材积累为写作打下前置性基础[6]。学生在写作课前通过各种媒体收集学习材料,获得海量的信息资源。在阅读这些信息资源时,学生必须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作为写作材料,丰富作文内容。因此,在写作前,学生要重视新媒体技术的记录功能,如春天第一朵花、夏天第一场雷雨、秋天第一片枫叶、第一场冬雪、第一次做饭、班级运动会……这些都能借助相机、视频及时记录时间、地点、经过,并上传到写作素材库。学生只有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学习内容进行实质性关联,才能唤醒真实的生活体验,写作时才能有话可写,且能表达真情实感。学生应将个人资源、教师资源、家长资源、互联网资源等整合在一起,构建共享资源智库,解决写作素材缺乏的困扰[7]。共享资源智库将教师、学生、网络资源和家长联系在一起,使他们共同参与到写作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资源智库就像数据链,一环扣一环,写作资源不仅是学生日常生活的记录,更是学生个性化写作的资源包。

(二)写作中:搭建学习支架,突破写作难点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搭建程序性支架、策略性支架等帮助学生厘清写作思路、突破写作难点[8]。例如,程序性支架可将写作的谋篇布局以清晰的条理性知识呈现出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写作。以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看图画,写一写”为例,它的程序性支架为“看图画—找人物—做什么事”,策略性支架为“动起来—说出来—想一想”,以此帮助学生把从图画中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搭建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支架[9]。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习作八“我的心儿怦怦跳”中,教师将推球游戏贯穿课堂始终,在“宣布规则—合力推球—等待惩罚—虚惊一场”的游戏过程中,学生的心情变化可以通过连续的动作、神态等表现出来。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心情变化呢?教师安排心情记录员用手机抓拍游戏过程中学生的表现,然后利用希沃投屏展示这些视频、图片,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除表示心情的词语外,活动过程中的连续动作、内心独白、神情、环境等都可以补充表达当时的心情。教师利用手机这一移动终端及时捕捉学生的活动表现,既可以在写作中适时展示,唤醒学生的活动经验,也可以在活动中实时放送,抓住写作教学契机,引导学生自悟自构。

又如,六年级上册习作二“多彩的活动”要求学生写作时既要关注场面描写,也要关注个体表现,做到点面结合。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大多写出了活动时的热烈气氛、比赛时的激烈场面,却忽略了个体表现。这时,教师借助视频慢镜头回放并放大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细节,引导学生根据活动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细写“点”。同时,学生能在镜头语言中对比发现选择的“点”与整体场景是否匹配,不重要的个体表现可以不写。学生也能作为镜头外的旁观者审视视频片段,发现参赛者和观众感受是不同的,这样既可以对整体活动抒发感受,也可以在活动过程中穿插感受。感受可以是情感,也可以是启示。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小学语文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