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娜
摘 要:随着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的出版使用,如何开发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特别是乡土史资源, 在历史教学中落实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每一位一线历史教育者的重要课题。谷城作为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其乡土资源类型多样,且涵盖多个历史阶段。因此,以谷城为例,从课内课外两方面探析乡土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历史教学 乡土史资源
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并依此标准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这给我国历史教学带来了新变化。与此同时,新教材及新标准的变化促使高中历史教师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教材内容多,课时少,开发课程资源比较困难”“五大核心素养不知如何培养”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历史教育者,部分教师陷入教学的迷茫期,有再次回归传统教学模式之势。如何应对这种新变化?开发利用乡土史资源不失为一个良策。乡土史与学生生长生活的地区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乡土史资源,可以有效补充和拓展教材内容,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帮助他们理解教材上的抽象概念,同时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培养五大核心素养。接下来,将以谷城县为例,谈谈乡土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运用。
1 谷城县丰富的乡土史课程资源
谷城历史悠久,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乡土史课程资源。下表为列举的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以下简称《纲要上》)的部分内容与谷城县部分乡土史资源的对应关系。
2 在课内外活动中运用谷城乡土史资源的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乡土史资源就是这样一份“刺激性”材料,它是学生身边的历史,与宏大的历史相比,学生对其更易产生兴趣。但乡土史资源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材料,教师在运用时一定要适当取舍,不要随意夸大地方史地位或把国史讲成了地方史,本末倒置,从而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接下来,将具体谈谈谷城县乡土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1 运用乡土史资源设计课堂教学
依托乡土资源,巧设课堂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课程导入环节利用乡土史资源创设情境,使学生对本节内容产生浓烈的兴趣,进而以更加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课堂活动。如,教师讲授《纲要上》“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一课时,可以利用谷城的沈垭天主教堂导入:雍正元年(1723)末,清政府下达了禁止天主教传播的诏令,随后各地政府开始大肆逮捕天主教徒。襄阳、安陆等地的天主教骨干逃至谷城,并于雍正三年(1925)在沈垭村建立一座简陋的礼拜堂。此后,天主教在鄂西北一带兴盛起来,其信徒规模不断壮大,最终引来清政府的注意,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清政府先后三次(1812年、1819年、1836年)拆毁此地的教堂并逮捕教徒,天主教在谷城的传教活动转入“地下”。但19世纪中叶,天主教再次在该地区公开活动,并斥巨资建立西式大教堂,招揽更多教徒。清政府对洋教的态度究竟如何?天主教为何在谷城得以重生?教师将沈垭天主教堂的发展历程与鸦片战争联系在一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造成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于求成的心理悬念,以勾起学生释疑解惑的强烈欲望。此外,相较于鸦片战争,沈垭天主教堂更加亲切,将二者联系在一起,拉近了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利于他们理解《天津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配合教材内容,补充穿插乡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穿插一些乡土史资源,具体可参见上文历史教科书与谷城乡土史资源对应表。但在具体运用时,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利用中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对史料进行广度、深度、难度的合理调整和运用,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如,在讲授《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时,教师可补充谷城历史人物——伍子胥变法: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夺得政权后,很快在中原各国改革的影响下,进行了有限的改革。他任用从楚国逃至吴国的伍子胥为客卿,把楚国相对先进的技术传于吴,“立城郭,守设备,实仓廪,治兵库”。这极大地提高了吴国的综合实力,为吴王争霸奠定了基础。伍子胥是谷城家喻户晓的人物,教师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补充其变法史料,既弥补了教材相关内容的缺失,又能让学生认识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2.2 运用乡土史资源开展课外活动
开展参观见学,补充课堂教学。“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尽量放到感官跟前”,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实地体验式教学,将教材内容与地区历史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乡土史资源直观、形象的优势,让学生感受历史、触摸历史,在轻松愉悦中学到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家国情怀,使历史教学收到实效。例如,在讲授《纲要上》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薤山革命旧址群落,为其补充拓展相关知识:1930年5月,红三军军长贺龙率部队进入薤山开展游击战,期间帮助鄂豫边区特委在鄂北建立了唯一的地方武装——薤山红军游击队,组织了“石花暴动”,使得革命之火在鄂西北地区熊熊燃烧起来。1931年薤山成立了当时鄂西北唯一的红色政权——中共谷城县委和谷城苏维埃政府,打响了鄂西北地区中共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参观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谷城档案馆或网络资源收集相关史料,然后撰写小论文、考察报告等,引导他们将具体的感知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可以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提升自己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组织口述历史访谈,开展第二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环节,教师可适当延伸书本内容,以某一知识点为切入口,依托乡土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口述史访谈活动,引导他们发掘地方史料。如,在讲授《纲要上》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后,基于谷城三线建设主战场的地位,教师可开展以“三线建设”为主题的探究活动,组织学生采访三线建设的工作者,并以口述史的形式记录下来。但由于一些不可控的因素,采访者的部分回忆内容可能存在偏差,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甄别史料,剔除虚假成分,纠正错误信息,选取有效内容进行整合,得出相对客观全面的结论,做到“论从史出”。
举办专题讲座活动,系统学习乡土史知识。为了满足历史教学的需要,教师会在课程教学中补充穿插必要的乡土史资料,但它们过于零散琐碎,不利于学生整体感知家乡历史。因此,学校可利用周四下午公休时间举办地方史专题讲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家乡,从而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坚定以家乡人物为榜样、努力奋斗的决心。如,清明节前,学校可举办以英烈为主题的系列讲座,让学生了解先辈们为建设新中國所付出的代价,并在清明节时组织学生祭扫公墓,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乡土历史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向导,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丰厚、最真切的教学资源和学习题材”。教师要充分挖掘并合理运用本地区的乡土史资源,将历史教育融入社会生活中,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历史,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从而真正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参考资料:
[1] 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
[2] 杨力,邓广锐等.湖北谷城六朝画像砖墓发掘简报[J].文物2013.7.25.
[3] 刘和云.湖北襄郧属教史记略[M].第3页.
[4] 汉 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M].
[5] 管文娟.《一座教堂,一部历史——湖北谷城沈垭天主教堂历史初探》.[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5.9.
[6] 王翠.《新课程历史教学论》[M].河南大学出版社.2018.12.第171页,第81页.
[7] 【捷克】.扬·阿姆斯·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