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吾杨
摘 要:民办高校属于培养现代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高等教育力量,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关注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力求能构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综合效果。本文从课程思政改革角度,对民办高校探索“四位一体”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借助理论课、专业课、综合素养课、实习实训课课程的整合推进思政教育的实施,力求能凸显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加快民办高校教育改革的综合发展进程。
关键词:民办高校 “四位一体” 课程思政 教育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期高校发展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要主动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德育思想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有效的融入和渗透,从而为高等教育的科学化和内涵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力量。鉴于此,民办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以课程思政为基础促进德育思想的滲透,保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践行,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鉴于此,在对民办高校办学模式进行变革的过程中,十分有必要结合“四位一体”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进行分析,彰显课程思政的教育价值和意义,提升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质量。
1 课程思政的理念
课程思政的发展理念是在三全育人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主要发展理念是将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融合在一起,形成协同效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教育理念,是一种思政教育的综合性教育思想。在民办院校探索人才培养变革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推进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合理化渗透,能在课程教学中和专业教学中促进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渗透,突破思政教育理论对学科建设的约束性,使课程思政教育活动的质量得到逐步的提升,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搭建良好的平台,突出课程思政教育效果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质量。
2 民办高校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性
民办院校是与公办院校对应的高等学校,民办院校一般教学自由度更高,能利用社会资金的支持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因此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往往会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重点关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民办院校的发展实践中,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要求,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改革的优化发展,能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提升人才的思想认识水平。
2.1 有利于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良效应会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当代大学生思想受到严重的冲击,特别是对于民办高校的学生而言,民办高校的学生一般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更容易受到网络复杂文化环境的冲击,甚至在成长过程中形成错误的思想定位。而有效开发课程思政教育模式,能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向学生的学科学习延伸,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开发实践能力的过程中接受普遍的思政教育引导,从而深化思想认识,指引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逐步形成。
2.2 有利于改变学校课程结构
民办高校传统课程结构相对较为僵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教学内容与学生职业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的联系相对较少,按照传统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活动会出现教学效果不理想,人才培养效果弱化方面的问题。而教师引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多元融合,按照跨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现实需求,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调整,能构建全新的课程结构体系,促进素质教育活动的合理化渗透,从而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活动的综合效果,使民办高校学生能接受更为全面的教育和指导,在全新课程结构的支撑下有效促进民办高校学生成人成才[1]。
2.3 有助于增强民办高校的育人质量
民办高校的生源较之于公办高校一般存在学生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并且部分学生在高考失利的情况下,自信心不足,个性散漫的情况严重,团队意识弱化的问题明显,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而在对民办高校育人工作进行全面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课程思政教育活动进行开发,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能在知识技能训练中渗透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锻炼,从而提高育人质量,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做出积极的引导,从而优化学校综合教育质量,使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呈现出新的发展状态。
3 民办高校“四位一体”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探索
民办高校“四位一体”课程思政的建设主要是在开发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过程中,促进思政理论课、专业课、综合素养课以及实习实训课的有机整合,使思政教育能融入到专业课教育实践中,丰富专业教育内容,在理论教育和实习实训教育中对学生实施多元化的思想引导,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有效促进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得到优化发展的状态[2]。下面就结合新时代民办高校的发展需求,基于“四位一体”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细化的分析,助力民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创新的科学化发展。
3.1 依托思政课改进思政教育
民办高校思政课是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新时期按照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要求,在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全面改进和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思政课程教学的重视,对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德育思想等进行深入系统的挖掘,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形势与政策课程中有效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活动的综合发展成效。
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活动中,结合近代中国基本国情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方面的课程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融合时代发展背景对其中蕴含的思政思想进行充分的挖掘,借助情境化教学引导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促使学生能反思个人行为,从而逐步提高教育效果。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可以尝试采用虚拟情景模拟教学的方法,在思政课程教学中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营造虚拟仿真教育空间,将学生带入到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了解历史,感知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做出的努力探索等,对党的革命精神形成深刻的认识。以此为基础,教师让学生对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生活与当今社会自己的行为,促进学生在小组内反思和讨论自身行为不恰当的之处,并引导学生提出自我发展和自我改进的措施。如此就能在思政理论教育实践中对课程思政的教育思想进行深入挖掘,从多角度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挖掘思想教育深度,优化育人工作的整体质量[3]。
3.2 依托专业课渗透思政教育
按照课程思政思想的指引,民办高校在开展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不同专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现实需要,对课程思政内容进行系统的开发,突出课程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从而保障思政教育思想与专业课程教学实现多元融合,能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系统探究提供重要的辅助,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结合课程思政思想更加全面、系统、深刻的认识自身职业发展,从而提高教育效果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水平[4]。
例如对于民办高校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师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思想,结合专业教育向学生讲解革命战争时期、社会建設时期护士群体为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可以尝试具体导入汶川大地震护理人员奋斗在一线的情况、非典肺炎期间护理人员在一线奋斗的情况以及新冠肺炎期间护理人员积极请战的情况等,使学生能更加深入的了解护理职业的使命感,能对自身学习护理知识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意识形成全新的认识,从而借助专业教育指导和思政教育的多元化渗透,强化学生的职业思想道德认识,切实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性,为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高质量推进提供良好的支持。
3.3 在综合素养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
我国民办高校为了能培养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也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重点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等进行系统的开发,极大拓展了人才培养工作的范围[5]。而在民办高校综合素养课程教育中,促进思政教育理念的渗透,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思政内容,还能优化创新综合素养课程教学效果,提升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质量。
例如在体育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民办高校的教师结合体育素质教育的现实需求,就可以探索爱国主义思政教育的渗透。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为学生引入女排与意大利、美国等参与对抗赛,最终经过顽强拼搏取得胜利,为国家赢得荣誉的情况,让学生能在女排队员的坚持不懈、顽强拼搏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在提高学生运动能力的前提下,也促使民办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充分的激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综合质量,为民办高校育人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6]。
3.4 在实习实训中创新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要求学校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在一起,因此在开发实习实训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对思政教育元素进行系统的挖掘,从而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加以培养,促进学生正确职业观和就业观的树立。
例如在对机电一体化实习实训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结合课程思政建设的需求,探索工匠精神和德艺双馨教育理念的渗透,使学生能养成精益求精、拼搏进取的意识,能重新对自身职业发展进行定位,从而在思政教育的指引下提高学生实习实训效果,不仅在实习实训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还能帮助学生丰富专业学习经验,促进民办高校学生在职业发展方面做出深入系统的探索,从而提高民办高校教育活动的整体质量[7]。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民办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四位一体”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体系的构建,能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活动的综合效果,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指引,从而强化学生对个人职业发展、个人价值观念的正确认识,从而发挥理论课、专业课、综合素养课、实习实训课的综合作用,提高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在促进人才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引导所培养的人才为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靳玉乐,张良.要认真对待高校课程思政的“泛意识形态化”倾向[J].现代教育管理,2021,40(04):31-37.
[2] 石定芳,廖婧茜.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本真、阻碍与进路[J].现代教育管理,2021,40(04):38-44.
[3] 罗譞.线上线下混合,授业传道并举——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文学概论课程教改思路浅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3(S1):107-109.
[4] 张红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轻工科技,2021,37(04):182-183+186.
[5] 咸成海.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探讨[J].文化产业,2021,13(10):143-144.
[6] 胡小溪,李凯.高校历史学科课程思政体系建构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04):157-160.
[7] 易鹏,王永友.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逻辑起点和实践指向[J].中国电化教育,2021,42(04):54-5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