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霞
摘 要:幼儿正处于成长的初级时期,正是接受思想与知识的关键阶段。此时引领幼儿开展对国学经典的诵读,能够使幼儿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实现对幼儿的人文教育。但是,在引导幼儿诵读经典时,还需要注意趣味性元素的融入,才可切实提高幼儿的学习成效。就幼儿国学经典趣味诵读方法展开探究,以期使幼儿保持积极心理进行经典诵读,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
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时间长河中积累下的智慧,有着积极的教育价值。幼儿园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国学经典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幼儿期是孩子们语言、文化等学习的最好阶段。基于此,以游戏等多种幼儿喜爱的形式引领其诵读,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参与诵读经典的主动性,深化幼儿的语言能力,也培养幼儿的正确价值观念。
一、游戏诵读
幼儿天生对游戏有好感。因此,在教学中,尝试将游戏与诵读进行综合,可以使幼儿在游戏中主动诵读。游戏可有效激发幼儿的诵读兴趣[1]。在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之中,应结合幼儿的喜好合理设计游戏环节,使幼儿一直保持对诵读的积极性。
(一)复读法
此种方法也可称为“跟读法”,将其取名“复读”,就是将此种模式形象的比作复读机,具体来讲,在开展经典诵读时,教师念一句,幼儿就要进行跟读。只是这样开展诵读,幼儿的诵读动力无法被调动。所以,在诵读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地加入一句:复读机要开始工作了。幼儿会在教师语言的刺激下立即集中精力,对教师的语速、情感等进行全面的模仿展开诵读。此种诵读形式一般在幼儿刚刚学习时使用,使幼儿在积极心理的作用下对国学内容进行感知,提升幼儿对国学经典的记忆。当然,幼儿具有差异性特点[2]。所以,一定会有部分记忆能力强的幼儿先于他人掌握诵读内容,可使其成为大家的“小老师”继续诵读,不仅能够增强全体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也能使幼儿形成成就感。
(二)图片法
在开展对国学经典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应针对相应的内容提前准备图片、句卡等。一般情况下,一句话一張卡片。当幼儿实现对国学经典内容的初步感知之后,教师需要利用图片的排序让幼儿回忆,从而使幼儿有效建立图片与诵读内容之间的关联。在幼儿将诵读内容掌握之后,教师可利用藏图这一模式让幼儿对藏起的内容进行回想。为了提升幼儿的诵读热情,也激发幼儿的挑战欲望,教师应针对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适当地决定藏起卡片的数量,使幼儿在与自己能力相适当的挑战之中不断地展开对经典的诵读。
(三)接龙法
此种方式简单地来讲就是一方说上句,一方说下句,互动接着进行诵读一直到最后的诵读模式。此种方式通常在复习时应用,能够以结对、一对多等不同方式开展。通过此方式,幼儿能够保持高度的关注。因为,幼儿若是想要有效地开展这一游戏,不仅需要倾听他人表达的内容,也要以极快的速度将自己需要表达的内容思考并表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会保持既愉悦又紧张的心情,也能对反应能力进行有效的锻炼。
(四)节奏法
这一方法是幼儿一边拍打着节奏一边进行诵读。最为容易的形式就是对身体上的某一部分进行敲击,进而展开诵读,如拍手、跺脚等。利用此种模式能够使幼儿充分感知国学经典的韵律,也能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的诵读热情,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其感兴趣的乐器,也可以将教室之中的物品应用,成为幼儿进行拍打的器材。
(五)表演法
幼儿有着较强的表演欲望,有着想要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想法。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喜好为其提供展现自己的平台。当前正处于信息化时代,教师需要深入挖掘网络资源,下载一些国学小故事、国学歌曲等,使幼儿以更灵活的形式诵读国学经典。
二、生活诵读
生活诵读这一模式较为随机,通常是由教师、家长等依据相应的场景组织幼儿开展即兴的诵读。此种模式虽然看似简单、随机,但其发挥的作用也很明显,其中蕴含着较强的趣味性。在幼儿园开展的一日活动中,有诸多的整理、等待等环节。如,在早晨锻炼之后,会进行收拾、整理等,必然出现等待。此时,教师可引导幼儿诵读古诗、《三字经》等,让幼儿一边整理,一边进行诵读,原本因整理发出的杂乱声音被动听的诵读声所取代,不仅能够使幼儿充分利用时间,也将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另外,教师也要推荐家长应用此方法,能够更好地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深化其文化素养。在国学经典中,有着很多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只要细心地挖掘,应用有趣的教育形式,自然就能有效开展对幼儿的诵读教学。
三、结语
在幼儿教育中,怎样使幼儿百读不厌,是一门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探究的教学难题。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只要站在幼儿的立场,结合幼儿的喜好以及实际需求设计,以多种趣味形式组织幼儿学习,就一定能够使幼儿一直保持诵读的热情,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也为幼儿的终身成长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晓.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促进文明礼仪养成[J].才智,2020(10):34.
[2]魏永.国学经典诵读路径[J].文学教育(上),2019(1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