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困境与进路

2021-08-19 20:54刘海涛
世纪桥 2021年2期
关键词:实践困境实践逻辑农村基层党组织

摘 要: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的转移,由“精准脱贫”已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上升至党和国家战略高度,而在其中能够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实践逻辑分析的基础上,以乡村振兴战略“20字”的总要求为视角去剖析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价值逻辑,厘清二者在实践中面临的现实困境,试图以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为根本遵循,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经济引领、生态建设、文化引领、乡村治理、群众凝聚”等方面的工作能力水平。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实践逻辑;实践困境;实践进路

中图分类号 D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0475(2021)02-056-09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1]。当前,“三农”工作仍是“压舱石”,全党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注意“相对贫困”的问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百年目标的实现。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简称《意见》)指出:“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2]9为此,研究如何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巩固党的领导和执政的基础地位,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实践逻辑

在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实践逻辑进行解读之前,应首先厘清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因何而生?它的使命和责任是什么?笔者认为这需要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角度去剖析和阐述这一问题。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已经意识到中国共产党应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应把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视为自己奋斗目标。在当时中国最广大的农村,由于常年军阀混战,经济萧条、民不聊生,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的这一苦难,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到农村“去结交农民!团结农民!教育农民!而且最重要的是研究农民”[6]91。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结交、团结、教育、研究农民群众之后,中国共产党决定要在中国最广大的农村逐步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和开展群众运动。在党的“四大”上,首次将党的支部确立为党的基本组织,认识到党的组织建设的重心应是支部建设,然而在当时中国广大农村尚未建立党组织或支部。1925年在湖南韶山创建了中共韶山支部。支部建立后,以中央的决策和创建之缘由为指引,主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逐渐成为党在农村力量增长的主要源泉。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为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带领群众实现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党中央出台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其背后都是对党组织建设的加强和调整,比如针对那些未建立党组织或支部的农村,党中央提出要多吸收和培养一批积极分子,“善于通过积极分子来进行各种工作”[7]70,针对党员队伍建设“不纯”的问题,必须予以整顿。可见,党中央通过党的建设经验,认识到农村必须要有党的基层组织,也必须要有党员带领群众开展工作,“必须健全农村党的领导队伍”[8]237,加强党的领导和组织功能。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为了使党的领导作用在农村改革与发展中进一步发挥作用,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了党的基层组织的使命和担当,那就是要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9]16。同时,针对当前农村群众的思想问题,党中央要求基层党组织要强化“主业”意识,注重发挥榜样力量,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引领作用,确保广大农村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等建设中不掉队,凸显了党组织的思想功能。由之,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强化党在农村的工作、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和执政基础地位而生,以乡村社会发展的时代诉求和需要为根本目标,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为初心使命,发挥着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作用。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逻辑

在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逻辑解读之前,应首先厘清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一是为什么要用“乡村振兴”而不是“农村振兴”去表达?笔者认为,厘清这个问题需要厘清乡村与城市、乡村与农村之间概念的界定。“城市”是相对“农村”来讲的,城市以工商业为主,居住的主要是非农业居民或以第二三产业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居民。“农村”以第一產业农业为主,居住的主要是农村户籍的居民或以第一产业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居民。而“乡村”是“乡”和“村”的综合体,其关键在“乡”,即县域以下的广大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很快,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区域“城乡结合部”,这个特殊的区域,既未达到城市的发展水平,也不像是一个农村,但这部分居民的身份已属于“城市人”。此时用“乡村”二字表达,意在把“城乡结合部”“农村”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单位,是一个充满诗意精神文化、令人向往的地方。同时,与乡村社会治理体系表述一致。当前我们提倡“三治融合”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能否实现“善治”,达到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水平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需要及时地填补广大农村出现的治理真空地带。再者,也是契合“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城乡融合发展的首要条件是物质上的提升。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农业GDP份额低于15%,城市化水平在50%以上,人均GDP在2 000美元以上”[3]89,就可以实现城乡平等或融合发展。党的十九大召开时,“2017年,中国人均GDP超过8 000美元,农业占GDP的比重低于9%,城镇化水平达到58.52%”[4]5,由国际经验和我国发展水平的数据,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城乡融合发展恰逢其时。二是乡村振兴要实现“五个方面”的振兴,其“温柔推手”是什么?乡村振兴一靠产业,但更多地要靠“活”的推手即农村基层党组织来保障。从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来看,其关键就在于有一个坚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关键在于党的组织作用的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5]124,在农村开展的各项工作中具有引领之作用。鉴于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领导乡镇、村的各项工作的作用发挥情况,亟须实现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其基础和保障引领作用。

当前,我国综合国力已稳居世界第二,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近,但是,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应全面、系统性地去审视把握乡村振兴实践上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从世界来看,“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以不变应万变,牢记“农业稳则天下安”的作用发挥,发挥好“三农”的压舱石作用。从国内来看,农村的发展仍然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块“短板”。如果不能让“乡村”与“城市”同步发展,不能有效解决“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突出问题,就不能实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更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当前农业农村的发展是我们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不可逾越的短板,是我国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必须予以重点解决。全面审视我国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工作目标导向,必须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弥补现代化强国之短板,迎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之需要。

(三)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内在实践逻辑

乡村振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依据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奋斗目标而作出的重大战略规划,体现了党中央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体现了“乡村兴则国家兴”的历史需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责任和担当。从建党以来,乡村社会的治理中不难发现,党的领导、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是乡村社会实现“良性”蜕变的关键和根本所在。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关键要靠农民自己,要激发农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其中主要发挥贯彻宣传落实党中央的大政方针,领导、帮助村民致富,助推乡村“善治”。2019年中共中央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作了再次强调和说明,“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领导乡镇、村的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10],突出了“定盘星”的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的增强。为了兑现党对人民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庄严承诺,党中央决定要大力实施精准脱贫战略。当前,我国广大农村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问题比较多的地方,而其根本性的原因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到位。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精准脱贫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讲话中,不难发现是对党的执政根基之所在的再次重申。然而,受长期市场经济下,农村部分基层党组织呈现出了“弱化”“虚化”“边缘化”等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部分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社会中的“主心骨”“顶梁柱”“领头雁”作用的发挥。为此,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乡村振兴“怎么干”提出了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群众组织力、思想引领力,社会号召力”[11]86。

(四)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时代选择

1.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够引领产业兴旺。乡村振兴重点是产业兴旺。在乡村振兴战略“20字”的总目标和总要求中,“产业兴旺”是排在首位的,凸显了“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与作用,进一步彰显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推进五大建设的战略谋划。如何才能实现产业振兴,一靠产业,二靠“领头雁”的组织。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中一些有思想觉悟的先进群体组成的党组织,是黨在农村领导经济建设及其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心骨”“顶梁柱”“领头雁”,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发挥着领导核心的作用。同时,在农村党员队伍中不乏一些成功的企业家、致富能手等,他们可以利用具有先进的知识、管理理念、技术、人脉等,助推家乡建设,带领村民致富。由之可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助推乡村社会发展和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中坚力量,发挥着经济引领能力的功能或作用,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够引领乡村生态宜居。乡村振兴关键是生态宜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了“两山论”等一些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意见》明确要求,要到2035年,“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乡村基本实现”[2]5,体现了党中央以人民的需求为基本工作导向。同时,“乡村不仅具有农业生产功能,还具有环境生态和生活功能,是亿万农民的栖息地”,“以满足乡村居民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为主线,将生态和经济放在同等位置上”[12]263,契合了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工作的引领者,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和践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和理解,进一步树立“生态宜居”的价值理念,从而指导乡村社会的建设。由之可见,农村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国家对“生态宜居”的要求,形成“自然生态宜居”的价值理念,进而领导、组织和实施乡村振兴,引领乡村生态宜居。

3.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够促进乡风文明。“乡村振兴,保障是乡风文明。”乡风在乡村“善治”中具有积极作用,直接反映了乡村文化建设的成效。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社会出现了一些不良的风气,如赌博之风、天价彩礼之风、迷信之风,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不相适应。而一些传统优秀的乡风,如尊老爱幼、“百善孝为先”、村规民约等,逐渐受到“排斥”“冷淡”。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成员是一些本乡本土有道德、有能力、有威望先进的党员组成,他们的“无形师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周边的乡民,促进乡风文明的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员作为有知识、有才能的“能人”,他们“勇立潮头”的精神可以为乡村传递正能量,增强村民的进取心。绝大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年轻的党员是“解放”了的劳动力,他们经常到外务工或经商办企业,受到先进文化的“熏染”,了解家乡的风俗,可以把自己在外面所接受到的一些先进的文化、知识、理念嵌入到乡风中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村民的思维观念和看法。由之可见,农村基层党组织可以利用独特的思想道德引领力,通过自身的形象和自觉,浸润人心、引领向善,形塑乡村社会行为,促进乡风社会健康发展。

4.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够助推乡村社会治理有效。“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农村要实现根本性的改变,需要在乡村社会治理上下功夫,需要实现并提升乡村社会的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农村基层党组织因农村而生,因农村而壮大,根植于农村、工作在农村,他们对本乡本土的情况较为熟悉,了解其发展的瓶颈,易与村民打成一片,能够利用自身所具有的“政治引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充分参与到乡村社会治理中,助推乡村社会治理有效。由之可见,农村基层党组织可以利用自身之力参与乡村振兴,助推乡村社会有效治理。

5.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够保障乡民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 “生活富裕”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实践的目标所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美好生活就是让农民在经济上宽裕、生活上便利、精神上丰富,其中最主要的是收入上稳定,不会因人为因素而致贫,能够共同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所在,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之所在,最终的落脚点解决“为了什么人”“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的价值。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者、实施者、领导者,能够利用党的威望、自身的影响力,调动群众、凝聚群众,激发“内生力”,振兴乡村。由之可见,农村基层党组织可以利用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凝聚智慧和力量,助推乡村经济社会建设,保障乡民生活富裕。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面临的实践困境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内生动力尚待强化

作为党的执政之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确保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能够较好地宣传贯彻下去。由于城乡差距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年轻且有才能的党员同志选择外出经商或务工等原因,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内生动力尚待强化。其突出表现在,一是骨干队伍有待加强。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当前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诸多党员同志选择经商办企业,难以抽出较多的精力参加党组织生活,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发展的伟大实践,这也就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难以形成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领导带头队伍。二是年龄结构有待优化。在调研中了解到当前在村级党组织的成员构成中,“年轻党员”“青壮年劳动力”主要是一些50岁到60岁之间的同志,且60岁以上的党员同志居多数,这部分群体在干事创业中缺乏激情,难以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活力”。三是长效机制有待构建。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尤其是村级党组织干部的职位还存在尚待优化的地方,一些无实际作用的干部职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在干部调配上尚需依据专业特长,扬长避短使用和调配。同时,在党组织服务群众上部分乡村存在“短期”“走过场”等形式主义,需要不断强化干部队伍的服务意识,构建长效机制,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

(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缺乏成功的实践指引

2017年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意见。但由于国内目前尚缺乏典型的乡村振兴方面成熟或成功的实践,“国内学术界和实践者尚处于摸索和调研阶段。到底乡村振兴战略应该怎么搞,缺乏一个权威的指引,也没有成功实践的案例”[13]65。学者韦美膛认为,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民的“民生核心问题未能精确定位”“战略贯彻细化水平较低与势能释放较浅”[14]65等方面的困境。学者吴玲玲认为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也要“铸魂”,而乡风文明就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与“基础”,是促进农村农业全面升级、进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当前乡风文明建设仍“面临着认识局限、组织局限、机制局限等”[15]81现实困境。

(三)農村基层党组织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短板

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实现农村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把党的基层组织比喻为“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16]27,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又把“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喻为“压舱石”。由于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引导村民参与社会治理、涵养文明乡风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和短板,其突出表现在:一是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高。《意见》中明确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2]4二是自身功能出现“三化”。学者王均宁在对广东省湛江市的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政治功能、服务功能、推动发展、社会治理、发挥效应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弱化、退化、异化[17]70-76的“三化”现象。三是“四重”困境。学者吴江宇在对HN省FW镇贫困村D村基层党建实践的调查中,了解到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面临着引领发展、群众信任、领导组织、权力约束的困境[18](P.45),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作用的发挥。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进路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经济引领能力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19],只有做大做强了村级产业,村民才能致富,生活才能好转,现代化才有可能实现。村子强不强,关键看“领头羊”。“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党在农村领导经济建设,不仅要实现生产发展,更要实现产业兴旺的核心力量。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提升:

一是“理念”转换。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应摒弃与时代发展极不相适应的、落后的发展理念,树立只有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才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充分认识到乡村振兴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应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审视当地的特色,发展符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

二是巩固农村基层党建基础。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助推器”,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21]59。首先要向“土地”问路。利用农村土地改革、惠农政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之机,通过调研、讨论,盘活农村集体土地,因地制宜制定出本乡村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探索出一些新模式、新途径。其次要向“村民”问路。通过对实改非领导、退休干部、致富能手和长居村民等本乡本土人士“取经”,探索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最后向“第三方”问路。要主动地引入政府和社会项目,产权归集体,实行自主运营,吸纳本村劳动力,进而促进农民脱贫增收,促进农村集体经济长久收益。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生态文明建设能力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一再告诉我们,“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22]45,人是自然的存在物,自然是人的自然,人与自然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深刻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23]383。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自觉将“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之关键内化于心,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提升:

一是认清“特”的优势。当前,生态产品已成为广大市民的向往和需求,生态消费也已成为居民消费中的主力军,而广大农村就是提供生态产品,提供生态消费的主要供给者,“生态也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24]。要树立“两山论”的绿色发展理念,引导群众加大生态保护,树立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建立永久“绿色”银行账户,成为财富之源。通过政府支持、乡民参与、引进第三方力量的形式,将生态优势打造成一种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温柔推手”。

二是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当前,农村人居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基层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应从突出问题方面着眼,部署美丽乡村建设,共建美丽家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领导力、战斗力。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营造“人民家园人民建”“我的家园我们建”的浓厚氛围。利用群众身边有威望、有影响的人士,深入挖掘“正能量”,完善村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树立乡风文明,教育引导群众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形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整洁村容村貌,共同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战。

(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文化引领能力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25]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深刻认识乡风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与作用,进一步提升文化引领的能力。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提升:

一是摒弃“重现代、轻传统”的错误观念。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当代先进文化的合理成分,结合本村实际,树立典型。比如深挖乡贤文化、村规民约、家规家训等,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凝聚思想道德力量,不断提升乡民的道德素质,助推基层社会的“三治”建设。

二是注重“领头雁”效应。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党组织成员的思想教育与管理,使每一名党员同志成为各村各家各行的“领头雁”,以自身的言行举止,感染各村各家各行,发挥好模范和榜样示范效应。基层党组织书记要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坚决同大操大办婚宴、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不符合新农村建设的陋习作斗争,倡导积极、健康、文明的新生活。

(四)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乡村社会治理能力

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乡村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当前,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深刻认识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与作用,进一步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

一是强化“主业”意识。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要牢固树立“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上级党组织要围绕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和规划,及时制定和调整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台水账”,明确基层党组织责任,确保工作层层传导到位。各级党组织书记在工作中要通过每季度巡查等方式,调动起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对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对放松党建工作的党组织和党组是书记予以通报批评。

二是“党建与业务”工作双轮驱动。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杜绝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26]。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思想的重要论述,尤其是学习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知识,强化高度的政治自觉,提升党建与业务工作能力水平,明确深度融合的思路方向。加强和改进专兼职党务干部教育培训,通过专题培训、乡村振兴和党建管理先进经验的学习等形式,切实提高素质能力。加强党建、业务双考核,形成鲜明的表彰导向,同时利用新媒体等手段加大宣传,营造一种“走上党建岗位是重用、抓好党建工作是光荣”的环境氛围。深刻领会党建工作之新,建立一种党建与业务“一盘棋”的思维自觉,树立一种“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理念。拓展工作领域,扩大工作覆盖面,主动做到与业务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评价”,不断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

(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凝聚能力

在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的征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身的本职工作,提升乡村振兴实践能力。深刻认识生活富裕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与作用,进一步提升群众凝聚的能力。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有一个把百姓放在心上、能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坚强领导班子,必须培养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要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坎上,切实提升人民美好生活水平。二是调动群众主体的积极性。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为群众构建美好生活愿景的欲望,引导广大群众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抢抓机遇,主动作为。要广泛调动群众建言献策,尤其是实改非领导、退休干部、成功企业家等齐心聚力投身乡村社会建设。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關键和本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力量之源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对“三农”工作再次审视而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需要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为指引,结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强化“靶向”施策,大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五重能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作用,确保引领乡村振兴稳步实现,防止走偏、搞虚、不实的“花架子”,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助推“相对贫困”问题的解决,助推中华民族百年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N].光明日报,2020-12-30(01).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J].农村工作通讯,2018(04).

[3]  宋洪远.调整城乡关系: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03).

[4]  张海鹏等.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创新和实现路径[J].中国农村经济,2018(11).

[5]  崔苗.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基于陕西省延安市索洛湾村的调研[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20(02).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7]  霍军亮.吴春梅.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与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五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9]  韩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把握的若干重大问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03).

[10]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N],人民日报,2019-01-01(01).

[11]  张锋.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机制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9(06).

[12]  韩康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宜居建构及其法制保障[J].安徽农业科学,2020(21).

[13]  刘海涛.新乡贤文化嵌入乡村振兴战略:实践逻辑、困境及路径[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校,2019(04).

[14]  韦美膛.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民生问题的困境与突围[J].农业经济,2020(12).

[15]  吴玲玲,郑兴明.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20(05).

[16]  于鸿雁.张丽.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及其意义[J].世纪桥,2019(07).

[17]  王均宁.新时代强化村级党组织整体功能的路径探索——基于广东省湛江市的实证分析[J].行政与法,2019(03).

[18]  吴江宇.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探析[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20(01).

[19]  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强调:牢记初心使命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把祖国北部边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美丽[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19-07/16/content_5410342.htm.

[20]  闫坤: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意义与实践路径[EB/OL]. https://www.sohu.com/a/282504143_488440,2018.12.17.

[21]  徐祝申.加强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路径研究[J].世纪桥,2019(07).

[22]  时和兴,雷强等.提升新时代城市环境治理能力——广东佛山破解工业城市环境治理困局的探索[J].行政管理改革,2018(05).

[2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2018.09.26.

[25]  习近平要求乡村要培育这“三风”[EB/OL].中国新闻网,https://www.chinanews.com/gn/2018/03-18/8470504.shtml,2018.03.18.

[26]  习近平.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当代党员,2019(22).

【責任编辑:褚永慧】

【作者简介】  刘海涛(1984—),男,河南濮阳人,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

【基金项目】   重庆市委党校2020年度校级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研究”(项目编号:CQDX2020B-06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实践困境实践逻辑农村基层党组织
高校思政理论教育的基本理路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政策演进及完善建议
文化传承视域下大理“三月街”千年发展的实践逻辑
精神养老研究取向及其实践逻辑分析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基于宅基地置换的新型集中社区建设类型及其实践逻辑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
提升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公信力意义研究
“实践困境”与“迷男方法”中获得的商业启发
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价值预期、实践困境与效力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