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三维论析

2021-08-19 20:54徐欣李维佳
世纪桥 2021年2期
关键词:历史经验

徐欣 李维佳

摘 要: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秉承人民至上理念,建党百年来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于人民,根植于人民。人民至上理念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初心;建党百年来党带领人民在曲折中前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夺取胜利的法宝;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坚持人民至上,凝聚民心民力,才能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

关键词:人民至上;马克思主义立场;历史经验;现实挑战

中图分类号 D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0475(2021)02-014-03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党推进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同时也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在理论上,坚持人民至上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在历史上,中国的发展历程表明,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取得革命胜利,只有服务群众才能凝聚更大的建设力量;在现实上,新时代党的工作要以人民幸福为出发点,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获取新的胜利。

一、理论之维: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立场的集中体现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的剥削属性,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最大的成就就是发现了剩余价值和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认为剩余价值是由无产阶级创造的,而无产阶级又是由广大劳动人民所组成的。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1]。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始终贯穿了人民至上的内在逻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资产阶级必将灭亡,而人类终将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没有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运动,是为了多数人的利益而进行的运动,而人民的立场则是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立场作为自己的根本立场。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要从群众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要积极探索如何实现广大劳苦大众的自由与解放,为更多的人谋取利益。而要想实现人类解放就必须打破资产阶级的剥削枷锁,进而推动人类社会走向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对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社会发展的真正主体。而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在利益表达和使命自觉上也要契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具体需求。中国共产党在秉承唯物史观核心价值取向上坚持了群众路线,将人民群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并在具体实践中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并把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安身立命之本。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并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

二、历史之维:人民至上是中国历史性巨变的经验总结

建党百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之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阶段性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历史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弱到强,在血雨腥风中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带领人民实现了百年历史的巨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这一根本理念,将中国人民的幸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在攻坚克难中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

近代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一批爱国的先进分子意识到要想走出困局,首先要找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2]。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披荆斩棘、战胜各种困难,使中国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需求出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通过法律的形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和地位,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而在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更是克服了底子薄、基础弱的困境与挑战,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自力更生,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胜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的决定性作用,并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了生產力的大解放、大发展。特别是在精准扶贫落实过程中,真正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纵观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成就,我国不仅摆脱了落后的、被动的发展局面,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科教文卫事业得到了极大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局限在物质文化层面,而且对绿色、健康、生态环境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了解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对于其作出科学决策具有重要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于人民,中国共产党要想发展就必须紧紧依靠群众。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就必须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在新境遇下敢于面对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代价和牺牲,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毫不动摇,砥砺前行。

三、现实之维:人民至上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有力武器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内外部形势依然很严峻。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充满信心,敢于战胜在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新时代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至上理念的重要论述,并以其指导实践,进一步凝聚民心民力,开创新的历史伟业。

以人民幸福检验党的工作。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更是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无不体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无不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的政党,就是要看是否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实惠,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是否得到了切实的保障,中国人民是否获得了更大的幸福。因此,百年来党的一切工作衡量标准,就是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更是从现实维度出发,坚定不移地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并将人民幸福作为党的工作的检验标准[3]。将党的工作重心聚焦到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追求的问题上来,并将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向着既定的方向不断努力前进,在日积月累中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持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人民共享校准社会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个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性质。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推动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允许一部分人和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通过先富带后富的方式,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同时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对相应制度机制进行了调整,进一步激发了社会的发展活力[4]。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又将目标聚焦到脱贫攻坚问题上来。也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之下,制定相关政策和倾注大量资源,解决了我国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新时代,我国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规划,将实现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作为党的工作重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致力于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果实。

以人民主体推动新的胜利。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就是要充分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将广大人民群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新时代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根本上回答了依靠什么样的力量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目标问题。也正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之下,中国共产党才有理由、有信心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正是由于人民群众的存在,人类的社会历史才不断发展和进步[5]。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秉持着人民立场,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人民群众的智慧和首创精神,并在各项事业建设过程中始终践行了人民至上理念。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要想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取得新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人就必须动员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就必须以人民为主体,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至上理念进行了深刻诠释,同时也让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中国共產党的执政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解读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至上理念,既是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的历史经验总结,也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无论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张希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历史演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2).

[2]张海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思维[J].广西社会科学,2019(01).

[3]楚向红.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微[J].学习论坛,2019(01).

[4]宁吉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 决战决胜实现目标必须加快补短板[J].宏观经济管理,2020(08).

[5]王立峰,孙文飞.制度治党研究的回溯与展望——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探索,2020(06).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历史经验
新疆“三反”运动的历史经验
近代以来中国办学成功历史经验之浅谈
俄罗斯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水务纠纷的化解之道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与理论价值浅析
借鉴历史经验 加强作风建设
中国共产党统一全党思想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中越友好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