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图导思 以思导学
——以思维导图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的途径与策略研究

2021-08-19 08:04万洪喜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条理性章节学案

万洪喜

(江苏省新沂市唐店中学 221422)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在图形、文字、线条与颜色的共同作用下,加速左右脑的运转并强化二者的配合,从而充分挖掘学习中的智慧和潜能.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设计“导学案”、编制“流程表”、绘制“成果图”、整合“知识点”、串联“知识链”等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实现前瞻性、条理性、概括性、发散性和系统性学习,从而以思维导图的巧妙应用为契机,推进教学的创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以思维导图设计“导学案”,实现前瞻性学习

新时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求教师构建“先学后教”和“多学少教”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预习是重要的一环.然而,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对于物理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还不熟悉,如果让他们完全脱离教师的指导进行预习,则未必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如果教师向学生下发传统的预习任务书,以文字形式阐述预习的目标和步骤,则学生仿佛在阅读一份“说明书”,既抽象又枯燥,难以激发预习的热情和学习的灵感.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设计“导学案”,使学生在图文并茂、逻辑清晰的导学案的指引下,把握预习的重点和难点,领悟预习的方法和流程,实现前瞻性学习.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八年级下册《二力平衡》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围绕“温故知新”、“新知要点”和“自我检测”三个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在导图中,所有的知识在线条的串联下,以图、表、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拿到这样的导学案,就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本课的预习目标及预习方法,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预习的效率,也培养了学生预习的能力,使学生的预习充满前瞻性与自主性的特点.层级分明、脉络清晰、图文结合的导学案更能够启发学生预习的思路,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

二、以思维导图编制“流程表”,实现条理性学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师会为学生布置交流讨论任务或小组实验任务.为了提高活动的秩序性和逻辑性,教师需要让学生记录讨论的进展或实验的流程.在传统课堂上,学生通常利用文字来进行记录.然而,文字记录虽然详尽,却往往缺乏直观性与条理性.当学生想要根据记录来回顾活动历程,或者当教师想要根据记录来给予学生评价或指导的时候,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为了规避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绘制“流程表”,使学生和教师都能够通过观察思维导图,清晰而快速地了解整个活动过程.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声音是什么》这一课的时候,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小组实验任务:每组利用现有的实验器具,设计4个小实验,对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个结论加以验证.于是,各组围绕教师提出的任务,展开了讨论与实验.事实上,学生讨论与实验的过程,就是逻辑思维发挥作用,不断理顺学习思路,获取学习成果的过程.然而,逻辑思维运转的过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学生不将这个过程记录下来,则他们在讨论与实验结束后,很难对于这个过程进行梳理与反思,那么他们的学习就是欠缺条理性的学习,他们的思维也会呈现混乱无序的状态.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记录这个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可视化.比如,有的小组利用下面的流程图,对于本组的讨论与实验过程进行了记录:

然后,针对流程图中的四个环节,学生又分别设置了“发声体”、“操作”、“现象”和“结论”四个分支,对于每个小实验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叙述.这样一来,师生凭借流程图,就能够迅速了解全部的实验流程,这对于学生梳理学习思路,反思学习过程是十分有帮助的.可见,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绘制流程图,使学生实现条理性学习.

三、以思维导图绘制“成果图”,实现概括性学习

学生在开展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自己经历学习过程,并自己总结学习成果.然而,初中生的概括总结能力毕竟有限,在总结学习成果的时候,经常出现不完整、不详尽、不准确的现象,而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入来解决.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大致的知识框架,从而使学生在框架的指引下,完整、详尽、准确地对于探究活动中获取的知识及经验加以概括与总结.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滑轮》这一课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实验与讨论,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在实验与讨论过程中,学生确实发现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诸多差异.然而,到了成果总结环节,各个小组的成员却难以准确而全面地将学习成果阐述出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向学生呈现了一幅“蝶状”思维导图.在导图的两侧,分别写着“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下一层级,分为“定义”、“特点”、“实质”、“应用”、“注意事项”和“装配图”几个核心词,要求学生对于核心词进行详细阐述.这样一来,在思维导图的启发下,学生就能够全面而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学习成果,实现概括性学习.

四、以思维导图整合“知识点”,实现发散性学习

初中物理课程中的知识点不仅繁多,而且杂乱.当相同的知识点在不同模块中出现的时候,学生未必能够建立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当不同的知识点在相似情境中出现的时候,学生也未必能够区分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差异.这显然给学生的物理学习带来了极大阻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使学生在这种可视化思维工具的辅助下,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发散思维,从而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实现发散性学习.

例如,在九年级的期末复习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水”为核心词绘制思维导图.当学生刚刚看到这个要求的时候,必然感到毫无头绪.那么,教师可以适当给出提示:大家想一想,我们讲《光现象》这一章节的时候,都有哪些跟“水”有关的内容?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想到了光的折射与反射相关的知识.于是,绘制出了思维导图的第一个分支.在此基础上,学生围绕“水”这个关键词继续展开头脑风暴,就能够陆续想到以下内容:在《声现象》这一章节中学过“声音可以在水里面传播”;在《物态变化》这一章节中学过“水的固、液、气三种状态”;在《压强和浮力》这样章节中,学过关于“液体压强”的知识……随着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发散,思维导图上的分支越来越多,知识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可见,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点,使学生实现发散性学习.

五、以思维导图串联“知识链”,实现系统性学习

初中物理的知识体系十分庞大,如果学生不能将零散的知识串连起来,则他们很难构建知识体系,也很难实现高效率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使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的层级关系,以及图文结合的新颖形式,扩大记忆容量、增加记忆强度、理顺知识逻辑,从而构建完整而清晰的知识链条,实现系统性学习.

例如,苏科版八年级下册《力》这一章节的内容繁多,且分成不同的知识模块,学生在学习和复习的时候都面临较大压力.为了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于本章节知识的理解与分类,绘制思维导图,使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将这一章节的内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链条.比如,有的学生将本章节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分类(按性质分类和按效果分类)、基本特征、作用效果.然后,学生再围绕每个模块的关键词进行具体内容的填充,则逐渐构建起了关于“力”的知识网络.这样一来,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学习变成了系统的知识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作为可视化的思维工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直观的呈现出来,也能够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的呈现出来,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设计“导学案”、编制“流程表”、绘制“成果图”、整合“知识点”、串联“知识链”等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实现前瞻性、条理性、概括性、发散性和系统性学习,从而做到“以图导思 以思导学”,促进教学的创新与学生的发展.

猜你喜欢
条理性章节学案
家园共育大班幼儿做事条理性培养策略研究*
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写文章要有条理
乡愁导学案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比例尺(一)”导学案
三“三”两“两”通“航天”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学会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