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华魁
(山东省莱州市实验小学 26140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约分》一课开始,我便以“今天学习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三年级学习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一问题为导向,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带着疑问、带着思考,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得数可以是更能体现数学的简洁美,约分的概念也就顺应学生的思维被提出来.于是,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如何把一个分数进行约分?”在学生尝试约分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答案,到底保留哪个答案?“最减分数”的概念产生了.一系列学习活动结束后,学生会恍然大悟:原来今天学习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三年级学习的一样,不同之处是得数要化简成最简分数.顺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来进行数学学习,才能带给学生最有效、最有价值的学习,这也就是因学定教.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约分》是学生在小学段对分数学习的升华,在分数学习历程中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它是在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和五年级学习通分以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本节课是单元学习的重点,我安排一课时的时间探究学习,并设定了如下目标:其一,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其二,在欣赏剪纸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热爱我们的民间艺术,激发学生志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热情.
小学生普遍具有求知欲高、探索能力强的特点,数学学习正逐步过渡到深度学习阶段,孩子们具有足够的自我认知和学习能力,能和同学合作学习.对于本节课的学习,他们已储备了足够的知识经验:明确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确定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然而学习能力的差异依然存在:思维活跃的学生约占班级的35%,他们会引领小组内的孩子进行交流、碰撞,但又有可能过于活跃而压制其他学生的课堂发展,因此我对他们委以重任,既控制他们的活跃度,又带动小组的合作.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重点是:约分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00%学生要完成知识技能目标.
2.在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和约分方法的过程中组织小组合作,80%的学生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有条理思考的能力,积累观察、猜测、归纳等基本数学活动经验,100%的学生获得与同伴合作的积极情感.
本节课的执教理念很清晰,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之上,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积累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落实差异教学上,突出亮点如下:
(1)因学定教,充分尊重学生
设计此课之前,我思考最多的是: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数学活动经验和学习的心理准备,因学定教,方能让学生投入、深刻地进行数学课堂的研究.
知识回顾.对于学生来说知识的温习远远比知识的学习要重要得多,因为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比较好动,对任何事情都有强烈的好奇心,难以坚持对一个问题的探求精神,对新学习的数学知识总是会出现遗忘现象.所以,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尽量注重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的回顾.本节课的学习需要用到的旧知识点很多,包括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如果课堂上这些内容都引领学生复习,对于学生来说是纷乱的、无序的,基于此,知识回顾中我只设计两道题,帮助学生建立起“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改变分数的大小”的思想,为本课重点——约分做好铺垫.
合作探究前的问题.在探究开始之前,教师要有目的性的给予学生以探究问题,这可以使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对所要探究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理解,从而使学生之后能够更好地对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之前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过渡,是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上探究的指引,在问题提出后,学生会对问题进行自我思索,从而为下一步授课奠定基础.本课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学生在三年级已经非常熟悉,随之带来的问题是:学生对于信息窗提出的问题会不以为然,从而导致无法深入思考.基于学生认识基础和心理状态,我给了学生“今天学习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三年级学习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一问题导向,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2)问题诱导,走向深度学习
数学问题是数学课堂的灵魂,这节课的问题诱导我设计两个维度来实现.
(3)合作学习,碰撞交融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