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慧玉,刘丹丹,张淑娟
郑州市骨科医院1康疗科,2骨肿瘤科,3小儿骨科,郑州 450000
骨肉瘤是临床中常见的骨肿瘤之一,由恶化的骨纤维组织引起,其在全部骨肿瘤中占15.26%,患者以男性居多,发病率较高的部位为肢体干骺端和骨干旁。骨肉瘤发展迅速,早期症状不明显,但短时间后患者伴有剧烈疼痛,肿瘤旁关节肿胀,关节无法正常活动,同时病理性骨折的发生率较高,导致患者肢体及器官功能缺陷或衰竭,病死率较高。目前临床上对于骨肉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严重者需要截肢以防止肿瘤细胞扩散和转移,同时结合放化疗,治疗周期较长。由于预后不理想且病死率高,骨肉瘤会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骨肉瘤患者的年龄一般较小,承受力较低,往往不愿接受截肢手术,导致依从性降低,对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造成不利影响。此外,骨肉瘤患者受癌性疼痛的长期折磨,癌性疼痛是恶性肿瘤患者中多发的一类慢性疼痛,由多种因素引发,包括自身病情、并发症以及放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相关研究表明,接近一半的肿瘤患者伴有癌性疼痛,其是导致肿瘤患者生存时间缩短的直接原因之一。骨肉瘤患者的癌性疼痛具有持续性,夜间患者疼痛程度会加深。因此,临床上在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常结合疼痛管理干预,目的在于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恢复。相关文献报道,实施系统、高效的疼痛管理干预能够缓解绝大多数肿瘤患者的癌性疼痛。本研究探讨了慢性疼痛管理对骨肉瘤癌性疼痛患者疼痛程度、负性情绪、自我管理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疼痛干预。对于轻度疼痛患者,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缓解疼痛;对于中度疼痛患者,予以氨酚双氢可待因进行镇痛,每4~6 小时1~2 片,每次不得超过2 片,每日最大剂量为8 片;对于重度疼痛患者,予以吗啡缓释片进行镇痛,每次5~15 mg,每天3~4 次,单次剂量不超过30 mg,一天剂量不超过100 mg,均采用定时口服方式,根据患者的情况加减剂量,若出现不良反应则采取相应的措施。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慢性疼痛管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采用亲切、温和的语言耐心与患者交流,为构建和谐关系奠定基础,采用书籍、视频等方式向患者讲述有关疼痛的基础知识,引导患者应用合理的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发放疼痛宣讲手册以便患者随时查阅。②入院后1 天,向患者说明癌性疼痛与其他疼痛的区别,嘱咐患者定期服药。通过讲课方式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盐酸吗啡缓释片的疗效、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纠正患者对吗啡缓释片的不正确认知,告知患者吗啡缓释片可能会引起的不良反应,嘱咐患者合理服用。③入院后3天,观察患者对之前宣讲知识的了解程度,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干预,此外观察吗啡的临床疗效。④入院后4 天,评估患者的配合度和药物的疗效,根据评估结果和患者情况实施对应的护理措施。⑤鼓励患者向家属、朋友倾诉,获得安慰和关爱,同时通过一些娱乐方式,如看电影、读书、适当步行等转移注意力,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两组患者均干预1 个月。
①采用语言分级评分法(verbal rating scale,VRS)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无疼痛:无任何痛感;轻度疼痛:可以忍受且不影响睡眠;中度疼痛:痛感明显且忍受度低,干扰睡眠,需要药物辅助;重度疼痛:痛感强烈且无法忍受,不能入睡。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SAS 总分为100 分,50~60 分为轻度焦虑,61~70分为中度焦虑,﹥70 分为重度焦虑;SDS 总分为100分,50~60分为轻度抑郁,61~70分为中度抑郁,﹥70 分为重度抑郁。③采用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该量表包括科学膳食、合理运动、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4个维度,每个维度总分为20 分,评分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能力越好。④采用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otor status scale,MSS)及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其中MSS 量表包括5 个维度共29 个条目,总分为82 分;FMA 量表包括17 个条目,总分为100 分,两个量表的评分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好。
P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5.552,P
﹤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3.893,P
﹤0.05)。(表1)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n(%)]
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2)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的比较
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科学膳食、合理运动、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科学膳食、合理运动、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3)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的比较
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MSS、FMA 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MSS、FM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4)表4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的比较
骨肉瘤是一种骨骼叶细胞发生病变的骨肿瘤,表现为肿瘤细胞发展为成熟度较低的骨骼或组织,其早期极易出现血行转移,病情发展较快。针对骨肉瘤,临床常以截肢术和后续放化疗治疗,效果明显,但因手术导致生理缺陷,患者心理发生变化,且大多数患者对肿瘤具有不正确的认知,更难正面面对身体残缺的事实,因而形成较大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相关研究表明,癌性疼痛会对肿瘤患者的生存状况造成较大影响,疼痛会贯穿肿瘤患者生存到死亡的整个过程。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不利于患者恢复,同时导致患者产生负性情绪,甚者使患者病情加重,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负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采取高效的干预方法缓解肿瘤患者的疼痛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说明慢性疼痛管理有利于缓解骨肉瘤患者的疼痛程度,与陈霞等研究结果相似。这可能是因为相关知识的普及加强了患者对疼痛的认知,患者能够采用清晰的语言和方式讲述和报告疼痛,其对疼痛的把握和控制能力有所增强,依从性有所提高,能够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正确合理地使用镇痛药物,促进了疼痛管理干预的实施,从而降低了疼痛程度。骨肉瘤患者因躯体缺陷及疼痛的影响会产生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等,极大地妨碍了干预措施的实施且不利于术后恢复。本研究发现,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将慢性疼痛管理应用于骨肉瘤癌性疼痛患者有利于改善其负性情绪,与周韵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究其原因可能是护理人员与患者耐心交流,及时回答其疑问,获得了患者的信任,此外,通过其他方式转移了患者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心理压力,提高了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从而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关文献报道,骨肿瘤患者因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打击,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其积极性和配合度降低,导致自我管理能力也降低,遵医行为、合理饮食等无法完成,极大地影响治疗效果,不利于后续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科学膳食、合理运动、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慢性疼痛管理有利于提高骨肉瘤癌性疼痛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范祖燕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MSS、FM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慢性疼痛管理有利于骨肉瘤癌性疼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慢性疼痛管理有利于缓解骨肉瘤癌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负性情绪,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但本研究纳入的病例数有限,需要后续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