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预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08-17 05:33廖淑燕黄朝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5期
关键词:检测值颈动脉多普勒

廖淑燕,黄朝霞

(大埔县人民医院 超声科,广东 梅州 514299)

0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颈动脉硬化成为一种常发多见的临床慢性退化性病变,临床开始广泛关注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变等和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能够有效检测出无症状颈动脉斑块,对颈动脉斑块形态、范围、大小以及内部回声等特征进行有效评估。本研究特选择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和健康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通过分析急性脑梗死中颈动脉斑块的情况来探究彩色多普勒的检查预测效果,详细的调查结果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大埔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年龄45~75岁,平均(68.29±5.39)岁;男48例,女32例;14例重度,42例中度,24例轻度。纳入标准:实验组患者均符合临床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调查配合度高者。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严重疾病者;合并肿瘤者。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7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年龄43~78岁,平均(66.29±4.96)岁;男41例,女35例。

1.2 方法。受检者检测均采取Affiniti 7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国械注进20153231349,Philips Ultrasound,Inc)和EPIQ 5C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国械注进20193061914,Philips Ultrasound,Inc),探头频率设置为7.5 MHz,患者呈仰卧位,颈部置于低枕,头向对侧偏大概45°,颈部完全暴露出来后,从上而下由胸锁乳突肌外缘开始扫描,对颈动脉内膜内-中层厚度(IMT)、颈外动脉(ECA)、颈内动脉(ICA)、颈总动脉分叉部(BIF)、颈总动脉(CCA)进行检查,观察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数量、类型、性质以及血流情况。

1.3 观察指标。①颈动脉粥样斑块病理分型:硬斑块回声强,高低不一,伴声影;软斑块回声强弱不一,具有连续和光滑的表面;溃疡斑块边界回声不高,凹陷的表面,体积较大。斑块稳定性:斑块内出血、脂池部位形态、纤维帽薄厚、斑块内部钙化情况等都会影响斑块稳定性,斑块稳定性随着纤维帽盖厚度和脂质核心比例的增大而提升;溃疡斑、软斑和混合斑皆属于不稳定斑。不稳定斑块指的是纤维帽较薄、斑块内脂质超过40%[1-2],出现破裂几率较大[3]。②脑血管狭窄评分:无,0分;狭窄不明显,血液循环相对较通畅,为轻度,计1分;狭窄较为明显,血液出现比较明显的闭塞状,为中度,计2分;狭窄非常明显,血液堵塞严重,为重度,计3分;脑血管狭窄程度和分值呈正比。血管动脉硬化评分:无,0分;动脉内膜存在增厚,轻度,1分;动脉内膜发生轻度狭窄,中度,2分;血液流动非常困难,重度,3分;分值越高,血管动脉硬化程度越严重。③IMT增厚值:颈动脉分叉距离10mm位置的后壁测量中膜外与内膜表面之间的IMT,倘若IMT检测值>1 mm,则属于内膜增厚。

1.4 统计学分析。采取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血管动脉硬化评分、IMT检测值、年龄等)和计数资料(颈动脉斑块检出等)分别用()与(%)描述,行t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颈动脉斑块检出及类型情况。80例实验组颈动脉检出粥样斑块76例(94块),其中软斑49块(52.13%),硬斑6块(6.38%),混合斑37块(39.36%),溃疡斑2块(2.13%);76例对照组颈动脉检出粥样斑块3例(5块),其中硬斑3块(60.00%),软斑和混合斑各1块(20.00%),无1块溃疡斑(0.00%)。实验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95.00%)和对照组检出率(6.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589,P=0.001),实验组斑块以软斑和混合斑为主,对照组斑块以硬斑为主,实验组的粥样斑块多为不稳定斑。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检出斑块情况对比[n(%)]

2.2 血管动脉硬化评分。实验组动脉狭窄与硬化评分皆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管动脉硬化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血管动脉硬化评分对比(,分)

组别 例数 颈动脉狭窄评分 颈动脉硬化评分实验组 80 1.49±0.23 1.52±0.26对照组 76 0.31±0.05 0.39±0.04 t - 10.569 9.362 P - 0.001 0.001

2.3 IMT检测。实验组IMT检测值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左右两边IMT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颈动脉左右两边IMT检测值对比(,mm)

表3 两组颈动脉左右两边IMT检测值对比(,mm)

组别 左IMT 右IMT t P实验组 0.99±0.08 0.97±0.07 -0.654 0.074对照组 0.64±0.05 0.64±0.03 0.964 0.051 t 3.652 2.478 P 0.022 0.034

3 讨论

脑梗死属于一种脑血管疾病,临床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近年来发病人群有逐渐年轻化趋势。脑梗死是一种致残率与致死率皆比较高的临床疾病[4]。急性脑梗死幸存者中大约40%会发生严重残疾,大概75%会丧失劳动能力[5-6]。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准确诊断与对症治疗能有效降低致残率与致死率,能大大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脑梗死发生、发展和颈动脉硬化具有紧密关联,因为脑动脉上源血管是颈动脉,脑血流和颈动脉直接相连。动脉粥样硬化容易累及到连接心脑的颈动脉。颈动脉和脑动脉、冠状动脉等血管粥样硬化变化的生理病理基础较为类似,平滑肌增生、内膜血液成份与脂质沉积、胶原纤维增多等是其主要病理特点,在发展中会内膜逐渐增厚,内膜表面变得更为粗糙,从而形成斑块。这和本研究结论一致,实验组IMT检测值大于对照组(P<0.05)。斑块突入管腔后由于应力作用而破裂,脂质与胶原纤维暴露后对血小板具有激活作用,凝血系统启动后发生血栓。斑块破裂与血栓脱落能造成腔隙性或是大面积脑梗死,所以脑梗死的主要诱因是粥样斑块破裂溃疡与栓子脱落。动脉粥样硬化一般会影响全身大中型动脉,由于颈动脉和皮肤平行,且位置表浅,所以临床上观察分析血管病变情况的主要方法之一是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具备多普勒频谱、清晰的二维图像与彩色血流显像等,能将颈动脉内部结构清楚、直观地呈现出来,观察颈动脉斑块数量与类型的同时,可对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范围进行精准判断,属于临床上检查血管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性较高、效果较明显的方法。实验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粥样斑块多为不稳定斑,对照组斑块以硬斑为主。这表明相较于健康者而言,颈动脉粥样斑块在脑梗死患者中发生的几率更高,而且斑块主要是不稳定斑,不稳定斑属于混合回声或是低回声的斑块,即不稳定斑发生破裂或是脱落的可能性更大,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斑块具有较大相关性。李鑫欣,吴桂花,刘亚军等[7](2018)的研究提出老年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紧密相关性。这和本研究结论一致,原因在于血流动力学与栓子因素是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缺血的主要机制,斑块造成的血流狭窄会导致血流动力学不正常,不稳定斑块会加快栓子产生。临床上大概70%左右的脑梗死是由不稳定斑块造成[8]。实验组血管动脉硬化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脑梗死患者的动脉狭窄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皆更为严重,因为动脉狭窄会降低远端脑血流灌注速度,导致脑供血不足,血流微循环不畅会增加颈动脉血栓的形成概率,进而导致颈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破裂脱落会造成脑栓塞,进而引发脑梗死。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硬化对脑梗死预测具有较高临床价值,颈动脉斑块数量、类型等情况可在二维图像与彩色血流显像上清楚呈现,能精准判断颈动脉狭窄及硬化程度,对弱回声斑块能有效辨识,可有效评估斑块稳定性与形态学,对急性脑梗死等栓塞性病变的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检测值颈动脉多普勒
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对降钙素原的影响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探究GLP-1受体激动剂对肥胖、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效果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