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布气管导管用于小儿咽部手术的效果观察

2021-08-17 05:33于志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5期
关键词:乳膏利多卡因躁动

于志英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 麻醉科,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言

气管插管是小儿咽部全麻手术中建立人工气道的必要环节,气管插管拔管以及留置过程中的物理摩擦刺激,和气管导管对气道壁的压迫,呼吸道并发症仍然是小儿全麻过程中最为重要和常见的并发症[1-2]。本次研究随机选择60例患儿进行分析,探讨使用利多卡因乳膏涂布气管导管表面结合麻醉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60例患儿均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接受治疗的扁桃体摘除患儿,患儿年龄3~10岁,女32例,男2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2.26±4.35)个月。实验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5.16±4.72)个月。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出标准:①2周之内有上呼吸道感染情况;②对麻药有过敏情况;③手术时间不超过1 h;④先天性声门下狭窄,心脏病患儿。

1.2 方法。实验组选择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布气管导管表面,对照组将石蜡油涂抹在气管导管表面。两组患儿手术均由同一组手术医生及麻醉医实施,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麻醉前静注长托宁0.01 mg/kg,结合2~3 mg/kg丙泊酚。进入手术室进行常规监测HR、MBP、SPO2,麻醉快速诱导。使用2~3μg/kg的芬太尼、1~2 mg/kg的丙泊酚、0.1 mg/kg的顺式阿曲库铵进行快速诱导插管。采用视频喉镜下插管,均选择河南健琪医疗器材公司生产的加强型带套囊型气管导管。插管后通过双肺听诊,确定导管位置正确后,连接麻醉机并加深麻醉,手术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术中使用0.05~0.1μg·kg-1·min-1瑞芬太尼、4~5 mg·kg-1·h-1丙泊酚复合七氟醚维持麻醉,术毕停止麻醉。拔管的指征:患儿可以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潮气量正常,有吞咽反射,HR和BP正常,吸空气SPO2>95%,拔管前将渗血和分泌物清除,观察患儿血氧饱和度10 min,如果下降至90%以下给给予面罩吸氧。

1.3 观察指标。持续观察患者在插管前(T1)、插管时(T2)、置入开口器(T3)、刮除腺样体(T5)、剥离扁桃体(T4)、术后拔管时(T6)时间段的心率(HR)、血压(血压)。之后观察患儿拔管24 h出现的呛咳,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咽喉部不适等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患儿的躁动程度;躁动程度评价标准:能够好好配合为0级;在进行吸痰导管等刺激时有轻微的躁动为1级,护理人员进行安抚就会很快消失;没有不适时也有躁动,有明显的反抗为2级,但不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安抚;强烈反抗,需要护理人员制动或用药来进行镇静为3级。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中进行分析处理。所得计量资料均服从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在麻醉期间的SPO2、HR、MAP变化。实验组HR,MAP的升高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在麻醉期间的SPO2、HR、MAP变化()

组别 例数 SPO±(%) HR(mmHg) MAP(次/min)实验组 30 T1 97.1±0.5 93.9±8.1 70.3±5.4 T2 98.7±0.7 119.5±8.7 84.3±5.4 T3 98.3±0.6 95.8±7.4 69.7±4.8 T4 98.2±0.7 96.4±8.2 72.8±4.1 T5 98.1±0.4 95.9±7.1 71.7±5.2 T6 97.2±0.5 98.5±6.7 73.7±5.6对照组 30 T1 96.7±0.5 95.7±9.2 69.5±5.0 T2 98.8±0.6 118.8±9.5 84.5±4.8 T3 98.2±0.5 103.8±7.9 78.3±5.3 T4 97.8±0.5 105.9±9.3 79.2±3.9 T5 97.4±0.5 106.4±9.0 80.8±3.8 T6 97.6±0.4 121.6±10.8 87.5±3.4

2.2 两组不良反应与耐管时间对比。实验组呛咳,呼吸抑制,咽喉部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耐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与耐管时间对比

2.3 两组患儿躁动情况的比较。两组患儿躁动程度及总躁动率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躁动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扁桃体肥大为儿童多发病,好发年龄在3~12岁,临床上往往选择低温等离子扁桃体消融切除术,在苏醒期间很容易出现神经系统交感兴奋情况,从而引发患儿喉痉挛、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躁动;特别是患儿出现心血管反应,会严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3-4]。本次研究中,实验组给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患儿的心血管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稳定,而在插管前患儿的MBP和HR出现升高,但是进入手术室后各项指标又比较稳定,同时,拔管期间呛咳,呼吸抑制,躁动等不良反应实验组患儿较对照组患儿发生率更低,具有统计学差异,且实验组较对照组患儿插管期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时间更长,适应性更好,说明利多卡因乳膏与气管黏膜充分接触后,可有效减少气管导管给患儿的刺激,从而减轻插管拔管期间心血管交感应激反应,围术期呼吸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是由丙胺卡因和利多卡因相结合而成的表面麻醉剂,可以帮助丙双卡因渗透到低浓度、高水含量的活性基团的皮肤或是黏膜处,从而实现表面麻醉[5]。同时,利多卡因乳膏作为一种润滑剂,可以有效地预防黏膜干燥,缺血,缓冲术中操作及插管拔管过程中气管导管和黏膜壁的物理摩擦刺及移位,尤其是在相对狭窄的声门下,可减少分泌物的产生,从而减少喉痉挛呛咳等呼吸道并发症[6]。

综上所述,在小儿咽部手术时选择利多卡因乳膏涂布气管导管麻醉方式,可以减少患儿心血管反应,保证手术正常进行,减少患儿插管期间出现躁动、呼吸抑制咽喉部不适等并发症情况。

猜你喜欢
乳膏利多卡因躁动
利多卡因通过LncRNA H19/miR-671-5p 分子轴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疤痕止痒软化乳膏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利多卡因通过miR-146b-5p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脉冲染料激光仪联合疤痕止痒软化乳膏治疗增生性瘢痕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布替萘芬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分析
利多卡因抑制ERK信号通路激活降低甲状腺癌细胞TPC-1的增殖能力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道路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