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应用效果

2021-08-17 05:33盘锡斌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5期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神经功能

盘锡斌

(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人民医院,广西 桂林 541899)

0 引言

脑梗死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神经内科疾病,急性脑梗死发病在时间窗予溶栓治疗是恢复血流最有效的疗治措施,针对超早期脑梗死症状要引起重视,若早期阶段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够防止病情恶化,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加快疾病康复[1]。目前国内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安全性及有效性得到认可,但rt-PA价格昂贵,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困。而尿激酶作为国产静脉溶栓治疗药物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在我国“九五”功关课题协作组证实。2018年发布的《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中,仍推荐尿激酶对于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有适应证的患者积极采取溶栓治疗。因此,本次研究将对于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通过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并分析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54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抽取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入组时利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非溶栓治疗)和实验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每组均有27例。对照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20~70岁,平均(35.62±3.48)岁。实验组男14例,女13例,年龄20~69岁,平均(35.58±3.51)岁。分析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静脉溶栓的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标准患者;口服抗凝治疗INR值>1.7或48 h,或血小板数<100×109/L患者;高血压在积极治疗后仍未获得控制患者;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或肠憩室、活动性感染性肠炎、出血患者;严重肝肾疾病患者;30 d中有过实质脏器、手术的腰穿及活检患者;头颅CT示脑出血,7 d内有动脉穿刺史,既往存在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动脉瘤病史或动静脉畸形患者。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静脉溶栓的适应证标准患者;患病年龄18~80岁,NIHSS评分>4分患者;从卒中症状或体征出现至治疗时间<6 h患者;符合临床制定诊断标;患者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入院后,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脑保护剂,并于1天后口服拜尔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的肠溶阿司匹林(文号:国药准字J20171021)防止血小板聚集。乐普制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阿托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号H20163270)抗氧化、抗炎,减轻动脉壁炎症,促使斑块稳定。对照组患者非溶栓治疗,将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生产的50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文号:国药准字H44025313)也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进行联合给药[2]。实验组患者则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然后将武汉人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100~150万U尿激酶(文号:国药准H420211792)和100氯化钠注射液相混淆,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给药,用药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3]。从开始应用尿激酶开始,24 h内不使用抗血小板,降纤等其他药物。最后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剂量为500 mL。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和用药后不同时间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比较。凝血功能指标:FIB(纤维蛋白原)、TT(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NIHSS评分量表,分值越低表示神经功能恢复越好,反之越差。并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为痊愈(症状恢复,病情稳定)、有效(症状有所改善,病情逐渐稳定)和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 21.0分析,计量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检验标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实验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表1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组别 n TT(s) PT(s) FIB(g/L)实验组 27 26.01±5.58 16.51±2.75 1.69±0.71对照组 27 17.29±2.12 13.98±1.89 3.28±0.38 t - 7.591 3.940 10.259 P -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比。实验组用药后不同各时间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比(,分)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比(,分)

组别 n 用药24 h 用药7 d 用药14 d实验组 27 14.75±2.87 9.87±2.85 8.15±2.26对照组 27 20.38±3.49 17.18±3.75 15.57±2.38 t - 6.474 8.064 11.747 P -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两组疗效比较,实验组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n(%)]

3 讨论

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闭塞引起的脑缺血症状,致残率高、病程时间长、疾病恢复缓慢,若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会随着病情恶化,危及患者生命安全[4]。因脑梗死使局部脑组织缺血或者缺氧,从而对血管内皮组织造成皮坏,再加之通透性增强,导致局部组织水肿、缺氧症状加重,引起脑实质细胞缺氧[5]。并且,由于氧自由基释放较多,脑间质和脑实质受损,细胞膜结构遭受破坏,也会对神经功能造成损伤。所以,为了有效降低疾病风险,抑制病情恶化,应对超早期患者及时诊断与治疗,减少疾病死亡风险。

尿激酶属于纤溶酶原激活物,对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直接起作用,有助于破坏内部结构,起到溶栓效果[6]。并且,尿激酶对于免疫系统损伤相对较小,药物安全性高,药物过敏反应小。因发病早期阶段,患者梗死中心部位四周伴有可逆性损伤半暗带组织,及时溶栓治疗,有助于组织血流供应恢复,组织细胞代谢得以改善,从而避免坏死区域扩大,降低神经受损范围。此外,尿激酶经静脉给药,渗入血栓中,无抗原性,既能激发纤溶酶活性,又对血栓起到溶解效果。但要注意,治疗时熟练了解溶栓剂剂量,溶栓时间窗、禁忌证和适应证,以确保药物治疗安全性,且对于疾病康复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用药后不同时间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疗效对比,实验组疗效也不对照组高,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对于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静脉治疗,应用价值和安全性较高,梗死区域血液供应恢复较快,能够一定程度上挽救半影区,减少脑残程度,抑制病情恶化。

综上所述,通过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疾病,疗效满意、安全性高,既能改善凝血功能,又能促进受损神经功能逐渐恢复,对于疾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尿激酶溶栓神经功能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