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良恶性胸部孤立性纤维瘤中的价值分析

2021-08-17 11:10李曦欧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13期
关键词:胸部例数影像学

胡 娟,李曦欧

(垫江县中医院放射科,重庆 408300)

孤立性纤维瘤是起源于树突状间质细胞的肿瘤疾病,一般病症早期多无明显临床症状,但随肿瘤逐渐增大,可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疼痛等临床症状,最终可致胸部组织、器官等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因此需尽早对胸部孤立性纤维瘤患者进行鉴别诊断,及时给予针对性救治,以控制患者病情发展[1]。CT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均为临床较为常见的检查诊断方式,CT检查具有方便、高密度分辨力、患者接受度高的优势,且增加造影剂增强扫描可提高检查准确率,以做定性诊断,但其难以检出较小的病灶,易出现误诊、漏诊现象[2]。核磁共振检查具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在病变早期即可检出病灶部位,有较高准确度[3]。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胸部孤立性纤维瘤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2010年6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60例胸部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19~70岁,平均(35.93±4.32)岁;临床症状:呼吸困难42例,疼痛58例,咳嗽59例。纳入标准:符合《临床肿瘤诊疗指南》[4]中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相关诊断标准者;首次确诊者;临床资料完整者等。排除标准:对本研究中所用造影剂有严重过敏反应者;患有精神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CT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方式如下:CT检查,采用64 CT机(西门子股份公司,型号:Biograph mCT Flow)行扫描检查,设定管电流参数为125 mAs,管电压为120 kV,螺距、重组层厚和矩阵分别为0.8 mm、5 mm、512×512,自患者胸廓平扫至膈肌处,后进行增强扫描,对患者静脉注射碘佛醇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027,规格:100 mL∶74.1 g),用量1.5 mL/kg,流速3.0 mL/s,分别于注射完成后的30、70 s对患者进行第1期、第2期扫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采用MAGNETOM Skyra核磁共振成像仪(西门子股份公司,型号:MAGNETOM Skyra)进行检查,参数设定:层厚5~7 mm,层间距1~2 mm,视野5 cm×5 cm,对受检者进行冠状面、横截面、矢状面的扫描检查,后对其进行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088,规格:12 mL∶5.63 g),用量0.2 mL/kg,流速3 mL/s,后对相应部位进行增强扫描。经由两位工作经验丰富医师共同阅片,并对肿瘤部位、大小、边界、是否侵袭、转移等进行评估分析。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种检查方式与病理检查的检出结果,以病理学检测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对比CT与核磁共振成像检出结果。②统计比较两组检查诊断方式对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价值,包括两种检查诊断方式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其中特异度=真阴性例数/(假阳性+真阴性)例数×100%,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阴性)例数×100%,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阳性)例数×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例数/(假阴性+真阴性)例数×100%。③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下典型病例的影像学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出结果 60例胸部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经病理检查后,确诊为恶性7例,良性53例;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为恶性8例,良性52例,其中有7例为真实恶性胸部孤立性纤维瘤患者,阳性率为13.33%(8/60);经CT检查确诊为恶性16例,良性44例,其中仅有3例为真实恶性胸部孤立性纤维瘤患者,阳性率为26.67%(16/60),两种检查方式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 =3.333,P> 0.05)见表 1。

表1 两种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的检出结果比较(例)

2.2 诊断价值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CT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比较(%)

2.3 典型病例影像学特征 患者,女,52岁,病变位于左侧胸膜。CT 检查显示,图像显示密度均匀,包膜不完整;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显示,TIWI扫描显示呈椭圆状病灶,以等信号为主,向内尚未见条状低信号,见图1、图2。

3 讨论

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累及身体各部位组织与中枢神经系统,常见于人体腹部、胸部,其良性肿瘤生长极为缓慢,周围组织呈受压改变,早期患者多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恶性肿瘤生长极为迅速,早期即可出现远处转移、侵犯局部组织等生物学行为,易致患者周围组织结构呈受压、受侵改变,从而出现胸痛、呼吸不畅、咯血等症状,因此,临床需加强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鉴别诊断,提升准确度,使患者可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改善患者预后[5]。

本研究通过采用CT、核磁共振成像这两种检查诊断方式对胸部孤立性纤维瘤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诊断,来评估分析两种检查诊断方式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诊断价值。CT检查主要是利用X线、超声波等方式对受检者患侧部位进行断面扫描,以重建此部位的影像学图像 ;同时平扫、增强扫描方式可使医师通过观察肿瘤实质密度、条状钙化、不均匀强化等特点来了解病情程度,从而评估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的诊疗方案,但其图像空间分辨率相对较低,且对早期病灶较小或累及黏膜层、肌层肿瘤易出现漏诊情况[6]。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主要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采集受检者受检部位的机体信息,通过图像处理与重建,反映出受检部位的组织、器官情况,且由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软组织有较高分辨率,能有效反馈受检者血液流动、软组织等状况,因此,该检查方式可有效反映出受检部位的肿瘤包膜与内部组织成分,将此检查方式应用到胸部孤立性纤维瘤临床检查诊断中,其影像学图像多可显示其宽基底同胸膜相连的刀削征,肿瘤部位强化现象,肿瘤周围血管密集等状况,可使医师根据肿瘤影像学图像与其周围血管分布情况有效评估患者具体病情[7-8]。本研究中,两种检查方式的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方式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更高,提示两种检查方式均对胸部孤立性纤维瘤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但相较于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对胸部孤立性纤维瘤良恶性的临床诊断价值更高。

综上,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扫描胸部孤立性纤维瘤中均有较为典型的影像学特点与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但在胸部孤立性纤维瘤临床诊断中,由于受肿瘤大小、位置等多种因素影响,CT检查准确度易受影响,而核磁共振成像则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对临床判断良恶性胸部孤立性纤维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胸部例数影像学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2019-nCoV感染者胸部影像学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避开这些毁胸坏习
女子胸部健美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