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 返璞归真

2021-08-16 00:55刘静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刘静

摘要:选修课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选修课的教学必须体现对必修课的补充、深入和拓展。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谈选修课的教学思考。

关键词: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对于选修课的教学,朱诵玉老师曾提出过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选修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是,选修课的教学必须体现对必修课的补充、深入和拓展;选修课的教学应当连点成线、织线成面、组面成体。选修课教学的基本方法是,突出“三性”,即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强调“三时”,即课前、课中,课后;采用“专题”,即把有联系的知识点组合成专题来学习。《杜甫和杜诗》的专题教学,是朱老师为探讨选修课教学方法而开设的,首次教学是芜湖市新课改选修课教学示范课,再次教学是朱老师远赴黑龙江鹤岗开展教师培训时开设的。本实录正是依据第二次教学整理的,不仅体现了朱老师对选修课教学的思考,更体现了朱老师一直追求的“常态阅读教学”理念。下面,试做分析。

一、 循序渐进,本真生成、符合常态认知理论的教学理念

朱老师依据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建立了常态教学模型:诵读—赏读—品读。

诵读,是为了感知文本,了解文本基本内容。本课中课堂小组分组后,朱老师要求学生先自由诵读所选诗作,读懂该诗的主要意思。高二学生经过一年必修课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文学常识和字词知识,学习过杜甫晚年三首代表诗作,对于作者的经历、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基本读懂诗作的主要意思是没有问题的。

赏读,是为了感受文本,掌握文本共识内容。本节课上,小组讨论后学生的发言朱老师有着明确的要求:组内举荐一人诵读,一人解释诗歌大概意思,举荐几位同学围绕“沉郁顿挫”几个方面赏析本诗,这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学生的诵读抑扬顿挫,非常动情,博得满堂掌声。每一组赏析的同学在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均能条理清晰地从或语言或手法或意境或情感等角度赏析杜诗。

品读,是为了感悟文本,品出文本个性内容。由于时间关系,本课在品读这一层面是以练习的形式提醒同学思考杜诗“沉郁顿挫”的原因与作家主要创作风格和其人生经历的关系。

课堂教学清晰的教学层次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知识到能力地向前推进,呈现出一种由感知到品评的逻辑顺序。

二、破解单元、重组教材,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

顾之川老师指出“选修课则着眼于学科知识的拓展、深化,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所以选修教材一定要突出它的“选修性”,它和必修教材的处理不应该画等号,二者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大相径庭,必修教材中的经典篇目需要教师精讲,带领学生精读细品,进而在知识层面形成能力,而选修课的教学必须体现对必修课的补充、深入和拓展。本课显然是基于此而设计的。

《杜甫诗三首》隶属必修3第二单元,单元提示中要求学生“要注意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的创作风格解读”,高二的学生对杜甫晚年诗歌创作风格已经有了初步认识,有了对于诗歌鉴赏的初步知识的掌握,这就为本节课中学生自主赏析做好了铺垫。《蜀相》(760年)《旅夜书怀》(765年)《阁夜》(766年)《登岳阳楼》(768年)在选修教材中虽然分属不同单元、有着不同的教学侧重点,但是从纵向的时间轴来看,均是杜甫晚年诗歌的代表作,朱老师打破单元设置,重组教材,整合《杜甫与杜诗》专题教学,殊为创新。

本课教学目标清晰单一,那就是“体味杜诗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课堂上先引入李白和杜甫的诗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对李杜二人诗歌风格迥异有初步感受;再带领学生复习必修3中的三首杜诗,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又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适当整合关于学习杜甫诗歌的经验,完成之后要进行自主赏析。朱老师把“沉郁顿挫”提炼成从情感和(情感)表达两个方面来表现,原本模糊化概念化的鉴赏术语便清晰起来,给了学生可以操作的抓手,易于开展学生和文本对话。整个教学设计呈“板块”状,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必修与选修的杜甫诗歌便有了呼应,形成了连点成线、织线成面、组面成体的局面。

三、尊重学生、突出主体,整体把握、细节推敲的教学方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院顾之川老师在他的一篇文章《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选修)编辑意图与教学建议》中点明了选修教材的特点是自主性,“教科书的编写重在提出问题,揭示现象,设置具体情景,避免‘告诉式,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整理、体验、探究,并尝试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由此可见选修课的教学要突出“三性”,即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

课堂上朱老师首先将学生分成四大组,每组自己选定一首诗。学生首先自由诵读所选诗作,结合课前老师印发的资料和对照“沉郁顿挫”创作风格来基本读懂诗歌。众生按组学习,小声诵读,小声讨论,教师在教室里巡回。小组都不明白的字词可以举手向老師求助。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主诵读、自主理解,参与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其自主性。

张必隐在《阅读心理学》中说:“只有在事物的整体关系中,作为整体的个别部分的客体才能够被认知,同样,如果离开了事物的个别部分,事物的整体也不能够被认知。阅读一段篇章实际上就是发现合适的图式。”这里“事物的整体” 表现为整体诗境,“个别部分”表现为一联、一句、一词,要把握整体诗境,必须对一联、一句、一词有正确理解和总体整合,而准确地理解一联、一句、一词的含义,又必须根据整体诗境判断,否则可能会犯断章取义的错误。

朱老师的课,就是采用了整体把握、细节推敲的方式。朱老师先明确“沉郁顿挫”有两个层面:“忧国忧民”的情感内涵和“借景、物、人抒情”的情感表达。然后以这两个角度来架起课堂主体,而在学生自主赏析的过程中,学生对诗作的理解始终在具体语境和整体诗境的统摄下,始终紧扣语言的揣摩、品味赏析文本。比如《蜀相》中学生对“英雄”一词的理解,《登岳阳楼》中赏析“坼”,等等。

一堂好课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教学效果,通过老师的教授,学生获得了新知识,有了进一步探究的要求;二是达成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是常态的、本真的。我认为朱老师的这节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两点。而教学本身也是遗憾的艺术,一个小时的课堂,赏析了四首内涵丰富的诗歌,不得不说朱老师所安排的课堂容量太丰富了,时间比重上前两首诗的赏析时间较多,后两首诗的赏析时间相对较少,如果是在平常的教学中,把本堂课内容分成两节课来教学也许更好。但从教学过程来看,朱老师把握课堂游刃有余,真正成为课堂的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一起体会、发现、质疑,共同合作、探究。学生们如同是在一位始终微笑、态度和蔼的大厨的引领下品味一桌家常菜。朱老师的课堂推进,是按照“常态阅读教学”理念循序渐进的;课堂给人的感觉是返璞归真的,看似平淡却回味隽永。

猜你喜欢
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