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冬梅
摘要:3岁至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关注情境的渲染和引发作用,创设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情境、教学情境等,浸润、感染幼儿,引发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欲望,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言 情境 快乐 积极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情境是渲染气氛、引发好奇、刺激思维的具体场景。教师要以幼儿为中心,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创设自由宽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幼儿带着自己的想法去看、去听、去感受,教师从旁耐心引导,及时鼓励。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能有效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愿望和兴趣,使其成为活动的主体,让语言真正展现幼儿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一、亲近真实情境——引导幼儿“想说”
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在自然环境中,幼儿能真正听、摸、看、闻,在社会环境中能亲历喜、怒、哀、乐,获得感性经验,丰富语言素材。如从踏青中感知鸟语花香,从秋收中理解硕果累累,感知“朋友多快乐多”,这些可以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语言感受、语言表达的机会,夯实幼儿的语言经验基础,也为幼儿的语言发展积蓄力量。
二、关注生活情境——引导幼儿“敢说”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丰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能激发幼儿的表达兴趣。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利用一切时机与幼儿进行交流,如愉快的周末、我的好朋友等,使幼儿有兴趣说、有素材说。此外,教师要支持幼儿拓展生活经验、丰富语言表达内容,通过丰富的体验引发幼儿思考的源泉,激发幼儿叙述的兴趣,支持幼儿有话想说、有话敢说。
三、巧用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喜欢说”
幼儿语言发展离不开与成人、同伴的交流,游戏情境能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语言交往氛围,搭建交流的平台。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游戏情境的互动作用,让幼儿在融洽、愉悦的氛围中快乐、自主地表达。如在游戏中,幼儿对自己想法和见解的表达,幼儿与同伴的协商、争辩与沟通,游戏交流时的收获和经验分享,自由与宽松、自主与创造的游戏体验,这些都能拓展幼儿的思维,丰富语言表达内容,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巧妙利用游戏情境,能让幼儿充分感受语言交流的快乐。
四、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幼儿“自主说”
幼儿的兴趣越浓,主动学习的动机越强。在语言教育中,教师运用精彩视频、图片等创设情境,能有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有利于幼儿的语言表达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如在教学诗歌《摇篮》时,教师可以将蓝天白云、母爱的怀抱插入微视频,营造温馨、浪漫的氛围,幼儿会自然而然地进入意境。由此可见,教师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电教方式、真实道具等创设情境,可以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思维力和感受力。
五、善用问题情境——引导幼儿“积极说”
问题是幼儿思维的发动机,思维是语言发展的助推器。教师通过有目的的设疑,可以引发幼儿在开放、互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思考,并在对话中积极地说。如在故事《爷爷一定有办法》中,教师可以提出“爷爷还会有什么办法?”这种有价值的提问,从而活跃幼儿思维。同时,教师要关注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性、连贯性,在有效的提问互动中,使幼儿的语言表达内容更丰富、条理更清晰。
六、多元创演情境——引导幼儿“愉悦说”
对文学作品的再造创演,是幼儿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力的综合展现。对话简单、情节有趣的故事是幼儿喜欢的表演素材,开放性的故事结尾更会让幼儿乐于创演。如在故事《小猴的出租车》时,幼儿大胆想象,让出租车搭电梯,帮蜗牛上车;让出租车开天窗,帮长颈鹿乘车……在表演的过程中,幼儿表现着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对情节的创想,幼儿语言表达的愉悦感和自信心在创演中也得到了不断增强。
语言的发展与幼儿的生活环境、活动经验、创新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教師要关注幼儿的一日生活、游戏中的语言教育,营造丰富、高质量的语言情境,敏锐地抓住语言教育的契机,支持幼儿愉悦、积极的表现,使幼儿获得丰富的语言经验,在交流和运用过程中,全面实现幼儿的语言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D].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D].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文登路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