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学前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2021-08-13 15:28王丹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渗透德育

王丹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到深化。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学前教育是人们树立正确“三观”和养成道德品质的基础阶段。本文分析了学前教育中德育工作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的渗透方法。

关键词:学前教育   德育   渗透

幼儿正处于思想启蒙阶段,这个时期的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世界有着旺盛的探究欲望,他们通过对周边世界的感知和对身边人的模仿,形成自己初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守则。同时,幼儿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师需要在学前教育阶段渗透德育,使幼儿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

一、学前教育中德育工作的现状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学前教育中的德育工作没有取得良好的成效,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没有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乏味,幼儿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其次,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还没有形成强大的理解能力,如果德育工作缺乏趣味性和新颖性,是无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德育工作也得不到良好的开展。最后,家长和教师不重视幼儿德育的渗透工作。家长和教师是最能影响幼儿的两个群体,如果他们都对德育工作不重视,幼儿也会轻视德育,导致德育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二、在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幼儿阶段是人一生的起点,也是塑造一个人健康人格和良好道德素养最重要的阶段,所以学前教育中的人格教育和道德教育会对学生接受后续更高层次的德育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我国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家长往往会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赋予较高的希望。同时,大部分家长都将孩子的智力开发放在首位,忽视了孩子的德育。这时,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对学前儿童开展德育工作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他们的行为性格和思维方式进行导向教育。由于幼儿的性格、习惯都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应该是全方位的,教师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否则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

在学前教育时期对幼儿开展良好的德育,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极为有益。然而,良好的品格养成需要足够的时间,培养过程也会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幼儿教师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如幼儿非常爱哭,教师要分辨幼儿哭泣的原因,满足幼儿的真正需求,并及时与家长沟通,制止幼儿用哭来无理取闹的行为。可以说,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渗透德育,意义非常重大。

三、在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的对策

1.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渗透德育

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具有非常强的学习模仿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幼儿的行为模仿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进行德育渗透。如在进入幼儿园和离开幼儿园的时候,教师应该主动向幼儿问好,让幼儿逐渐形成主动问好等礼貌意识。在家庭中,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从小事入手,慢慢渗透德育,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根据幼儿的发展特性渗透德育

幼儿的心理非常敏感脆弱,不同的幼儿因为不同的性格特征,心理状态会有不同的体现。如有的幼儿外向,在生活中爱说爱笑,喜欢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心情;有的幼儿比较内向,在日常生活中喜欢独处,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观察和分析他们每个人的心理变化,并针对不同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工作模式。同时,教师要保持和幼儿良好、顺畅的沟通,及时解决幼儿存在的问题。

3.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环境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着人的品德和行为。因此,幼儿园应该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使幼儿在幼儿园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同时,教师应该营造浓厚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学会互帮互助、互相理解、彼此关爱。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学会尊重和感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样一来,大部分幼儿都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他幼儿也会受到好习惯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感知能力

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除了生理上的成长之外,幼儿的智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尝试使用语言表达情感,这时,教师需要重视幼儿的表达,并且给予幼儿正面的回馈。但是,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表达方式,让幼儿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由于幼儿的家庭情况都不一样,他们之间的沟通有时会存在障碍,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幼儿采取正确的行为和语言进行沟通,强化幼儿的表达能力。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宝贝,教师应鼓励他们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人的感受,避免出现霸道、自私等不良行为。

5.在家庭中渗透德育

除了教师之外,对幼儿渗透德育也需要家长的参与,家长应该配合教师,实现良好的家校合作,并根据学校制订的相关策略,对幼儿渗透德育。如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会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家长要在家中让幼儿保持这种良好习惯,强化德育渗透的效果。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节假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如在重阳节时,家长可以教导孩子学会尊重老人;在母亲节,家长可以教导孩子学会感恩母亲,从而有效渗透德育。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阶段渗透德育时,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发展特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在家庭中渗透德育。

参考文献:

[1]金昱.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析[J].学周刊,2019(28).

[2]张文军.德育在学前教育中的渗透研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1).

[3]王昭,石利.刍议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文学教育(下),2019(6).

[4]蔡天丽.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分析[J].理论观察,2019(5).

[5]周波.探析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才智,2016(22).

[6]孟梦.探析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才智,2016(12).

(作者單位:沈阳市艺术幼儿师范学校)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渗透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