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博
摘要:一个地区青少年的社会语言生活是该地区语言生态的重要标志,青少年对某语言或方言的使用情况和语言态度,将影响该语言或方言未来的传承和发展。本文以说海南话最具代表性的侨乡文昌市为代表,研究了海南省青少年的语言使用现状和语言态度,得到的结论如下:文昌市青少年基本上属于双语者,其语言生态呈现出较为典型的雙语并存局面;海南话作为地方方言,在青少年中已失去强势语言的地位,特别是在学校和公共语域;青少年与陌生人交流时的语言偏好是普通话;青少年虽对海南话保留一定程度的语言忠诚和较强烈的情感认同,但认为海南话的社会地位与实用功能明显弱于普通话和英语;认同保护海南话的必要性,且对海南话的未来发展存在忧患意识。同时,本文建议从政府、学校、家庭及个人等各个层面加强语言规划意识,重视青少年多语多言能力的培养,增强语言生态保护意识,维护语言生态系统平衡。
关键词:海南 中小学生 语言生态 方言
一、语言生态与海南方言
生态语言学认为,语言自身是一个生态系统,语言的多样性与生态学意义上的生物多样性一样,是生态平衡的一种表现。语言态度是人们在语言生活中对待某种语言或方言的基本意见、主张,以及由此带来的语言倾向和言语行为,影响人们的语言行为,关乎语言的传承、发展和演变,对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驱动力,也是地方文化的传承人,青少年对某一语言或方言的使用情况和语言态度,是检验该语言活力的重要指标,极大地影响该语言或方言在本地未来的发展,是一种语言或方言能否传承发展的关键。可以说,一个地区青少年的社会语言生活是该地区语言生态的重要标志。
海南省位于我国南端,全省使用范围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是海南话。在改革开放之前,海南岛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海南话受外界语言干预和影响较少,大量古汉语元素得以保存至今,可谓是古汉语的活化石。海南话一般以文昌人的语音为标准口音,文昌市也是说海南话最具代表性的地区。
作为全国著名的华侨之乡,文昌市共有120多万华侨分布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民对外语言文化交流活动非常频繁。近年来,普通话在海南的普及率和使用率越来越高,加上海南国际旅游岛、海南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港等国家级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当地政府越来越重视提高百姓的英语水平。在历史和现实背景下,海南地方方言,尤其是青少年的方言使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时代挑战。
笔者以说海南话最具代表性的侨乡文昌市为代表,对该市中小学生的语言使用现状和语言态度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调查他们的语言使用现状,以及对普通话、海南话和英语的语言态度,旨在为相关部门制定语言政策提供借鉴,增强人们的语言生态保护意识,并正确处理好普通话、海南方言和英语的平衡发展,保护青少年多语能力的发展,维护地方语言生态系统平衡。
二、数据采集
2019年11月,研究组随机抽取文昌市12所高中、初中和小学为调查点,共发放调查问卷8500份,回收有效问卷7978份,回收率为94%。调查内容涵盖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语言偏好、语言使用现状,以及对海南话、普通话和英语的语言态度等问题。
经数据统计(如表1所示),调查对象中男生占51%,女生占49%;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比例分别为37%、34%和29%;就读于市属学校和乡镇学校的学生各占28%、72%;在海南省出生的学生占94%,在其他省份出生的学生占6%;父母双方都是海南人的学生占85%,双方都不是海南人的占7%,其中一方是海南人的占8%。以上数据与目前文昌市中小学的生源、籍贯、城乡学校分布等数据基本吻合,所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统计学意义。
三、研究结果和分析
1.语言使用现状
了解某个群体在不同语域下使用语言或方言的频率,有助于了解该群体对该语言或方言的使用现状。研究组选取对中小学生语言行为影响最大的家庭语域、学校语域及文昌市中小学生语言接触较多的三类公共语域作为调查范围,以便研究他们的语言使用现状。
由表2可知,在家庭语域,有50%的调查对象基本使用普通话和父母交流,14%的调查对象全部使用普通话,27%的调查对象基本使用海南话和父母交流,仅有9%的调查对象全部使用海南话。和兄弟姐妹交流时,普通话的使用频率略有提升,海南话的使用频率略有下降,其中全部使用普通话和基本使用普通话增至18%和53%,基本使用海南话和全部使用海南话降至23%和6%。与祖父母交流时的语言使用情况有所变化,主要体现在使用海南话的频率有较大提高,基本使用海南话和全部使用海南话增至36%和27%,而基本使用普通话降至23%。
在学校语域,97%的调查对象全部和基本使用普通话与老教师交流,仅有3%的调查对象基本和全部使用海南话与教师交流。课间和同学交流时,51%的调查对象基本使用普通话,全部使用普通话的占39%,两者共计90%,基本使用海南话交流的占8%,全部使用海南话的仅占2%。但放学后和同学交流时的语言使用频率略有变化,主要体现在基本使用海南活交流增至13%,全部使用普通话降至33%。
在公共场所,调查对象在市场、超市、商场与工作人员交流时,基本使用普通话(39%)或全部使用普通话(28%),25%的调查对象基本使用海南话,8%的调查对象全部使用海南话。在书店、餐厅、电影院与工作人员交流时,基本和全部使用普通话分别增至39%和44%,基本和全部使用海南话降至13%和4%。在医院、邮局、银行与工作人员交流时,调查对象中全部使用普通话的人数占比增至50%,基本使用普通话的人数占比维持在39%,而基本使用海南话和全部使用海南话分别降至8%和3%。
对比三个语域中与不同对象交流时的语言使用频率可知:在家庭语域,普通话是文昌市中小学生与父母和兄弟姐妹日常交流时主要使用的语言;与祖父母交流时,海南话则居于主导地位。由此看来,交流对象的年龄越小,使用普通话的频率越高,使用海南话的频率越低,反之也是如此。在学校语域,普通话是师生间、同学间交流使用最多的语言,属于绝对的强势语言,海南话则处于弱势方言地位。放学后,同学间交流时海南话的使用频率虽略有提高,但普通话仍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在公共语域,普通话是文昌市中小学生主要使用的语言,且公共语域越正式,使用普通话的频率越高,使用海南话的频率越低,形成了普通话与海南话的高低变体意识。
将三个语域进行纵向对比可知:文昌市中小学生使用普通话频率最高的语域是学校,其次是公共场合和家庭成员间;使用海南话频率最高的语域是家庭内部,其次是公共场所,学校语域最低。
为进一步了解海南侨乡青少年的语言使用现状,研究组还调查了中小学生与陌生人交流时的语言使用偏好,即不知道对方身份时优先使用的语言(如表3所示):与陌生人交流时,如果不知道对方是不是海南人,76%的调查对象偏好使用普通话,只有8%的调查对象会优先使用海南话;如果事先知道对方是海南人,63%的调查对象会偏好使用海南话,28%的调查对象会优先使用普通话。
由上述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目前,文昌市青少年基本上属于双语者,其语言生态呈现出较为典型的双语并存局面,语言生态整体良好。海南话作为地方方言,在青少年中已失去强势语言的地位,虽没有被完全抛弃,但其地位优势已经远远不及普通话。
青少年与陌生人交流时的语言偏好是普通话,但对海南话保留一定程度的语言忠诚,这有利于保持青少年对海南话的情感认同,也有利于海南地方方言的保护和传承。
由此预测:未来在文昌市青少年的语言生活中,普通话在各个语域中的主导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海南话作为地方方言,除了在家庭语域中占有一席之地(主要用于和长辈交流),将不断被弱化和边缘化。但在一段时期内,海南话还不会被普通话完全取代,也不会消亡,侨乡文昌市不会成为单语地区,仍是一个多语多言区,海南话将与普通话长期并存,共同发展,在不同的语域发挥各自的作用。
2.语言态度
语言态度对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意义重大,本研究主要通过情感认同、社会地位、实用性这三个维度研究语言态度,每个维度又各自包含三项指标:第一,好听、亲切、友善是人们的心理感受,是语言归属感的重要构成要素,属于情感认维度;第二,有权威、文雅、有身份用于评价语言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声望,属于社会地位维度;第三,实用性指语言在社会交往中的用处,是对语言便利性和实用价值的评价,包括用处多、方便和容易。通过这三个维度,研究人员既能掌握調查对象内心对某种语言或方言的归属感,又能了解某种语言或方言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与实用价值。
如表4所示,通过对海南话、普通话和英语的态度进行横向对比可知:文昌市中小学生对海南话评价最高的是情感认同(平均41%),尤其认为海南话很亲切(60%),其次是海南话的实用性(平均29%),评价最低的是海南话的社会地位(平均9%)。对普通话评价最高的是实用性(平均41%),认为其用处多、方便,其次是情感认同(平均38%),评价最低的是社会地位(平均17%)。对英语评价最高的是社会地位(平均32%),尤其认为其有权威,其次是实用性(平均31%),评价是低的是情感认同(平均18%)。由纵向对比可知:在情感认同方面,对海南话的评价高于普通话和英语;在社会地位方面,对英语的评价高于普通话和海南话;在实用性方面,评价最高的是普通话,其次是英语和海南话。
为进一步研究人们对海南话的态度,研究组还调查了文昌市中小学生对保护、传承海南话及预测未来发展的态度,结果显示(如表5所示):67%的调查对象认为应该保护和传承海南话,32%的调查对象认为应该顺其自然,只有1%的调查对象认为不应该保护和传承海南话;21%的调查对象认为未来海南话会消亡,43%的调查对象认为不会消亡,36%的调查对象表示不确定。
上述调查结论如下:文昌市中小学生对海南话的态度偏重其情感价值,对海南话保持较强的情感认同,尤其是亲切度,这将有利于海南话今后的保护与传承;对普通话的态度更偏重于它的实用价值,认可它广泛的应用功能和强大的交际功能;对英语的态度更偏重于它的社会地位,认为英语具有权威性,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认可英语的交际功能。文昌市青少年对海南话的态度,除了在语言情感认同方面强于普通话和英语,对它社会地位与实用功能方面的态度已明与普通话和英语有所区别。大部分青少年认同保护海南地方方言的必要性,并对海南话未来的发展持相对乐观态度,也体现出对海南话的忧患意识,认为它未来存在消亡的可能性,应予以高度重视。
四、启示
1.政府层面
政府应加强语言规划意识,积极开展与语言生态相关的调查与评估,作好语言政策规划。如成立专门的地方方言保护机构,并与当地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大力培养海南地方方言研究人才,分地域、系统性地调研海南省各市县青少年群体的语言生态现状,特别是海南话在各个语域地使用状况,明确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内外成功的规划案例,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可行的语言政策和规划,促进语言一体化与多样化共同发展。
同时,政府要做好方言的调查、保护和开发工作,鼓励专业人士编纂海南话著作。如政府可以将搜集整理的海南话民间故事、海南话俚语、俗语出版成册,让当地更多青少年熟知,让他们从小就热爱海南话、学习海南话、保护和传承海南话。
此外,政府要组织人力物力,做好海南方言有声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保留海南方言的语言面貌。政府还可以利用电视媒体和自媒体,尝试设计一些青少年喜爱的海南话节目,增加趣味性和地域性。如将海南传统节日、传统美食、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地方文化元素融入节目,举办海南话歌曲比赛、海南话话剧表演比赛等活动,拉近青少年与海南话的距离,为他们学习和使用海南话提供一个有利的平台。
2.学校层面
校园是营造良好语言氛围的重要阵地,鉴于普通话已经在文昌市各级学校基本普及的现状,以及国家规定学生上课时间必须使用普通话,中小学和幼儿园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适当创造一定的海南话语境。如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已于2014年全面启动上海话教育体验试点,率先在20所幼儿园的课间游戏时使用上海话交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从小习得上海话。
由上可知,海南部分幼儿园可以先行试点,在不影响推广普通话的前提下,适当开展学龄前儿童的方言教育,给幼儿提供学习和使用海南话的机会。如增加海南话的课间游戏、表演海南话话剧、民谣学唱等,让幼儿从小就了解并接受海南话。中小学校也可以尝试在音乐课中融入一些海南话歌曲。如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引用的《久久不见久久见》,让海南话经典曲目在海南青少年中耳熟能详。
3.家庭和个人层面
海南人应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平衡普通话、海南话和英语之间的关系。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认识到,海南话不仅是地域文化的代表,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尊重、保护和传承海南话,有利于促进地方语言生态平衡,传承和发展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家庭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要保护和传承海南话,因为推广普通话是消灭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消灭方言本身。
首先,父母要摆正心态,在家庭内部多使用海南话和孩子沟通,培养他们对海南话的情感认同;其次,父母和孩子应加深对普通话的理解,提高学习和推广普通话的自觉性,并端正对外语学习,特别是英语学习的认识,在自身基础和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打好外语基础,但不应极端地将英语置于高于母语的地位,继续保持对海南话的情感认同;最后,父母应挖掘孩子的多种语言天赋,努力将孩子发展为多语多言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广艺.语言生态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黄国文,赵蕊华.什么是生态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9.
[3]李婧云.海南方言对英语发音负迁移的实证研究[J].文学界(理论版),2012(1).
[4]王冰洁.青岛大学生方言与普通话的使用状况及其语言态度调查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5.
[5]俞玮奇.城市青少年语言使用与语言认同的年龄变化——南京市中小学生语言生态状况调查[J].语言文学应用,2012(3).
[6]朱海霞,陈筱姁.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舟山学龄前儿童语言态度调查[J].管理观察,2018(8).
※本文系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地课题“生态语言学视角下海南省中小学生语言使用现状和语言态度调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D19-32;海南省社科联2018年度社科类社会组织专题研究项目“文昌市青少年儿童对普通话、海南话、英语的语言态度调查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