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

2021-08-13 14:19陈卫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核心素养

陈卫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逐渐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应特别关注学生的感受,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设计新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本文以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为例,阐述了通过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观察物体   教学活动

《观察物体》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全套教科书中第一次编排《观察物体》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等不同方位,观察熟悉的场景和特征明显的简单物体,学生也可以根据观察到的形状正确判断位置,加深对真实空间的理解,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这样一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初步形象思维和空间概念,还能为学生以后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

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和学习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知识可以使学生受益一段时间,但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受益一生,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更新教學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观察物体的必要性分析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雷登索尔曾说:“在更高的层次上,几何是数学的一部分,它是在一个公理系统中组织起来的;但在最基本的层面上,几何学是正确的,是对空间的理解。”在学校数学教育中,大多数学生学习几何不是为了建立一个演绎系统,而是为了了解自己生活的空间,这样的几何形状不会轻易被忽视和遗忘,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几何知识,建立对直觉、图形、空间的理解,已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界的共识。

根据直观的几何图形的不同识别过程,人们通常可以将图形识别分为两部分:理解图形的概念和特征,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行转换。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更注重图形的概念和特征,较少注意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换。事实上,后者不仅是前者的基础,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空间和图形。因此,教师需要选择一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立体对象与平面图形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系,实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换,而“观察对象”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可以为学生建立这种联系提供有用的渠道。

三、观察物体体现的核心素养

1.观察物体,唤醒心中表像

众所周知,表象是客观对象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在观念中所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和客体形象在观念中复现的过程。人们对过去事物的反思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了痕迹,当这些痕迹在人类活动中被恢复或复制时,这就是现象。心理学实验表明,表征是可以被加工的,即随着感知的加深,表征从单一到普遍,从单调到丰富。其中,观察和操作学习活动是促进外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条件。

在几何学习中,图形表象的建立和获取可以促进学生理解几何概念特征与性质,对表象的唤醒和提取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大多数小学数学识别图形中,虽然有观察物体的活动,但这些活动都是从单一的角度进行的,即学生可以感觉到物体的整体形状和物体的具体表面。

在《观察物体》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观察整个对象,还要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观察对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对物体的形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如果学生能够闭上眼睛,从不同的角度将自己头脑中观察到的物体组合起来,这有助于学生将静态表象转化为动态表象,也有助于学生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建立适当的关系,进而建立一个更加全面的对象表示。如在识别轴对称图案时,三年级教材中蝴蝶、天坛、飞机的图片是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而获得的,有经验的教师在要求学生做例题时,会强调物体具有对称性这一观点,这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联想,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描述和表达,从而更好地理解对称性。

2.观察物体,提高观察能力

由于学习能力、理解方法和环境的不同,人与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观察的对象是人,具有高度主观性,所以不同个体的观察必然是有所不同的,学生的观察能力会直接影响数学学习。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但他们只是在教学过程中零星地介绍观察方法,很少开展系统教学。为此,《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将有效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观察方法。

3.观察物体,发展空间观念

《观察物体》的相关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从对象中提取几何图形,或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实际描述的对象,帮助学生建立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并用语言进行描述,而这些都是学生形成空间概念的重要指标。

四、聚焦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的建议

1.重视实际观察,积累观察经验

实践观察活动是学生进一步开展比较、辨别、推理、想象等数学活动的重要基础,所以教师要认真准备观察资料。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教师可以统一准备特征鲜明、中等大小、结构相对简单的对象,如玩具猴、泰迪熊、玩具汽车、玩具飞机、带把手的水壶、茶杯等,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立方体。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准备五个或六个相同大小的立方体,以便在实际观察期间比较不同方位的几何图形。

2.重视比较辨析,引导逐步体会

《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观察物体,并正确识别从不同角度或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图片或图形。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记住物体某一表面的形状特征或相关位置特征,为下一步的比较、辨别、选择和判断提供切实的依据;另一方面,在从不同角度或不同方向观察时,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注意一些关键的区别。

简而言之,观察物体应该贯穿“图形与几何”的整个教学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从直接经验的获得过渡到间接经验的判断,从直觉推理过渡到复杂推理,进而发展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王碧琴.“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课堂实录[J].基础教育论坛,2019(28).

[2]钱云娟,赵国防.“学导赋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J].教育视界,2019(16).

[3]陈宇,吴晓丹.谈核心素养在低段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以《观察物体》一课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9(21).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东辛农场小学)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核心素养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表达力的多元设计与实践探索——台北市南湖高级中学语文组“写∞手”教学活动探析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