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策略分析

2021-08-13 13:23李晓明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朗读训练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李晓明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入手,做好教学创新工作。通过朗读训练,教师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感,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朗读训练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朗读素养,实现教学目标。

一、小学语文阅读中朗读训练存在的问题

1.朗读目标不准确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首先,受到课时等因素的限制,一些教师将重点放在了知识讲解上,并未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只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其次,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一些学生为了提升速度,没有投入真实情感,使阅读变得形式化;再次,在传统阅读训练中,一些教师采取抽查朗读、小组朗读、接龙朗读等方法进行教学,并没有针对学生朗读的具体情况进行及时指导。这种教学氛围,虽然看起来十分热闹,但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

2.参与积极性不高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虽然增加了朗读训练,但教学内容还不够全面。首先,在朗读训练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只能以教师点名、学生自愿报名等方式进行朗读,而其他没有朗读的学生只能作为听众,不但影响到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而且造成朗读训练难以落实,降低了朗读训练效果;其次,在开展朗读训练时,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机械化严重,甚至一些教师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并未重点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难以在朗读中感受到情感的变动。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措施

1.及时指导学生朗读

朗读已经成为学生掌握文章知识的重要方法,对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有着直接影响,所以教师想要让学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要展现朗读训练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做好识字教学,巩固学生的识字效果;其次,教师要落实多读少讲、以读代讲,学生只有经常朗读文章,才能掌握词汇,才能将作者的语言转变成为自己的语言。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教师可以从理解“才……才……”的意思出发,在要求学生多次朗读后理解“才……才……”的含义,丰富学生的语言能力。

2.设立朗读训练目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逐渐引起关注。因此,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朗读训练中,在鼓励学生做好预习、识字等环节的基础上完成朗读任务。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以阶段目标、大目标、小目标等作为学生的阅读任务,确保学生阅读顺利进行。在设计阶段性目标时,教师可以针对具体某一类文章,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设计大目标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情感、感悟,让学生自行朗读,体会其中内涵,感受朗读的乐趣;在设计小目标时,教师需要从具体每一篇文章出发,确定学生朗读的程度。其次,教师可以做出适当示范,让学生反思自身在阅读中的不足,在学生逐渐掌握朗读技巧与方法后,再次组织学生进行朗读,从而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最后,教师通过分析教学要求,在设计好朗读内容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学生的记忆。

3.规范学生的朗读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思维高速发展的阶段,并未掌握合适的朗读方法,难以全面理解朗读的内容。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入手,借助朗读丰富学生的情感,加深學生对文章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如在教学《丁香结》时,学生需要在朗读中保证语气上的平缓性与亲切性,感悟作者对丁香的喜爱,分析文章中的忧伤与神情,学生在理解中提高了朗读效率。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做好朗读训练出发,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领悟文章情感的基础上,明确作者的思想情感。由于朗读训练中包含了许多朗读技巧,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朗读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使学生在品味文章情感的基础上读出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参考文献:

[1]赵钦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技能训练探析[J].时代教育,2014(4).

[2]王文光.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4).

(作者单位:甘肃省玉门市独山子学区)

猜你喜欢
朗读训练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朗读指导 提高语文能力
如何重视高中语文中的读与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加强朗读训练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