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心肌梗死是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内科疾病,患者在临床上因为冠状动脉存在急性和持续性缺血与缺氧,导致出现心肌坏死。患者会表现为持续性剧烈的胸骨后疼痛,可能并发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发病后对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都产生了巨大的威胁[1]。临床医学认为,心肌梗死常合并心力衰竭,存在较高的发生几率,而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在对患者治疗时候采用利尿剂可以发挥治疗作用,但大剂量应用利尿剂会导致患者出现抵抗作用,所以临床治疗时通常会通过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等药物进行治疗,通过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小剂量呋塞米进行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本文基于此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60 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挂号尾数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奇数)和对照组(偶数),每组30 例。观察组中男13 例,女17 例;年龄61~85 岁,平均年龄(75.82±5.55)岁。对照组中男12 例,女18 例;年龄62~86 岁,平均年龄(76.28±5.8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得到确诊,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的临床资料经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患者经临床诊断均被确诊为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②患者入院时间均在发病12 h内;③患者年龄均>60 岁;④患者胸前区存在持续性的疼痛>30 min,且为患者采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无效;⑤患者心电图至少存在2 个相邻的胸前导联或Ⅱ、Ⅲ、aVF 导联中任何2 个导联的ST 段抬高程度均>0.1 mV[2];⑥患者存在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志物浓度动态改变表现;⑦患者均存在完整的临床资料,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②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病变患者;③合并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④合并肝肾功能异常患者;⑤在入院以前应用过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3];⑥存在肌炎或进展性肌病患者;⑦存在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或不能进行正常沟通与交流的患者;⑧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完成本研究工作而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患者在入院后第一时间积极进行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相关监测,确保各项指标都能符合正常标准。对照组患者应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33,规 格:0.5 mg∶500 U) 治疗,首先以1.5 μg/kg 静脉冲击,之后再以0.007 5μg/(kg·min)的速度连续静脉滴注,后根据患者病情应用适当的药物剂量维持,维持剂量主要为0.01 μg/(kg·min),静脉滴注,连续用药3 d 为1 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小剂量呋塞米(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063,规格:2 ml∶20 mg)进行治疗,用药起始剂量为20 mg(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以40 mg 作为起始剂量),静脉滴注,治疗时,为患者可追加80 mg/h 的药物剂量,直到患者出现满意疗效。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心功能指标、治疗前后生活质量。①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血压骤降、头痛恶心、水电解质紊乱等。②心功能指标包括心率、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压力上升速度、每搏量等。③生活质量采用ADL和36-SF 进行判定,两量表评分均为0~100 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血压骤降1 例、头痛恶心2 例、水电解质紊乱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中血压骤降、头痛恶心、水电解质紊乱各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2,P=0.688>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n(%)]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内径短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左室压力上升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ADL 评分、SF-36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DL 评分、SF-36 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一般是因为冠状动脉病变而导致发病,主要发病原因是患者动脉供血出现剧烈减少而使患者的心输出量无法满足全身需求,最终导致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相关表现。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十分迅速,患者发病后,病情会迅速恶化。通常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后会导致患者的左心功能异常,进而使得心肌收缩能力明显降低,加重了心脏负荷,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不良表现,降低患者急性心排血量,肺循环压力突然增高,增加周围循环阻力,临床认为这种病症属于一种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有研究称[4],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年龄主要为>65 岁的群体,并且这也成为该群体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其中15%~20%的患者为新发病例,且大部分患者都存在原发性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中国心衰注册登记研究分析得出[5],大约有30.10%的心肌缺血患者会成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新发病例,另外有74.50%的新发病例都是因高血压而导致。临床对于这病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应注意询问患者既往心血管疾病史,还要了解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检查过程中注意对患者进行查体,如存在疑似心力衰竭症状,则需要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判断患者是否为急性心力衰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研究认为,对患者通过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和小剂量呋塞米联合用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左室功能,充分促进患者心脏功能恢复。在用药过程中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可以有效的和利钠肽受体进行结合,这样就能促进细胞内环磷酸鸟苷浓度提升,有效促使人体平滑肌细胞出现舒张作用,药物可以帮助患者促进动脉和静脉扩张,有效降低全身动脉压力,使得患者的右心房毛细血管得以减压。这种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最终实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呼吸困难和全身症状的目的。而呋塞米是临床上的一种利尿剂,它能够提高对水与电解质的排泄处理功能,可以增强水、钠、氯等人体常见微量矿物质的排泄。特别是对于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联合应用两种药物可以发挥快速显著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通过小剂量呋塞米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患者治疗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同时能够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是一种良好的联合用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