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险峰
上尿路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可分布于肾、输尿管。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上尿路梗阻,严重损害肾功能。上尿路结石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且以青壮年居多。近年来,受多种原因影响,上尿路结石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多数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腰痛,有的还会出现感染、血尿,甚至出现肾功能下降或衰竭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1,2]。如今,大量先进技术被引入临床实践,手术治疗日趋成熟,已成为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常用方法。据悉,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泌尿系结石的治疗趋于微创。过去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方法是经皮肾取石加钬激光碎石。随着输尿管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上尿路结石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本研究选取46 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分组,探讨了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与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1 月~2019 年1 月本院收治的46 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中,男14例,女9例;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42.34±6.89)岁;结石直径1.2~3.0 cm,平均结石直径(2.02±0.34)cm。对照组中,男13 例,女10 例;年龄26~62 岁,平均年龄(42.67±6.46)岁;结石直径1.2~3.0 cm,平均结石直径(2.03±0.35)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上尿路结石诊断标准,术前经B 超、CT 和静脉肾盂造影(IVP)确诊;②肾功能正常;③无手术禁忌证;④全身状况良好,能耐受手术。排除标准:①肾功能异常患者;②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③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④无法配合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采用JS-1 型经皮肾镜(19.5Fr),术前保留患侧输尿管导管,保留F16 双腔气囊导尿管与输尿管导管用胶布粘贴固定,用于人工肾积水。辅助患者保持俯卧位,做适当的腹部坐垫治疗,超声穿刺定位,穿刺后通过筋膜扩张器完成手术通路,肾镜植入后采用钬激光碎石,碎石后基本沿扩张鞘冲出体外。在导丝的帮助下保留F5 双J 管和F14 硅胶肾造瘘管,并根据术后时间进行相应的拔除。
观察组给予输尿管镜钬激光软镜碎石术治疗,采用输尿管软镜(奥林巴斯输尿管软镜P6 系统)辅助患者保持取石位。麻醉后,将输尿管镜放入膀胱,在斑马线引导下,输尿管镜从输尿管开口位置逐渐到达肾盂。退出输尿管镜,留置导丝,沿导丝放置12/14 输尿管软镜引导鞘于盂管连接部下方,将输尿管镜从鞘插入肾盂,然后将钬激光光纤(200)插入肾盂。用激光碎石将结石粉碎成合适的大小,平均直径<3 mm,然后拔除输尿管软镜,保留导丝,在硬性输尿管镜下保留F5 双J管和F16 双腔导尿管。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和术后6 个月患者SF-36 评分(总分100 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对比 (±s)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对比 (±s)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发生血尿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35%;对照组发生血尿3 例、感染4 例、发热3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3.4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78,P=0.002<0.05)。
2.3 两组手术前后SF-36 评分对比 术前,对照组SF-36 评分为(65.44±5.12) 分,观察组SF-36 评分为(65.17±5.45)分,两组SF-36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3,P=0.863>0.05);术后6 个月,观察组SF-36 评分(93.45±5.91)分高于对照组的(85.79±5.8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06,P=0.000<0.05)。
上尿路结石是泌尿系疾病的一种。近年来,我国上尿路结石患者越来越多。上尿路结石患者尿血剧痛,生活正常,身心受到极大伤害,急需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上尿路结石仍然需要通过手术粉碎并从体内取出。临床上,上尿路结石多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和体外碎石术。体外碎石术是最经济的碎石术,但对肾脏和输尿管有一定的损伤。上尿路患者行经皮肾取石术,出血量大,伤口易感染,对患者身体损伤较大,患者恢复比较慢。近年来,出现了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新技术,为上尿路结石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弥补了传统碎石方法的不足。与肾镜相比,软式输尿管镜柔软,可以进入患者体内,对患者的肾脏和输尿管损伤较小[3]。钬激光器非常灵活,可以随意弯曲。它是一种新型的激光光纤。钬激光穿过尿道和输尿管,沿着尿路直接指向结石粉碎。该新技术将输尿管镜和钬激光相结合,利用激光技术在肾盂和肾盏或盂管连接处将结石粉碎成粉末,便于排泄,减少了手术对肾脏和输尿管的损伤。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少,有利于恢复。输尿管软镜可通过人体自然腔进入人体95%~100%肾盂和肾盏,用钬激光粉碎结石,用一套石篮取出较大的结石。它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碎石效果显著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目前临床使用的改良输尿管软镜体较薄,曲率较大,有利于手术和多角度观察。碎石时易翻转,有效提高了排石率。此外,200 μm 钬激光传导光纤柔软细长,可通过传输套顺利接近结石,对软镜影响小,安全性高[4,5]。
本研究中,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上尿路结石患者实施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效果确切,可减少失血,并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可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手术时间出现一定程度的延长。在上尿路结石的治疗中,特别是对于直径相对较大(直径2 cm 左右)的结石,输尿管镜和经皮肾镜是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结合钬激光治疗可以有效发挥较高水平的微创技术。钬激光可以有效地将肾结石从大结石分解成3 mm 以内的微结石,并且在手术中大部分可以被冲出,大部分残留结石可以自行排出,是一种有效的取石方法[6]。配合内窥镜检查,有助于准确定位结石,促进结石更快粉碎。同时,该激光器造成的热损伤较小,治疗安全有保障。输尿管软镜和经皮肾镜是能提高手术视野的可视化手术设备。输尿管软镜可以减少手术创伤,但碎石后取石难度较大,耗时较长[7,8]。对于较大的结石,需要多次碎石。如果输尿管相对狭窄,这种方法是不合适的。经皮肾镜检查采用微创穿刺法,复杂肾结石也更适合,适应范围更广,限制相对较少。然而,手术创伤容易导致术后出血、感染和拔管等问题。因此,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一般说来,经皮肾镜检查虽然创伤较大,但应用广泛。对于较小的结石,输尿管软镜碎石也有一定的优势,但对于2 cm 以上的肾结石,可以多使用经皮肾镜介入治疗,以确保治疗效果。而本研究中的结果显示,上尿路结石患者实施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效果优于经皮肾镜取石手术,可能也和本次收取的患者的结石直径较小等因素相关,但也进一步证实了上尿路结石患者实施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但具体实施的过程,仍需要结合患者的结石直径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9,10]。
综上所述,上尿路结石患者实施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效果确切,可减少失血,并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可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手术时间出现一定程度的延长。具体实施的过程,需要结合患者的结石直径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