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爱国 谢庆芝
临床上经常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合并有黄疸,为进一步探讨研究先天性心脏病与黄疸的关系,作者于2018 年1 月~2019 年10 月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做了常规黄疸检测及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检测,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滨州无棣县人民医院儿科及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56 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 例,女30 例;日龄1~72 d;足月儿49 例,早产儿7 例;室间隔缺损11 例,房间隔缺损12 例,大动脉转位6 例,肺动脉瓣闭锁4 例,法洛四联症8 例,心内膜垫缺损2 例,永存动脉干1 例,左室发育不良1 例,单心房1 例,单心室1 例,分类不明复杂型9 例(紫绀者8 例);合并症:21 三体综合征2 例,18 三体综合征2 例;根据有无紫绀分为紫绀组(32 例)和非紫绀组(24 例)。同期选取两院正常新生儿和就诊的黄疸婴儿50 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7 例,女23 例;日龄1~28 d;足月儿40 例,早产儿10 例;诊断高胆红素血症45 例,其中住院治疗25 例,院外口服药物治疗8 例,未予以干预12 例。三组婴儿均除外肝炎综合征和胆道畸形,以及窒息、低血糖、其他感染导致的黄疸。三组婴儿性别、日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比较三组黄疸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生后不同时间(生后第2、7、14、28 天)胆红素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三组黄疸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比较 紫绀组黄疸出现时间为生后(25.0±7.8)h,非紫绀组黄疸出现时间为生后(26.0±5.6)h,对照组黄疸出现时间为生后(23.0±6.5)h。三组黄疸出现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紫绀组黄疸持续时间为(41.0±9.8)d,非紫绀组黄疸持续时间为(25.0±6.1)d,对照组黄疸持续时间为(14.0±5.5)d。紫绀组黄疸持续时间长于非紫绀组及对照组,非紫绀组黄疸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三组黄疸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比较(±s)
表1 三组黄疸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非紫绀组比较,bP<0.05
2.2 三组生后不同时间胆红素水平比较 生后第2、7 天,三组胆红素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14 天,非紫绀组与对照组的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紫绀组的胆红素水平高于非紫绀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28 天,紫绀组的胆红素水平高于非紫绀组与对照组,非紫绀组的胆红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三组生后不同时间胆红素水平比较(±s,μmol/L)
表2 三组生后不同时间胆红素水平比较(±s,μmol/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非紫绀组比较,bP<0.05
先天性心脏病从临床是否有紫绀上分为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和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大部分为左向右分流,而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多为右向左分流型,法洛四联症是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而室间隔缺损是早期非紫绀型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1,2]。新生儿黄疸或高胆红素血症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者其他器官黄染并可导致多脏器的器质性或者功能性病变,具有神经毒性的严重高胆红素血症高危因素包括早产、窒息、低蛋白血症等,最近一种广泛的中枢神经系统信号处理障碍被定义为胆红素所致的神经官能不全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导致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骨骼、内分泌异常,且直接导致了远期身高,性格异常,如孤独症,根据发病原因主要分为胆红素产生过多,代谢障碍及排泄障碍[3,4]。目前国内研究先天性心脏病与黄疸关系的文献较少且结论不一[5,6]。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在血红蛋白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左向右分流,部分静脉血进入体循环而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当动脉血氧饱和度<85%会出现紫绀,血氧饱和度降低刺激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素使得红细胞代偿性增生,周围血网状细胞及有核细胞增多,血红蛋白也相应增加[7]。无论是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还是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都存在异常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患儿红细胞形态膜结构和组成膜上各种酶活性都有异于正常红细胞,特别是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红细胞中双凹盘红细胞较多,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所需要的凝集素的量也高于正常人,说明红细胞膜外表面糖链残基与正常人存在差异,在收缩性蛋白谱带上及膜双层比正常人窄,红细胞的刚性,血浆粘度受到影响及破坏,并且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钙转运异常[8,9],导致了红细胞寿命缩短,导致了大量红细胞破坏增加,从而使胆红素水平增高和黄疸消退延迟,缺氧影响了肝功能特别是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依赖的鸟苷二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活性和浓度,肠道动力减退,肠肝循环增加,胆红素重吸收增加,从而也导致了胆红素排泄异常,缺氧使肾小球率过滤减低,胆红素排出减少,也是导致病理性黄疸的原因之一[10]。
本研究发现,三组黄疸出现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新生儿出生后主要以红细胞破坏增加出现的黄疸为主,所以早期紫绀型及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对黄疸出现时间及高峰值均影响不大。紫绀组黄疸持续时间长于非紫绀组及对照组,非紫绀组黄疸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考虑因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了红细胞寿命缩短从而破坏增加导致了黄疸持续时间延长。生后第2、7 天,三组胆红素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14 天,非紫绀组与对照组的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紫绀组的胆红素水平高于非紫绀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生后第28 天,紫绀组的胆红素水平高于非紫绀组与对照组,非紫绀组的胆红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影响黄疸峰值是明显的,而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对黄疸峰值无影响。在临床上要警惕黄疸持续不退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综上所述,先天性心脏病可导致黄疸消退延迟,特别是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其峰值及持续时间远远超过了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可能是黄疸较高和持续时间延长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