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作学习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落实知行合一,能够帮助小学生以实践的方式对英语基础知识更形象地学习吸收,并且加以运用,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同时提高其英语核心素养。本文主要简述了有效的合作学习对于小学英语起到的积极作用,并从两方面指出合作学习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长期的实践以及优化,提出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供广大小学英语教师参考。
【关键词】合作学习;核心素养;小学英语;合作探究;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施展,江蘇省南通市城中小学校。
引言
合作存在于人们身边的方方面面,合作学习有利于一个人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崭新的知识内容。因此,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合作学习是一种必然趋势。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融洽英语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一扫原本单调乏味的氛围,也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能够使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实现应试教育的改革。
一、合作学习的作用
1.课堂氛围融洽。小学英语融入合作学习能够促进生生与师生之间的交流,改善传统应试教育中教师“一人独角戏”的课堂教学现象,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合作氛围。小学生对于一些趣味性强的事物充满着求知欲,合作学习让课堂氛围融洽,充满欢声笑语,能够激励学生勇于开口,各抒己见,大胆地讲述自己的观点,踊跃地投入合作学习之中,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能够与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英语口语的交流,帮助学生建立口语表达的自信心,锻炼表达能力,久而久之,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学生更愿意自主探究,进行合作交流,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也逐步提升。
3.增进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决定了学生对于一门学科的喜爱程度。而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的友谊。通过一些趣味性的肢体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抛出开放性问题,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积极思考,并给予每个小组发言的机会,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对于表现优异的进行表扬或者给予小红花等物质奖励。例如,“Hobbies”课程的开展,教师可以举办一个英语的班级活动,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通过合作表演介绍不同的业余爱好,给予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比如,一个小组进行分工,部分学生展示舞蹈,部分学为生其伴奏歌唱,部分学生在黑板上利用粉笔进行画面的描述,部分学生在表演结束之后用英文进行hobbies的介绍。教师可以不断创新合作学习的内容与方式,进行个性化教学,促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得到展示的机会。其乐融融的英语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融洽,教师作为领航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教师提问后,学生立即围在一起开展讨论,每个人为了表达更清楚地传递自己的看法,大声讲话,导致教室中很喧闹,容易影响其他班级的教学。有些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较为不自信,一听到成绩较好同学的想法,就不敢将自己的观点进行分享,从而人云亦云。甚至有些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偷懒,并未进行独立思考,直接照抄其他同学的答案,导致在讨论结束之后,站起来总结小组讨论结果的都是同样的人。有些小组只是一个学生讲述完自己的观点,询问大家是否认同,认同后就结束讨论了。这样的英语合作学习,徒有其表,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学科核心素养也无法落地生根。
2.教师方面。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之后,有些英语教师站在讲台上准备之后的课程教学,翻看自己的教案;有些英语教师则是观察时间,进行计时;有些教师只是走到小组旁边倾听学生的讨论过程,不发表任何看法。然而,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根据学生的英语掌握情况,调整合作学习的内容。对于一些思路跑偏的小组,应当给予提示,及时将小学生带入正确的思路进行探究,挖掘英语文章的关键内容,根据关键词寻找到正确的答案,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三、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1.选择恰当的合作内容。小学生在课堂的前半段注意力集中,到后半段注意力分散,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利用这一特性先讲述课文的知识要点,之后再开展合作学习,利用生活中出现的场景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利用提问的方式,能够更加清楚地掌握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情况,学生通过问题进行探究,提升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往往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多用考试题目的英语文章进行探究,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授的解题思路都是固定的,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造成阻碍。因此,设计问题对于教师专业性知识的要求较高,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时要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设置的问题需要具有开放性、目的性以及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师设计的问题也需要有探究的价值,不能简单地将英语课本上的知识换种问法直接提问,在课堂上也要掌握好合作交流学习的时间,不能整堂课运用,对于一些浅显、只有唯一答案的简单单词或者语法的陈述句进行探究,反而会造成学生探究积极性的降低,浪费英语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无法发挥合作学习的效果。由此可见,教师在选择合作问题时需要挑选一些具有合作价值、难易适中的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通过合作获得答案之后,也能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也能从心底里热爱英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例如,“My family”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首先为学生讲解与家庭有关的各类单词以及介绍家庭的各类常规句式,然后让学生思考“How do family members express their love for each other”。学生独立思考1-2分钟之后再进行小组合作,思维的火花得以碰撞,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升华。先授课再进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掌握课文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深层思考合作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这就让合作训练效果明显升华,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
2.构建小组,明确责任。合作教学,顾名思义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教学,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开展合作教学的时候应该注重学生的小组分配、小组的人数等,建立科学的学习小组。教师在进行分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和能力,还需要将成绩较差和较好的学生放在一起,不能一组学生全是英语薄弱的学生,形成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通过合作,学生参与英语课堂的积极性就更强。在合作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差异性以及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等,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发挥各自的作用。为了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布置个人任务,避免部分小学生将小组合作变成偷懒或者逃避学习的“避风港”。在合作的过程中,若有的学生直接讲出答案,导致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没有思考的过程,从而造成学生英语能力的两极分化。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开展讨论之前,应该留出1到2分钟,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避免有些小学生投机取巧,不动脑筋照搬其他组员的答案,减少人云亦云的现象。例如,“Seasons”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在课前构建科学的英语合作小组,引导学生五人为一组进行合作问题的讨论。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与布置方面需要考虑到小组每个成员的学习能力,选择难易适中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循序渐进地逐渐增加难度。比如,教师对每个小组提出问题,让学生分别思考四季的变化、思考每个季节最具特色的内容能够让人一下子知道所描绘的季节等,让学生自行进行小组分工合作,每个人都有自己所要思考的内容,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吸收课文中各种词汇与语句,并不断尝试运用进行四季的描述,最终形成一篇有关季节的作文。
3.建立科学评价机制。英语合作学习中,小组评价也是重要的一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设置较为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此来全面评价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并根据表现状况使奖励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合作热情,确保合作学习能顺利地进行并且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例如,在“How old are you?”这篇课文教授完毕后,教师可以预留5分钟时间对合作学习进行点评与评价,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于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总结。教师对于一些表现优异的小组可以颁发一些奖项,比如“最佳搭档”“最佳小组”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语言去赞美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魅力,更加积极、踊跃地投入其中。
结语
小学合作学习的开展,能够增强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掌握,结合小学生爱探究、爱交流、好奇心较强的天性,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不断探究挖掘英语课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原本枯燥沉闷的英语课堂转换成轻松愉悦的氛围。合作学习的讨论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敢于开口,用英语进行交流,促使学生英语口语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听力能力的综合提升。合作问题的回答在讨论与探究的过程中逐渐浮出水面,破譯后那巨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能够使学生打心眼里喜爱英语,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茁壮成长,为学生之后的英语学科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翠.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固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校园英语,2020(27):204-205.
[2]蔡宏,王正花.构建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启迪与智慧(中),2020(5):50.
[3]刘娜.合作实践 互赢共享——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校园英语,2019(48):76-77.
[4]胡榕.全实践理念下英语教育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校校合作模式的探讨——以“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课程为例[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9(4):48-51.
[5]钟直清.“互联网+”时代下的家校合作教育在小学英语中的实践研究[J].求知导刊,2020(1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