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
(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山东平原 253100)
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主要因细菌、病毒等病原体通过空气、血液或其他方式侵入人体呼吸道,进而引起肺泡、远端气道和肺间质发生感染性疾病,其中以细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最为常见,该病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1]。肺炎的高发人群是2 岁以下儿童及65 岁以上老年人,其中2 岁以下儿童通常起病急,发病前数日多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肺炎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是我国5 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2]。 肺炎严重威胁着儿童的生命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数据显示,2016 年,全球有92 万例5 岁以下儿童的死亡是由肺炎造成, 其中98%的死亡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3]。日常生活中若儿童出现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家长应带孩子及早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目前肺炎患儿主要通过服用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常用药物有溴己新、头孢呋辛钠、维生素C、盐酸氨溴索等,医务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4]。 但是,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患病之后抵抗力减弱,病程容易迁移,单药治疗的疗效欠佳,临床发现两药联合使用的治疗效果更好,但是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该文选取2020 年1—12月该院收治的102 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 探讨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102 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儿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咳痰、气促、肺部湿啰音、呼吸困难等;X 线胸片显示肺纹理增粗;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 排除标准:有其他基础性疾病者;对该研究使用药物有过敏反应者;依从性不高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51 例。对照组中,男 27 例,女 24 例;年龄 6 个月~5 岁,平均年龄(3.5±1.1)岁。 观察组中,男 26 例,女 25 例,年龄8 个月~6.5 岁,平均年龄(4.7±1.2)岁。 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 年龄等一般资料,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该研究通过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家属均知晓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患儿采用维生素C 注射液 (河南科伦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4634)联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 (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10775)进行治疗。 维生素 C 注射液的规格为2 mL:0.5 g,每日静脉注射 100~300 mg;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的规格为1.0 g,患儿按体重每日使用30~100 mg/kg,分 3~4 次给药。 治疗 1 周。
观察组患儿采用溴己新(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703)联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775)进行治疗。 溴己新的规格为2 mL:4 mg,每次注射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的溴己新4 mg,每天2 次;头孢呋辛钠用法用量同对照组。 治疗1 周。
(1)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如下:显效是指药物治疗3 d 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咳痰等症状消失,听诊双肺呼吸音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含量恢复正常,肺部胸片病灶吸收;有效是指药物治疗3~5 d 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咳痰、湿啰音等症状明显减轻,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含量略高于正常水平,肺部胸片病灶有残留;无效是指药物治疗7 d 后,患者仍发热,咳嗽、咳痰、湿啰音等症状无改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含量异常,肺部胸片显示病灶无变化。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湿啰音消失时间。
(3)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皮疹的例数,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表示,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治疗,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经过治疗,观察组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d]
表2 两组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d]
组别 例数 退热时间 咳嗽消失时间 湿啰音消失时间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51 51 3.78±1.42 2.31±0.73 6.575 0.000 5.89±1.51 3.65±1.09 8.590 0.000 6.20±1.49 3.86±1.17 8.821 0.000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肺炎是一种临床中较常见的呼吸道炎症性疾病,而小儿肺炎更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通常是由细菌或病毒等病原体或吸入羊水、胎粪等其他因素,引起肺部发生炎症反应,该病严重威胁婴幼儿的健康成长[5]。在我国,北方的婴幼儿易在冬春季节发生肺炎,患儿主要表现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肺部湿啰音等典型症状[6]。 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其生理防御机制尚未健全,所以病原体更容易侵入其体内引起炎症发生, 进而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 另外,儿童的抵抗力较弱,疾病易出现迁延,因此需要及时给予对症治疗控制病情。小儿肺炎的主要治疗措施是药物治疗, 目前已有多种常用药物用于临床,但不同药物的药效存在差异,而且单药的疗效有限,故有研究提出小儿肺炎应采用联合用药,溴己新与头孢呋辛钠联合使用就是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但该方法的临床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7]。溴己新可以对支气管腺体起到靶向作用,加速粘液分泌细胞溶酶体的释放, 进而促进痰液中粘多糖纤维分化裂解;其还能抑制粘液腺和杯状细胞中酸性糖蛋白的合成,降低痰液的粘稠度,使患者痰液易于咳出。 另外,该药还可通过刺激胃黏膜进而反射性引起呼吸道腺体分泌增多,以达到痰液稀释的效果[8-9]。 头孢呋辛钠属于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该药对于病原菌的抗菌活性较为广泛, 明显优于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头孢呋辛钠能够与细菌蛋白进行结合,促使转肽酶酰化,从而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进一步干扰细菌细胞的正常分裂生长, 使其形态及功能发生改变,最终发生溶解或死亡[10]。
该研究选取该院收治的102 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用于小儿肺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行对照研究分析。对两组患儿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后发现,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47%, 低于观察组的9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的治疗效果更好。对两组患儿用药后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进行记录与比较,对照组的退热时间、咳嗽及湿啰音的消失时间均长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的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明显的缩短。 比较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小儿肺炎采用溴己新和头孢呋辛钠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用药后疾病相关临床症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消失,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