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会”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2021-08-09 08:57史新民沈文明
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行业协会协同育人现代学徒制

史新民 沈文明

摘 要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努力构建多元主体参与办学的格局,发挥协同育人功效。在实践中通过实施招生招工一体化、创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组建校企互聘共用的混编教师队伍,形成了“校·企·会”协同育人的运行新机制。目前,“校·企·会”协同育人存在寻找“优质”合作企业较难、学生对学徒制培养认同度不够、企业的容纳量与岗位特殊性限制了学徒制培养的可持续性的困境,建议转向集团式联盟企业谋求发展、利用知名企业吸引学生、通过实行企业联盟机制获得生机。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行业协会;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12-0068-05

一、现代学徒制试点概况

在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被视为职业教育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将传统的学徒训练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职业教育制度[1]。我国发展现代学徒制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产业发展对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2],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不对接的现状,力求打通学校、企业、行业协会、学生之间的组织壁垒,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适切性,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精湛技术的产业工匠。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职业院校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同年8月,《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19号)出台,正式拉开了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序幕,以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自2015年以来,教育部先后遴选了三批共500余所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并在2018年对第一批试点单位进行了验收。

在现代学徒制试点背景下,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为了探索构建现代学徒制,有效整合学校和区域企业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内涵,使职业教育和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实现“捆绑发展”。根据《江苏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精神,结合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立足江苏省智能制造行动计划,学校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2017年选择省级骨干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工程师(技师)协会联合组建“三星科技大学”,开展“校·企·会”一体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同年,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7]17号),学校经遴选进入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根据现代学徒制试点任务要求,主要目标是通过学校、企业、行业协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工学交替、顶岗育人的教学形式,培养企业岗位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三方联合组建专门的现代学徒制研究团队,认真梳理制度设计、标准建设、课程体系、教学组织模式、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式等影响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关键要素,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育人模式改革试点,在近3年的探索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性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多方协同育人模式。

二、“校·企·会”协同育人的运行机制

学校、企业、行业协会通过签订《现代学徒联合培养协议》,界定“校·企·会”三方职责,明确联合招生、分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的共同育人过程及其管理办法,明确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方式。由学校、企业、行业协会联合成立项目组,通过顶层谋划、系统设计构建现代学徒制的科学管理制度。秉承边实践边完善的理念,通过动态调整,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实现现代学徒制的校内培养、企业培养与行业协会监管的有机融合。

(一)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

推进现代学徒制首先是实施招生招工一体化,为此“校·企·会”三方共同制订了翔实的专业介绍方案,在校内组织宣讲和招生面试的同时,组织学生到企业進行实地考察,利用这一机会让学生熟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加深认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的、培养过程以及企业学徒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从而增强学生对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认同感。具体操作方面,企业同学生明确岗位、薪酬和发展空间,对学生职业发展进行系统规划,保障就业发展方向,以此提高学生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在征得学生家长同意的基础上,学校、企业、行业协会及学生(家长)共同签订四方协议,同时签订企业师徒协议、就业三方协议,明确了为期3年分段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并按协议配备学校班主任、企业班主任和企业师傅,进一步在制度上保障现代学徒制的顺利运行,具体流程见图1。

考虑到仅对接一家企业易造成学徒培养投入过大、学生就业选择面窄的问题,学校通过集聚同类型企业对学徒的共同需求,优化校企组合,在“一企一校”组合配对基础上,联系区域内若干家制造类企业和高职院校组建学徒制企业和院校联盟,开始尝试小规摸小批量需求的“企业联盟+专业集群”(Multiple alliances and Multiple professionals)的组合配对,并进行“M+M”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新模式探索,即招生招工时由企业联盟与学生进行第一次双向选择,学徒学习成绩合格毕业时,联盟中的企业与学徒双方进行第二次双向选择,学徒可以到企业联盟的任意一家单位工作。这样学徒有更为宽广的学习与从业选择空间,避免了由单一企业与单一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招生难、毁约多的问题。

(二)创设“三元一体、岗位主导、学做合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为培养符合企业所需的既掌握高端装备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又掌握世界一流企业生产现场管理与生产工艺编排,同时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依据企业岗位需求和工作过程,进一步深化“校·企·会”协同育人理念,逐步形成“三元一体、岗位主导、学做合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见图2。“校·企·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共同承担教育教学任务,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由学校教师完成教授并组织考试,学生的职业岗位实际操作技能由企业师傅通过“传、帮、带”传授,最后由学校、企业与行业协会共同制订考核标准,并由企业师傅完成对学生考核,实现学生与学徒、教育与培训、考试与考核同步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构建“岗位导向、任务驱动、三技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紧紧围绕产业人才需求,对接企业岗位内容,不断梳理岗位关键任务和核心职责,并进行深度工作任务分析,提炼出完成关键任务所需的关键能力,最后依据关键能力匹配学习目标,继而架构起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3]。因此,学校依据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工作过程,按照“岗位、系统、开放”的总体原则,依据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学习情境设计进行课程体系重构,构建“岗位导向、任务驱动、三技融合”课程体系,见图3。该课程体系由制造技术课程、生产技术课程和“创意+创新+创业”技术课程三部分构成,注重学校知识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的融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专业教育,有效支撑了现代学徒制的课程创新培养。

(四)组建校企互聘共用的混编教师队伍

在“校·企·会”三方协同下,校企双方通过互聘共用的方式建立了由企业人事管理人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企业师傅和学校辅导员、专业教师组成的混编教师队伍,见图4。混编教师队伍由三方统一管理,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校教师管理制度和企业师傅管理聘任办法,每位企业师傅对应1~3名学生,实现点对点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形式。在行业协会的监督下,校企双方能结合企业岗位知识与技能,定期组织研讨,共同制订并更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商定课程实施办法与考核标准,将知识与技能融入教学,并分别在学校建立企业名师工作室,在企业设立学校教授工作室,通过双向驻点定期活动,完成零距离的校企互相交流,并借助这一平台,推动学徒制机制探讨、科研项目等软成果的转化。

(五)建立符合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

现代学徒制的推进,不仅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因為现代学徒制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教育主体范围的扩大、学生身份的双重化、教学时间与地点的变化、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多元化[4]。所以,学校联合企业、行业协会从现代学徒制正常运行需要出发,围绕教育主体、义务责任、结果评价,制定了涉及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管理制度。一是目标管理制度,如《现代学徒制招生制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主要解决如何组建班级、如何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员工的问题;二是教学管理制度,如《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教学质量监控反馈制度》等,主要解决如何构建“校·企·会”共同参与实施课程体系、校企如何对接等方面的问题,重点明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原则、学分折合与课程转换标准等,明确人才培养规格、校企双方职责;三是教学团队管理制度,如《双导师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相关教师和企业师傅进修培养方案》,解决校企人员互聘互派、如何吸引企业兼职教师深度参与学生培养、横向课题联合研究等问题;四是学生管理制度,如《现代学徒制教学与学徒管理制度总则》《现代学徒制师徒协议书》,主要解决学生的安全管理、考勤管理问题,规范学生的日常管理,健全学生在校和企业的档案,以此作为学生毕业的主要参考依据;五是质量评价管理制度,如《关于改进和完善学生课程成绩评价的指导意见》《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构建起校企共同参与、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融合(课岗融合)的质量评价体系,保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预期质量。

三、“校·企·会”协同育人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措施

现代学徒制是适应当代经济发展需要的校企合作方式的创新,它强调“双主体”协同育人,要求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开展全面深度合作[5]。实施现代学徒制就是期望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使职业教育聚集更多的优质资源,用企业占优势的资源和岗位要素替换学校不占优势的资源和培养要素,最终将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资源全都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但在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过程中,多组织的协同合作也凸显诸多现实问题,需要积极应对。

(一)寻找“优质”合作企业较难,转向集团式联盟企业谋求发展

从企业的用人成本来说,目前企业习惯于传统的校园招聘模式,以专业对口为原则选择专业人才,直接解决岗位员工需求不足的问题;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开放的劳动力市场,采取社会招聘获取特殊岗位有经验的高技术技能人才,这些招聘方式的特点是用时短、效率高、成本低;另外,很多企业本身拥有一定的岗前培训体系,使新入职员工能够快速进入并适应工作岗位。在这种情况下,从长远角度来说,企业储备专业人才的战略意识较弱,不愿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进行尝试性学徒培养。而现代学徒制培养,企业要为学徒安排实践岗位、提供师傅进行辅导,为留住学徒还要支付相应薪酬,这无疑增加了直接成本;更重要的是,校企联合精心培养出的学徒,在职业岗位上存在流动性较大、留任率不高、职业精神较弱的问题,造成培养投入与“产出”效应不对等,这也是企业存在顾虑不愿积极参与学徒培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学校通过前期调研和深入交流,打破企业合作范围与边界,从仅面向本地企业改为面向区域性企业寻求合作伙伴,从对接单一企业转向对接集团式、联盟式企业谋求发展,有针对性地选择合作企业,重点遴选有长期合作基础的企业,要求这些企业既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又热心职业教育事业,更重要的是要有实际学徒需求。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需要与合作企业进行深度的协商,在师傅带学徒的培养方式上达成理念共识,形成实实在在的人才效应,才会提升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热情,只有让企业由被动参与或不参与变为主动融入,由“一头热”转变为“两头热”,才能确保有效提升校企合作的原动力和持久力,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二)学生对学徒制培养认同度不够,利用知名企业吸引学生

学生及家长对现代学徒制的认识还存在差距,把学徒培养仅仅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师傅与学徒的关系,等同于社会上学徒拜师学艺,把现代学徒制内涵简单化[6],看不到学校、企业、行业协会在整个过程中对学生的培养与投入,这种单线思维使学生在选择现代学徒制时踌躇不前。相比传统的教育教学,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整个学校来说,其试点专业和班级范围很小,并没有大规模推广,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很多学生都会选择学校的传统培养,对现代学徒制培养还处于观望态度。最后的结果是,学校、企业前期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合力推进现代学徒制的热情较高;而学生参与全靠学校管理者、企业负责人等外在组织来“游说”,自身对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认同度并不高。面对这种难题,学校一方面把现代学徒制培养作为招生专项,寻求与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利用名牌影响力吸引学生参与,获得学生价值认同;另一方面,收集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成功素材,纳入招生宣传,全方面解读政策文件和培养内容,将合作企业文化的熏陶贯穿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全过程,以企业联盟的资源优势,扩大学生职业成长和发展的空间。

(三)企业的容纳量与岗位特殊性限制了学徒制培养的可持续性,通过实行企业联盟机制获得生机

选择合作企业,科学评估企业的用工状况,对于持续推进现代学徒制至关重要。作为学校来说,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管理过程的组织协同配合,还要切实考虑学生的就业出口问题。学校机电一体化试点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组建了成编制班级进行共性培养,但由于一家机电类企业的学徒在相近岗位需求量不是太大,而不同岗位的就业标准不一,跨岗流动作业难度较大,加上企业岗位人员需求量较小,而学徒班级学生人数过多,超出了企业用工的容纳量,导致后续合作培养不能持續进行。面对这种情况,学校采用小班培养,在“一企一校”基础上,实行企业联盟与专业集群组合配对,以解决同一专业在同一企业就业难的困境,打通了联盟企业对一类学徒的需求链。值得注意的是,知名合作企业对生产管理岗位有着各自的特殊用工要求,甚至在实际过程中提出没有毕业的学徒不能进入操作一线,导致学生本应在企业接受的技能培养被转移到学校进行,企业安排师傅来学校授课,学生离开企业生产管理现场,体现不出“学校+企业”的混合式培养,学生脱离具体的岗位技能锻炼,合作培养时间严重压缩甚至形式化,体现不出现代学徒制的特点,造成培养效果不理想。因此,学校及时调整合作企业,针对此类问题,主动优化培养合作,以确保学校教育与岗位技能训练实现同步。

参 考 文 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与现代学徒制[J].职教论坛,2009(36):1.

[2]徐国庆.从分等到分类——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之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229-236.

[3]贾彦杰,等.校企一体化育人,构建培养烘焙工匠新模式——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探索与实践[J].西昌学院学报,2020(3):98-107.

[4]吕玲.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转变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8(20):6-10.

[5]余凡,赵蒙成.我国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价值与实践探索——以物业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73-78.

[6]雷承波.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困境与优化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6):12-18.

猜你喜欢
行业协会协同育人现代学徒制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行业协会腐败
行业协会改革方案出台
行业协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反垄断法视野中的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