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顺吉
【摘要】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发展。要消除统一教学模式与学生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清差异,精准分层学习个体,多维开展教学。差异化视野下小学美术教学的途径有:合理制定分层目标、有效实施教学策略、开展多元教学评价等。
【关键词】差异化视野 小学美术 分层教学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差异性,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情,尊重个体差异,精准分层学习个体,才能促使学习自然发生,帮助每一位学生成长。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生确实存在着个体艺术素养差异较大的现象。为了更好地挖掘学生学习美术的“潜质”,每学年初,笔者都会通过学生自我介绍、知识回顾等方式了解学生掌握美术知识的情况。经过调研,将学生所具备的美术素养分为三个类别——A类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自主学习能力强,有较好的美术基础;B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通,对美术感兴趣,美术基础一般;C类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对美术不感兴趣,美术基础较差。针对这三个类型的学生,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方法,因材施教。
一、合理制定分层目标
美术教育的首要目标是通过美术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其美术核心素养。在将学习主体分层的基础上,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其一是共性教学目标,即面向全体学生要求达到的最低限度教学目标;其二是个性教学目标,即根据教材内容和三类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开展教学。
在教学中,针对A类学生,应以启发或点拨为主,着重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针对B类学生,可以在引导的基础上,合理发掘学生的潜力,在共性中寻找特性;而对C类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关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学习积极性,力求掌握美术基本技能。
以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五年级(下册)《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针对三类学生的共性教学目标:认识艺术家马蒂斯,知道他的作品,了解他的艺术风格。在此基础上,有差异地制定个性化教学目标:要求A类学生在掌握马蒂斯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能运用美术语言(材料、技法、风格等)对马蒂斯其他的作品进行较为完整的评述,能模仿大师作品进行艺术创作;引导B类学生通过欣赏、对比,了解马蒂斯的绘画风格和“野兽派”艺术风格,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一般方法;要求C类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用简单的词、句概括马蒂斯的绘画风格。
二、有效实施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A类学生,可以设计问题导学单,安排课前自主探究,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知识迁移;对于B类学生,可以安排他们尝试自主学习,课上教师通过示范、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审美判断力,推动其向A类学生发展;对于C類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分析、比较艺术作品,鼓励他们发表感受与认识,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
如教学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六年级(上册)的《家乡的小吃》时,根据教学任务,教师可以采用组合式学习策略。每四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其中一名A类学生,两名B类学生,一名C类学生。在艺术实践环节,四人进行合理分工。由A类学生担任小组组长,进行小组管理和任务分配,课前带领组员确定表现小吃模型的内容、材料,进行设计图的绘制,代表小组进行作品展示和汇报。两名B类学生作为组员,根据小组的想法准备材料,查找相关资料,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提出修改意见。C类学生根据小组安排,制作小吃模型的小部件。这种组内分层的教学方法,让各类学生在其他组合中找到了相应的对手,促使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提高了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也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开展多元教学评价
美术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挖掘学生的长处,在提高学生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建立并运用科学的、可操作的教学评价机制对美术教学活动进行调控,这是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美术素养能力的关键之一。灵动的课堂应该具有多维而非线性的课堂评价,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绘画水平,还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应当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针对A类学生,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表达和展示自我的机会;B类、C类学生适用于形成性评价,教师应用鼓励性的语言,提出提高美术水平的建议和指导意见。
如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四年级(下册)《大师画我也画》一课,教学任务是通过欣赏、临摹大师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和想象力。在教学中发现,A类学生可以抓住大师用线、用色和造型特征,大胆发挥,像大师一样创作;而B类学生的画作中,模仿痕迹重,但作品完整,学生学习态度端正;C类学生的作业缺乏创意,构图较乱或者留白。针对这种现状,在展示评价环节,教师可以鼓励A类、B类学生大胆展示作品,通过自评、互评,发掘作品闪光点;对C类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介绍作品,并让A类“小艺术家”给C类学生提意见。最后,教师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兴趣、共同进步。此外,还可以运用激励机制,用符号进行评价:如用“笑脸”代表色彩,“五角星”代表构图,“大拇指”代表有创意。
实践证明,差异化视野下小学美术教学可以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并且能够欣赏、保护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为学生今后的美术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只有进行差异化教学,才能达到“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幸福每一个”的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