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艳军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美术教学当中,教师的知识传授应当注重并做到让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即推进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时,学习知识,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以此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也回归于生活,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推进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丰富的生活情境,更为有效地汲取知识,享受多彩的美术课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关键词:美术教育 生活化教学 体验生活
引言
生活化教学,旨在将教学主体双方及教学的活动过程,置于现实生活的背景当中,带领受教育者体验丰富的生活情境,以此来激发其作为学习和生活主体参与到教学中的强烈欲望,享受多彩美术课堂的同时,在自主学习与反思的过程当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操的陶冶。近年来,让美术回归生活的呼声越来越热切和强烈。当然,结合美术这门学科而言,本身就具备浓厚的生活意味,就如同很多艺术学科一样,都来源于生活,但又能够寄托和表达理想、精神等,进而高于生活。所以说,美术与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的生活中也到处存在着美术元素。因此,推进美术生活化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美术,体验美术的魅力,继而更好地学习美术。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有效的教学,总离不开与之相对应的多样化、有效情境做引导和促进,因为这是开展有序、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而教学情境,也正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目标及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加以综合考量之后,有计划、有目的地营造出的一种学习氛围。真实的、有效的美术教学应当回归生活,甚至从生活出发,同时这样的教学也更容易受到学生的热爱、欢迎和认可。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科教学内容及形式更加贴近生活,更加保持自然,让学生在自然生活的氛围及状态下快乐而高效的学习,从更加贴近生活的视角去感受美术知识,进而对美术形成一种亲近感,体会到美术就在身边的同时,更高效地学习与掌握知识。具体来讲,应包含以下五点:
第一,在创设生活化情境的过程当中,要着眼于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与认定,正所谓因材施教,教师的任何教学设计与计划的制订与实施,都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也要迎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包括心理特点以及审美特点;第二,美术的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还应着眼于对教材内容及目标的综合分析与精准定位,否则这样的教学情境是空洞且缺乏实质的,不可单凭自身教学经验或者是主观臆测来进行缺乏现实教学依据和必要的情境创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提供良好的服务;第三,美术的生活化情境创设既要体现创新精神,即能够让学生既有感知生活的熟悉感,又要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合理选择切入点来加以巧妙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学习,也才能够让其在愉悦的环境之中快乐而高效地学习;第四,所选择的情境应当取材于日常的生活,尤其是要善于从学生周边的生活来进行取材,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使学生理解知识,也才能够让他们对学习感兴趣。
二、寻找生活化美术素材
正如上文所述,艺术来源于生活,尤其是美术这门艺术学科,更是存在于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所以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另一个必要方式就是寻找生活化的美术素材,来为美术学习服务。当然,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能够发现美与感知美的眼睛。传统教学中,有些美术教师或不注重素材的选取,或只选取一些单一且陌生的绘画素材,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内容、意图等感到陌生,久而久之就会摸不着头脑,甚至由此而影响自己的学习热情,造成学习兴趣低下。所以说,对于教师而言,一定要高度重视且切实做好素材选取和制作工作。对于美术教师而言,要积极寻找生活化美术素材,从日常生活的实际当中取材,最好是就地取材,这样才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使其更愿意、更积极地去接触素材,这也为接下来的有效学习开启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举例来讲,比如在学习《欢乐时光》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我们周围大自然景色的美好,包括教师事先用相机捕捉的景物静态画面或者是动态视频等,如翩翩飞舞的蝴蝶、欣欣向荣的向日葵和林中鸣叫的小鸟等。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绘画内容选取我们生活中的某一角,或者记录某个熟悉的生活画面,进行“我画你猜”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观看后说出对应场地和所描述的内容。只有这样,学习的素材才丰富多样又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才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为创造、表现美奠定基础。
三、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动静结合和内外兼修。所谓动静结合,就是既要在安静的环境下倾听教学,又要富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地去实践,即能够在动态的亲身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美术实践素养。所谓内外兼修,就是既要培养自己的审美认知与艺术品味,逐步形成并提升自己观察生活与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要具备运用画笔来表达内心思想与情感的能力。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并不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知,教学中过度依赖教材,而这些教材却远离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根本接触不到,久而久之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想象力的发展与提升。对此,教师要着重推进生活化教学,同时结合丰富的实践活动,以此加强学生对现实世界中各类事物的感知的同时,基于这样的实践过程来实现动静结合之目的,基于这样的感知来实现内外兼修之目标。举例来讲,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在各项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入自然中,比如进行爬山、景点参观或者是外出写生等活动,通过双眼对事物进行直观且真实的观察之后进行美术创作,这样既充实了“造型、表现”的内容,又让学生从生活中受到启发,增强了其观察生活、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立足于生活去评价赏析
欣赏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重要过程。当然,在此过程当中,教师不能忽略的是要引导学生善于立足生活去进行评价和赏析。而立足生活,除了要透过生活视角去观察之外,还要让美术欣赏置于群体互动与交流之中,而非个体的孤立行为。为此,一方面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有条件的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美术馆、图书馆等地参观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当地文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与丑、善与恶,在不断辨别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助力其良好审美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知,比如阐述自己对某一美术作品的观后感等,进行思想认知的交流与互动,在相互指教与补充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久而久之,不仅有助于达到激发学生从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的目的,而且有助于使其形成一种健康的、对美有正确选择和判断能力的目的。
五、美术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将美术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是美术生活化教学另一个必要环节和关键途径。这才是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完整过程,也是让美术与生活更好交融的内在要求。例如,我们可以运用大自然中的山川草木作为创作的天然素材,用之勾勒线条与表现颜色,最终塑造一件可以做家庭装饰的作品,如一件表现自然景观的风景画,或者是某件立体的美术雕刻作品等。这也正是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美术能力的重要过程。
总而言之,优化教学情境设计,推进美术生活化教学,极具理论必要性与现实可行性。教师应当深度探究,促进美术生活化教学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莹.构建新课改下的美术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20(09):295296.
[2]刘玮.审美体验:美术教学的“抽象”与“形象”[J].知识文库,2020(09):4849.
[3]朱斌.生活化的美術——美的遐想[J].家庭生活指南,2019(12):89.
[4]汤园园.体验生活情境 享受多彩课堂——试论美术教学生活化[J].科普童话,2019(11):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