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青
摘要:看戏曲、赏戏曲、学戏曲、唱戏曲、演戏曲五步教学策略,把学生一步一步引入到梨园,感受到梨园的美,进而萌发出戏曲幼芽,长出一棵棵戏曲幼苗。项目组由此探究出戏曲进校园的思路,戏曲文化也因此有了落地生根的土壤。
关键词:戏曲进校园 教学策略 传统文化
新时代,戏曲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应该如何在青少年中薪火相传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为此,六部委在2017年联合印发了《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为落实此文件精神,滁州市教科院与滁州市工农小学、滁州市清流小学联合开展了“基于文化传承的‘戏曲进校园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组在积极探索“戏曲进校园”与学校“五育”融合的过程中,依据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摸索出“五步”推进戏曲进校园的思路,有步骤地开展戏曲文化传承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看戏曲——了解戏曲文化
康德先验主义认识论将认识过程分为感性、知性、理性三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认识新事物时,总是容易被事物的外表所吸引,就像我们看到一棵树总是先为它艳丽的花朵和丰收的果实所吸引一样。
中国传统戏曲以演唱的方式表现故事内容,艺术表演形式多样,服装、头饰、道具绚丽多彩,这种内容和形式很容易吸引小学生眼球。要想让小学生学习戏曲文化,首先要让戏曲对孩子们有吸引力,项目组组织学校的小学生分批参观滁州市黄梅戏团、滁州市京剧团,让戏曲团的专业演员给孩子们先介绍服装、头饰和道具,再现场穿戏服、戴头饰、画脸谱,最后再表演戏曲。活动中,专业戏曲演员也会把小学生扮上相,并介绍各种扮相的含义,穿上戏服的小学生纷纷和专业演员合影留念。這场戏曲初探之旅让小学生感受到戏曲文化博大精深,认识到戏曲是老祖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当专业戏曲演员走进校园,表演戏曲剧目时,孩子们兴趣高涨,在观看过程中,积极回答专业戏曲演员提出的问题,俨然成了一个个小戏迷。同时,我们在校园文化创建中,大量渗透戏曲文化,让戏曲文化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在小学生心田。
二、赏戏曲——品味戏曲文化
当小学生对戏曲文化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我们开始引领他们对戏曲文化的知性认识。在知性认识过程中,孩子们将对戏曲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解,形成完整的戏曲形象。就如同,在观赏一个大树华丽的外表后,需要关注大树的每一个枝干,才能形成对大树更全面的认识。
我们聘请了安徽省黄梅戏协会副会长雍凤荣和徐进,对项目组的教师进行戏曲知识系统培训,项目组的老师们分工合作,有擅长演唱的,就带学生欣赏戏曲经典唱段;擅长讲述的,就给学生讲戏曲发展历史;擅长书画的,就给学生讲脸谱的含义及画法;擅长信息技术的,就给学生讲戏曲人物故事、制作戏曲人物动画;擅长表演的,就教学生身段;擅长演说的,就播放戏曲名家唱段,带领学生了解戏曲名家们成名的艰辛,欣赏戏曲名家的爱国情怀……在此过程中,项目组摸索出了各年龄段学生应该掌握的戏曲知识标准,并把适合小学生的戏曲知识编辑成校本教材。
三、学戏曲——提高戏曲素养
当孩子们对戏曲的感性认识和知性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后,我们开始引导小学生对戏曲求根溯源,达到了对戏曲的理性认识。也就是从大树外观、枝干的了解,开始深入根系。此阶段需要让全体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自主实践,提升自己的戏曲素养。
我们先是给各个班级的图书角,投放了大量的戏曲文化书籍和连环画,以供学生自主学习戏曲文化。利用学校开展的“三航(引航、起航、远航)阅读工程”,让全班学生边阅读边记录边分享。在一轮又一轮的“戏曲文化辩论赛中”,他们对戏曲文化的渊源、发展了如指掌,对戏曲名家的成长、成名如数家珍,对戏曲故事娓娓道来。在班级和学校的公众号上,随时可见学生的戏曲知识展示,我们发现学生自主建构的戏曲知识比老师还丰富。此时我们利用活动课,请戏曲专家给孩子们边示范、边讲解戏曲手势、戏曲步伐、戏曲动作,让孩子们模范、实践。为了保证学习的延续性,我们把专家教学内容拍成微视频,在孩子们有疑问时,播放给孩子们看,极大地促进了孩子们学习戏曲的积极性。
四、唱戏曲——传承戏曲文化
当孩子们在对戏曲的认识不断深化时,他们就有了回到实践中去,检验和发展自己对戏曲的认识。这时候他们会不自觉地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取得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实现对戏曲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经典戏曲唱段的旋律和韵味很美,很多孩子非常喜欢。
项目组的老师们把五大剧种中的经典唱段进行编辑,利用音乐课、戏曲活动课,分年龄段开展教学,如一年级教学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对花》、二年级教学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三年级教学黄梅戏《闹花灯》和京剧《红灯记》选段《我家的表叔数不清》、四年级教学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和京歌《说唱脸谱》、五年级教学越剧《红楼梦》选段《天下掉下个林妹妹》和京剧《卖水》……我们利用校园广播,把这些经典唱段每天播放,让孩子们天天接受戏曲熏陶。当我们的学生在家庭、在社区、在敬老院、在广场,声情并茂地唱出戏曲唱段时,总是引来一片赞叹声,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中华戏曲的传承。
五、演戏曲——弘扬戏曲文化
随着孩子们对戏曲文化的认识不断加深,他们想表演戏曲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此时,如果不实现对戏曲文化的弘扬,就失去了对戏曲知识学习的意义。
项目组把戏曲表演与学校活动有机融合,如2021年元旦,清流小学开展“清流第四届好声音”比赛活动。在参赛节目中,很多孩子选择了戏曲表演,尽管学生的表演还很青涩,但学生们有滋有味的演绎,还是让评委和家长惊叹!在这场活动中,学校戏曲艺术团的孩子们表演了经典戏曲《谁料皇榜中状元》和《七仙女赞人间》。他们举手投足间的戏曲味很足,让观看的学生大饱眼福,活动结束后,其他的学生纷纷效仿。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即生活”,只有让戏曲文化回归生活,才能让戏曲文化真正在学生的生活里生根、发芽。为此,我们结合时代特色、学生年龄特点,自主创编了黄梅戏小品《一场特殊的家长会》,通过滁州凤阳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女儿沈王一期待爸爸来开家长会,却等来奶奶来校开会,展现了高兴、失望、抱怨的情感,最后在奶奶、老师、同学对爸爸的赞美声中,理解了爸爸,并为拥有这样的爸爸而高兴。这样的剧目,因为与小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他们演了一场又一场,乐此不疲,而每一场的表演,都在弘扬戏曲文化。
经过两年多的摸索,我们发现只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把“戏曲进校园”作为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一定能让戏曲文化深入孩子们心中。当我们通过“看—赏—学—唱—演”的“五步”推进模式,把看似古老的、遥远的、独特的戏曲文化一步步植入学生心田时,学生们对中国戏曲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得到了极大的增强。相信我们坚持不懈的探索和研究,能在青少年的心中埋下中华戏曲文化的种子,期待着戏曲文化的种子发芽、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