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永娟 黎作为 何祖烽
圆锥角膜属于一种原发性、非炎症性角膜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局限性角膜圆锥样突起,可引起不规则近视散光和不同程度矫正视力下降[1,2]。在发病早期,患者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下通常没有明显的特异性体征,仅表现为视力低常,导致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经常被误诊为高度近视散光,影响治疗效果[3]。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在角膜疾病[4]、白内障[5]、青光眼[6]等眼科疾病中的诊断优势越来越明显,得到了眼科医师的广泛认可。Pentacam是由德国Oculus公司研发生产的眼前节分析系统,基于其独特的Scheimflug成像方式测量角膜前后表面形态,为临床医师提供完整的诊断数据[7]。本研究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我院收治的32例高度近视散光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地形图,分析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32例眼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病类型分为高度近视散光组(19例35眼)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13例25眼)。同期选取25例(50眼)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组。高度近视散光组男14例,女5例;年龄18~33岁,平均(22.52±4.62)岁。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男10例,女3例;年龄18~32岁,平均(22.92±5.44)岁。参照组男18例,女7例;年龄18~35岁,平均(23.24±4.29)岁。3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高度近视散光患者纳入标准:①散光度>2.5D;②无圆锥角膜或其他遗传性眼部疾病家族史;③临床资料齐全;④患者及家属对检查方式知情同意。
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纳入标准:①矫正视力≥0.8;②未见角膜形态变化;③角膜地形图符合:角膜中央屈光力>46.5D;角膜中央下方与上方3mm屈光力差值>1.26D;双眼角膜屈光力差值>0.92D。
排除标准:①依从性差者;②精神疾病或严重意识障碍者;③合并青光眼、葡萄膜炎等眼部疾病者。
1.2 方法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所有入组对象角膜各项参数进行检测。嘱患者将下颌放置于仪器下颌托上方,使额头与仪器额托接触,双眼睁大并直视前方固定目标,此时由经验丰富的检验技师通过移动操纵杆调焦,旋转相机在2s内自动捕捉高清影像,进而选取图像质量最佳的影像图进行分析,记录角膜最薄厚度、角膜最薄点前表面高度、角膜最薄点后表面高度、曲率对称性指数(IVA)、高度偏中心指数(IHD)。为确保各指标参数的客观性,要求每只眼重复测量3次,由2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讨论得出最终结果。
各指标联合诊断是指联合角膜最薄厚度、角膜最薄点前表面高度、角膜最薄点后表面高度、IVA、IHD 5个参数进行诊断,其中1项鉴定诊断确认就认为该病例确诊。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①比较3组研究对象角膜最薄厚度、角膜最薄点前表面高度、角膜最薄点后表面高度、IVA、IHD。②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各参数指标鉴别诊断高度近视散光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曲线下面积(AUC),AUC>0.5表示诊断价值明显,且AUC越大则诊断价值越高[8]。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ROC曲线分析高度近视散光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的各参数指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各指标参数比较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患者角膜最薄厚度低于高度近视散光组和参照组,角膜最薄点前表面高度、角膜最薄点后表面高度、IVA、IHD均高于高度近视散光组和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指标参数比较(±s)
表1 两组各指标参数比较(±s)
注:与高度近视散光组、参照组比较,*P<0.05;与参照组比较,**P<0.05
组别n角膜最薄厚度(μm)角膜最薄点前表面高度(μm)角膜最薄点后表面高度(μm)IVAIHD高度近视散光组35531.17±35.12**4.12±1.65**8.22±2.31**0.149±0.0270.009±0.003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25506.48±28.72*6.87±2.25*15.47±3.78*0.251±0.053*0.017±0.005*参照组50539.62±33.843.54±1.394.96±1.720.132±0.0190.005±0.001 F 7.1154.43114.6833.3752.138 P 0.0000.0010.0000.0060.011
2.2 各指标检测对高度近视散光的诊断价值分析角膜最薄厚度、角膜最薄点前表面高度、角膜最薄点后表面高度对高度近视散光的AUC分别为0.692、0.711、0.722,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P<0.05)。各指标联合诊断的AUC为0.812,高于任意单一指标检测。见表2、图1。
图1 各指标检测对高度近视散光诊断的ROC曲线
表2 各指标检测对高度近视散光的诊断价值分析
2.3 各指标检测对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诊断价值分析角膜最薄厚度、角膜最薄点前表面高度、角膜最薄点后表面高度、IVA、IHD对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AUC分别为0.785、0.793、0.737、0.702、0.649,均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P<0.05)。各指标联合诊断的AUC为0.878,高于任意单一指标检测。见表3、图2。
图2 各指标检测对亚临床期圆锥角膜诊断的ROC曲线
表3 各指标检测对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诊断价值分析
2.4 各指标检测对高度近视散光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诊断效能比较角膜最薄厚度、角膜最薄点前表面高度、角膜最薄点后表面高度、各指标联合诊断对亚临床期圆锥角膜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高度近视散光,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A、IHD对亚临床期圆锥角膜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高度近视散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各指标检测对高度近视散光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诊断效能比较(%)
2.5 各指标检测对高度近视散光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角膜最薄厚度、角膜最薄点前表面高度、角膜最薄点后表面高度、IVA、IHD鉴别诊断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和高度近视散光的AUC分别为0.685、0.816、0.822、0.736、0.773,均具有显著的鉴别诊断价值(P<0.05)。各指标联合诊断对两者鉴别诊断的AUC为0.922,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94.4%,高于任意单一指标检测。见图3、表5。
表5 各指标检测对高度近视散光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鉴别诊断价值
图3 各指标检测对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和高度近视散光鉴别诊断的ROC曲线
圆锥角膜作为一种严重致盲性眼科疾病,其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角膜出现向前锥状突起,导致不规则散光及高度近视,但在发病早期容易与近视、散光、弱视等疾病混淆,难以检出[9,10]。随着疾病的进展,晚期圆锥角膜患者会出现角膜后弹力层破裂而引起急性基质水肿,水肿消失后形成瘢痕组织,导致视力显著下降[11]。因此,早期诊断筛查圆锥角膜并指导临床实施角膜屈光手术对缓解患者病情、改善视力具有重要作用。
角膜地形图检测是诊断圆锥角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有学者指出[12],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地形图可通过180°旋转式扫描获得2.5万个真实高度点,且不受轴位、方位的干扰,精准测量角膜表面高度,与既往传统角膜地形图仪相比更具精确性和重复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患者角膜最薄厚度低于高度近视散光组和参照组(P<0.05),且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患者角膜最薄点前表面高度、角膜最薄点后表面高度、IVA、IHD均高于高度近视散光组和参照组(P<0.05),提示亚临床期圆锥角膜与高度近视散光患者角膜地形图各指标存在差异,可通过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检测各参数指标进行鉴别诊断,这与胡启迪等[13]研究结果相符。罗毅等[14]研究也指出,临床期圆锥角膜组、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近视散光组患者的IVA、IHD、角膜前后表面高度检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指出IVA、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对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鉴别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本研究结果与之相似。本研究显示,角膜最薄厚度、角膜最薄点前表面高度、角膜最薄点后表面高度、各指标联合诊断对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高度近视散光,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VA、IHD对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敏感度、特异度均显著高于高度近视散光(P<0.05)。这是因为IVA、IHD主要反映角膜的对称性及规则性,而高度近视散光患者角膜曲率增高多为对称分布,IVA、IHD变化不大,但两者可作为筛查圆锥角膜的重要指标之一[15,16]。
为进一步分析不同参数指标对亚临床期圆锥角膜与高度近视散光的鉴别诊断价值,我们绘制了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和高度近视散光鉴别诊断的ROC曲线。结果显示,在单一指标检测中,角膜最薄厚度的AUC、特异度均为最小,分析其可能是由于高度近视散光患者的角膜厚度变异较大,部分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最薄厚度与高度近视散光相近,说明单一应用角膜最薄厚度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另外,角膜最薄点后表面高度、角膜最薄点前表面高度在单一检测指标中AUC最大,分别为0.822、0.816,提示与高度近视散光比较,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前后表面的形态变化最为明显,是筛查圆锥角膜的重要敏感指标。隋瑶等[17]研究也指出,在采用Pentacam和Orbscan对圆锥角膜进行诊断时,Pentacam中最敏感的指标为角膜最薄点前、后表面高度,OrbscanⅡ中最敏感的指标为角膜最薄厚度和角膜最薄点后表面高度。通过对各指标联合诊断分析发现,各指标联合诊断对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AUC为0.922,高于任意单一指标,证实了各指标联合诊断对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和高度近视散光的鉴别诊断价值最高,是鉴别诊断高度近视散光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最佳方式。
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是眼科临床常用的检测仪器,目前关于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鉴别诊断高度近视散光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结果证实了高度近视散光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地形图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为临床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有效的、客观的指导依据。
综上所述,高度近视散光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地形图参数差异明显,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且综合Pentacam各参数指标联合评估有助于提高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