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与实践

2021-08-05 09:21寿伟义李国成
职业时空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高职院校

寿伟义 李国成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质培优关键在教师。各高职院校必须明确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目标,反思存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高职院校教师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仍存在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质量欠缺、标准不清晰等问题。新时期必须坚持以“四有”教师培养为目标,以师德为先,以引培并举、校企双栖、多元组合、创新机制为重点,打造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关键词:提质培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职教育在经历了从零开始到占据高等教育体系“半壁江山”,从“示范”到“优质”和从“层次”到“类型”的三个阶段后,已经迈进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1] 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该计划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提出了职业教育领域改革与发展的10项主要任务和27条重要举措和56项具体任务。

一、《行动计划》中教师发展任务

2021年1月教育部下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任务(项目)承接情况的通知,通知显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承接了40-45项具体任务(西藏24项),将预计投入3074.5亿元经费。

《行动计划》中56个具体任务第2、3、4着眼于思政教师、班主任队伍建设。另外还有12条直接涉及教师专业发展任务(项目),预计投入460.6亿元经费,基本每个省都承接这些任务(见表1)。充分體现了教师是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是提质培优的关键所在。教师发展任务包含教师素质、教学能力、课堂教学、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教学团队、在线课程、出国研修等教师发展的各方面。

二、高职院校专任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提质培优”的目标就是要努力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只有办好更高质量、特色突出的职业教育,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认可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两种不同教育类型。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教师是关键,课堂是主阵地。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数量不足、结构欠合理、质量欠缺、标准不够清晰等问题。[2]

(一)专任教师数量不足

教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在数量与质量上都要满足学校发展的基本要求。通过多年的实践国家对高职院校生师比作了要求,即生师比18:1。教师数量不足会导致教师忙于教学工作,导致教师缺少教学反思、实践锻炼、社会服务、教育教学研究、教育培训的时间,影响教育教学能力、实践技能的提升。从教育部2015-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来看(表2),专任教师的增长幅度每年都低于学生的增长幅度。特别是2019年高职扩招116万人,学生的增长率比专任教师增长率高出10多个百分点。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高职院校生师比高达19.24:1。随着2020年和2021年高职每年100万扩招任务的完成,扩招带来的教师数量上缺口将更加凸显,生师比将还会升高。而教师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科学合理的补充教师数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二)专任教师结构不合理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学生培养目标和普通高等教育有着显著差别,主要是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摇篮。产教融合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的“双师型”教师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石。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指出:“职业教师既要有产业界技术技能杰出人物之经验,又要有普通教育之学术,再拥有实用技术之教法”。[3] 2018年我国高职院校专任教师49.8万人,“双师型”教师占比39.7%。距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一半以上还有较大差距。[4]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高质量发展。专任教师结构不合理还体现在职称结构需一步优化,从2015-2019年全国高职(高专)专任教师职称结构来看(表3)。专任教师职称结构仍呈现“尖项型”,高级职称数量偏少,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仅占4.5%左右,明显偏低。

(三)专任教师能力欠缺

职业教育是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结合最紧密的教育类型,随着我国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产业发展不断升级,新业态、新技术、新规范、新职业不断涌现。从整体上看当前教师队伍还无法满足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

首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师来源主要来自高校毕业生和企业技术人员,这两部分人员表现出两个不同的方面,即会理论教学的实践能力不足,有实践能力但理论教学能力弱。其次,社会服务能力不足。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职能之一,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的提升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八大主要发展目标之一。根据各高职院校质量年度报告(2019)“服务贡献表”中的技术服务到款额分析,无论是横向的社会委托服务还是纵向的政府购买服务,都有3/4的院校不到100万,而且半数院校在10万元以下。横向和纵向技术服务到款额为0的院校分别占到四成和二成。[5]再次,创新创业指导能力有待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已经从传统的单纯“就业教育”向“就业创业创新教育”转型。[6]我国当前整体就业形势严峻,供需结构矛盾突出,高职院校的教师开展就业和创业指导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据麦可思—中国2014-2018届大学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显示:2018届高职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比例为3.6%,较2014届下降了0.2个百分点。

三、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队伍建设实践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是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一所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以服务杭州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办学定位。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四有”教师培养为目标,以师德为先,以引培并举、校企双栖、多元组合、创新机制为重点,打造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4名,省级教学团队1个。作为一所办学刚满十一周年的高职院校,在浙江省教学业绩考核中近三年连续 A 等(优秀),2020年2个专业群成功入选“浙江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名单”,学校正式进入双高建设新阶段。

(一)以德为先,实施师德师风引领工程

“四有”好老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提出的,从思想素质、道德行为、学识能力和师生关系等方面界定了“好老师”的基本标准。杭科院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实施细则》《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管理办法》,强化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每月发布政治理论学习材料,保证政治理论学习40课时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教师政治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水平。强化师德师风检查考核,开展多形式的师德师风及警示教育专题培训,组织师德师风年度专项考核,在评奖评优、岗位聘任和职称评聘中,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度。1928年由陶行知亲自指导创办的浙江省湘湖师范学校是学校重要办学渊源, 学校以“德业兼修 知行合一”为校训,教师培养中还充分体现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师观。

(二)引培并举,加强高层次人才建设

高层次人才缺乏是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19年学校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若干意见》,分析现阶段学校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确定了学校人才工作基本原则,坚持党管人才与分类施策相结合,坚持高端引领与改善结构相结合,坚持全职引进与柔性用人相结合,坚持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坚持待遇留人与事业留人相结合。提出了未来三年的总体要求,明确提出未来三年(2020-2022)投入 3000 万元经费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出台配套文件《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柔性引进人才管理辦法》等文件将人才强校战略落到实处。对高层次人才实行一人一策、一事一议,强化合同管理和考核激励。外引的同时加强校内教师的培养,以推广先进教育理念,探究教育教学改革,服务教师专业发展,搭建温馨交流平台为目标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出台《教职工培训进修管理办法》规范了培训进修形式、内容、要求和经费保障。

(三)校企双栖,提升教师“双师” 素质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首先,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做中学”方为真学,学校拥有智能制造技术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与企业共建家“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近20个,每学年有200名左右教师进行业、企业实践锻炼,提升教学实践能力。其次,成立产业学院,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深化与西门子、广联达、海康威视、国博中心等企业的合作,重点打造“智能制造学院”“数字建筑学院”“数字安防学院”和“杭州国际博览学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优化双师结构,提升双师素质。第三,实施三大提升工程,即师德师风建设工程、中青年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高级职务(职称)人才工程。分层分类培养,提高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最后,加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打造市级上技能大师工作室10个,以点带面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四)多元组合,打造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攻坚战的核心,是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学校开展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研究与实践。以申报、考核、认定的方式进行项目化建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目标,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由知识与技能互补的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能工巧匠组成,能运用创新性的思维探索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教材与教法改革,推动课堂革命的团队。在建设流程上,按申报—立项—建设—中期考核—再建设—评估验收—确定的创新方式,加强建设过程的服务指导、强化过程评价。在校内培育建设的基础上,打造省级以上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2 个。

(五)创新机制,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积极性

学校重视制度创新,不断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教科研考核、激励分配等制度,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积极性。2014年起浙江省将高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权限下放给学校,学校按照“自订标准、自主评聘、自主发证”的要求不断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实施办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实行分类评聘,分类制订评聘业绩要求,从教学业绩、项目研究、论文论著、团队建设、奖项荣誉等方面作出规定。进一步破除唯课题、论文作为评价标准,体现高职教育特点。把学校事业发展迫切需要的工作列入了业绩要求,明确教科研获奖、教学能力比赛获奖、指导技能大赛获奖、课程资源建设等可视为达到省部级、厅局级课题或低一级期刊论文、核心期刊论文。为增强代表作送审结果的客观性,送审结果采用赋分制。设立直聘条件,达到相关要求可直接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制定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量化计分标准(试行),申报人员量化计分情况将作为评聘的重要依据。通过制度创新更好发挥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激励导向作用。

四、结语

当前职业教育正处在爬破过坎、提质培优的历史转折时期,各高职院校必须明确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目标,反思存中的问题,探索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构建中国现代职教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鹏.“双高计划”的治理逻辑、问题争论与行动路径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 (03):126-131.

[2] 王宏兵,华冬芳.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提质培优:新要求、新挑战与新路径[J].职教论坛,2020,36(11):88-93.

[3] 李国成,寿伟义.1+X证书制度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河北职业教育,2020,4(01):106-108.

[4] 晋浩天.“职教二十条”释放了什么信号[N].光明日报,2019-02-20(8).

[5]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 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06.

[6] 谢列卫,任红民,吴建设.陶行知教育思想与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 (07): 63-68.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发展高职院校
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