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能力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圆锥式六维一体”能力模型

2021-08-05 08:19刘源门保全
职教论坛 2021年7期
关键词:双师双师型院校

□刘源 门保全

2019年国务院提出“改革高职院校办学体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今年大规模扩招100 万人”[1];2020年5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院校扩招200 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2]高职院校进入大规模扩招期,引发高职教育“生源之变、教学之变与建制之变”[3]。高职院校扩招并非是教育内部的升学问题或是生源问题,而是更为宏观层面的国家战略需求问题,即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4]。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启之年,多元化生源结构、个性化学习需求、扩大就业稳就业、更大规模扩招等新情况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赋予了新要求,尤其是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短缺,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5]。高职扩招背景下,提高“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建立科学化“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势在必行。

一、高职扩招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双师型”教师培养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既关系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也关系到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质量。高职院校百万扩招后,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技能水平和育人水平、队伍结构都提出了新挑战。

(一)复合型生源结构对“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提出新挑战

教学能力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立身之本、立业之基,是高职院校教学活动有序运行、有效运转的关键,也是“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功。随着高职院校扩招,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成为了高职院校扩招对象。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这三类人群背景和能力多元[6],加上原有中职院校毕业生和高中毕业,高职院校扩招后的复合型生源结构特点凸显出来。复合型生源结构对“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提出新挑战,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是新生源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学习态度都较传统型生源发生变化,如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成为“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要思考的问题;另一方面是面临生源结构、资源环境等将明显变化,社会成员生源比例上升,资源供给压力增大,教学实施与教学管理难度加大等现实问题[8],如何改进方式和教学方法成为“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转型的关键。

(二)多元化专业需求对“双师型”教师技能水平提出新挑战

高职扩招后生源结构变化,特别是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他们相对应届中职生呈现出年龄偏大、就业压力大但是技能提升要求高、专业方向需求多元的“一体两元”矛盾统一体特点。比如退役军人,有的军人在服役期间接受过军队组织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例如通信、机械、工程、医疗等职业领域,具备一定职业技术能力水平,但是退役后希望将原有职业技术与市场专业相结合,形成“融合式”专业技能。相对于传统人才市场的专业需求,高职扩招后专业需求更向市场靠近、向产业靠近、向企业靠近。同时,这类扩招对象人群,学习基础厚薄程度存在差异,接受职业教育及培训能力素质存在高低,这些对“双师型”教师技能水平提出新挑战。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是“双师型”教师需要根据多元化的专业需求和差异化能力素质,需要不断升级更迭自身技能水平,另一方面是“双师型”教师要在技能迁移和生成上下功夫,帮助学生获得技能后,能够依托该技能,实现自我技能的再生成和自我技能水平的再创新。

(三)新兴类就业指向对“双师型”教师育人水平提出新挑战

2020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提出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供给侧结构改革带来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改革,产业转型升级是体系工程,但是人力资源是该体系的基础,从人力资源需求结构上看,在全社会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结构上,低技能型劳动者的需求量将逐渐萎缩,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将进一步走高[8],从人力资源训练程度来看,新的行业和职业不断产生,要求有大量的经过训练和再训练的技术技能人才”[9]。随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继续深入,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战略定位与发展的需要,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所列举的“经济和社会重点领域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9 类对象,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于构建新格局、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服务于扩大和稳定就业的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扩招后学生就业的新指向,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新需求要求与之相符合的育人水平,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育人水平提出新挑战,主要表现是按照“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要求来增设新专业,提升育人水平。

(四)支持性建设举措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提出新挑战

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实现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展显著的建设目标。2014年6月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发布,在该规划中提出要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从教师资格制度、用人制度、培养和培养制度进行了规划,争取到2020年能实现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发,在方案中对“双师型”教师建设的数量规模作了进一步明确,并提出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从招聘、布局结构、教师实践、培训轮训等方面列举了具体化措施。2019年8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这些国家政府层面的政策性建设举措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提出新挑战,主要表现为需要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能力过硬、素质全面、规模适当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圆锥式六维一体“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模型的构建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为应对高职扩招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加快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提高“双师型”教师培养质量,关键在于厘清“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构建“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模型。

(一)“双师型”教师内涵

“双师型”教师概念是于1999年6月提出,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建设推进,“双师型”教师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拓展。“双师型”教师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资格证”构成的“双师”,“实操经历与经验”+“实际教学经历与经验”构成的“双师”,“理论教学能力”+“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构成的“双师”,《实施方案》中指出“双师型”教师要具有的能力包含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本文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界定为:在高职院校中能组织理论课教学和技能训练实践,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和必要的实践技术技能,具有一类以上技术技能资质,联合行业企业协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教师。

(二)圆锥式六维一体“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模型构建基础

1.理论基础。核心能力是“双师型”教师能力中起主要作用和决定作用的能力集成,判断教师核心能力,需综合考虑社会和时代发展对教师职业的要求、教师职业的职业属性以及教育实践中教师的表现[10]。圆锥式“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模型构建来源于系统论和洋葱模型的思考,系统论要求不能孤立考察系统的整体性,而是在部分、层次、结构、功能、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来考察整体性,圆锥式“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模型从整体构建视角出发,构建整体性模型。洋葱模型是基于岗位胜任力建构的基本模型,类似于洋葱形状从内到外依次展开,内部核心为动机,然后向外依次展开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技能,圆锥式“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模型建构主体对象是“双师型”教师,教师的个性、态度、价值观等心理学因素成为构建的基本元素之一。

2.实践研究基础。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讨论主要集中在教学能力、认定标准、职业能力、综合能力等方面。有的学者认为高职“双师型”教师岗位职业能力包含教学、科研、服务三大核心能力,涵盖“课程开发、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科研运用、科研方法、科研反哺、技术研发服务、技术运用服务”9 个子类23 项能力[11]。有的学者指出“双师型”教师要具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国际交流合作能力6 个方面”[12]。有的学者指出“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应该“更加看重内涵,更加看重教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讲授实践课程的教学能力和技巧等多种能力的交融”,是一个能力交融式模型[13]。

3.现实基础。圆锥式“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模型构建现实基础有三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发生变化,应用性和职业化的要求更高。二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政策要求,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所提出的建设目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所提出的具体措施,以及《实施方案》中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三是调查访谈结果。笔者调查和走访河南省教育主管部门和省内外多所高职院校,访谈30 余名高职院校领导、专家以及80 余名教师和学生,通过关键词抽取及归类,提取16 个核心能力高频概念词汇(见表1),16 个高频词汇作为建构能力模型的现实依据。

表1 “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高频词汇统计表

(三)圆锥式六维一体“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模型基本框架与内容

1.基本框架。高职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模型是一个系统化、体系化框架,参照洋葱模型和高职“双师型”教师岗位职业能力,构建圆锥式“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模型(见图1),即为目标导向下六维一体化核心能力模型。

图1 圆锥式六维一体“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模型

圆锥式“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模型基本结构有三大部分组成,分别为目标导向、核心能力面和能力基础面。目标导向是动态导向,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求和高职扩招背景下对“双师型”教师提出的现实目标进行确定和动态更新。核心能力立面是圆锥式“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模型的主干部分,六个能力相辅相成,共同指向目标导向,共同支撑起核心能力框架,该立面包含六大能力,分别为思想政治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造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心智决策能力。能力基石面是“双师型”教师所具备的生理和心理能力素质,包括良好心理状态和健康的身体状态。

2.基本内容。圆锥式“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模型是高职扩招背景下,以“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力素质整体性提高为目标,在身心素质健康的能力基石面上,构建六维一体化核心能力模型。

(1)思想政治能力。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14]在高职扩招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在面对复合型生源结构、多样化人才需求前,不仅需要良好的学识和专业技能,最根本的是需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特别是在国家供给侧改革正在深入、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建构新发展格局的当下,“双师型”教师思想政治能力的建设是践行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15],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举措和落脚点。

(2)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要提高“双师型”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高职扩招背景下两者逐渐形成相辅相成、“一体双翼”的关系,在整个核心能力素质模型中两者同等重要、互为犄角。高职扩招背景下“双师型”教师教育教学发生较大变化,学生学习动力、学生学习态度和学生学习效果都发生了变化,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实施完全学分制和先前学习认定制度,借力人工智能,开发职业教育慕课,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制度[16],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将逐步引入高职院校教学中,“双师型”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包含内涵更加丰富,不仅包含与课程相关的课程开发、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能力,教学组织、教学实施等基础性教学能力,更需要突出服务于技术技能人才,比如新型职业农民、海洋人才、新型服务人才等的教学设计能力。“双师型”教师区别于其他类型教师重要指标在于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需要具有较为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和技术用于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还需要具备在此技能上的技术和技能研发、拓展,并进行技术再生成和技能再转化。

(3)创造创新能力。“创新”是在笔者调查访谈中频次最高的词汇,它是一个人从事创新活动、产生创新成果、成为创新之人所具备的综合素质[17],是改革和发展的第一动力。2019年、2020年高职院校扩招百万本身就是推进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项举措,“双师型”教师作为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实践者,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中也提出要创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创新团队的建立需要参与创建的教师要具有创新能力。同时“双师型”教师创造创新能力也服务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理念升级和更新,服务于教学组织实施和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服务于专业技术实践的运用和研发,服务校企联合的组织和开展。

(4)团队协作能力。高职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组织和实施正在积极进行改革,团队合作、行动导向、目标导向、核心课程、模块式教学成为教学改革重点。原有“单打独斗”的传统、简易化模式被校企联合、校企双向协作和合作的新型模式替代。因此,“双师型”教师需要在自我知识和能力间进行素质结构化重排,需要在与其他类型教师寻求广泛的技术技能合作以发挥团队效益,因此团队协作能力必不可少。同时在协作合作基础上,“双师型”教师能够通过自我和团队认知加工,对信息进行处理优化,整合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符合就业趋势的新技术技能。

(5)心智决策能力。心智是人们用于描述、预测和解释外部事件的一种认知结构,是思维模式的体现,帮助人们做出决策并启动决策的自动模式或控制模式。随着认知科学、脑科学和心理学的融合探索,学习和记忆是重要的脑高级功能,神经可塑性是学习和记忆的基础[18],大脑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可以实现自我重塑,神经自我重塑能影响人们的决策能力,教学者与教学对象间关于大脑的机制链接的提升具有前瞻性,对双轨决策模式具有影响力,因此基于心智双规模式的心智决策能力能帮助“双师型”教师做出合理化的教学设计,实施精细化专业实践和效益化团队协作。

三、基于圆锥式六维一体核心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在《实施方案》中明确为:构建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为主体、产教融合的多元培养培训格局。“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不仅包括构建教师队伍法律制度体系、科学设置认定标准、建设培训保障体系、多元合作培养,创新培养模式等建设路径[19],还涵盖政策保障、制度保障和资金保障等多元化保障体系”[20]。高职扩招背景下,根据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圆锥式六维一体核心能力模型,建构组合型、多通道的融合式培养路径。

(一)建立组织教育、自我教育的双通道培养路径,夯实思想政治素质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要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要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而思想政治素质是“双师型”教师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思想认知基础,通过组织教育、自我教育的双通道进行培养路径的优化。一是抓好思想政治培训,思想政治培训是加强党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的有效举措,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抓手;建立师德师风长效监督和培育机制,结合主题性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为“双师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奠定思想政治基础。二是抓好职业规范培训,从教育职业自身特点、特征及成长规律出发,组织规范性培训,依据各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人员比例、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经验结构的现实条件,组织学习与高职院校教师相关政策法规,组织教师教学法、教研法研究讨论,从职业需求、职业生涯发展、职业规划角度进行培训。

(二)建立项目主导、校企协作的项目化培养路径,提升团队协作意识

项目思维,最早被运用于商业开发和商业合作中,20世纪90年代,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和推进,项目思维被引入高等教育理念中。项目思维主要特点是全程管理与精细化控制,以项目建立到项目完结为周期进行组织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中引入项目思维,以项目为导向,以新农业人才需求为例:根据国家发布的《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和《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职扩招培养高素质农民有关工作的通知》,依托国家政策扶持,可将“帮扶新型农业人员”作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项目”,以农业专业技能为技能培训需求基础组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项目化团队,对接精准扶贫,提供技术技能指导。同时以项目划分具体岗位,以项目为师,组织分析和预判,提出项目化培养方案,提升自身项目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以项目为基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校企联合、校企合作、校企同步的联合式培养机制,发挥行业企业的技术技能优势,打通“项目”与行业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提升“双师型”教师的岗位实践能力。在高职扩招背景下,积极扩大项目导向视野和范围,逐步形成“外籍专家+企业专家+高职院校教师”的国际化、专业化和本土化的项目格局,发挥项目和企业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中“穿针引线”的作用。

(三)建立内培为主、外培辅助的组合式培训路径,聚焦形成教专合力

各所高职院校具有各自的特色学校、特色专业,教师管理部门也熟悉本单位“双师型”教师的岗位能力、专业技术、业务水平等情况,依托各自高职院校本体组织内培为主、外培为辅的培训具有一定优势。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培训,依托打造匠人工程和工匠之师工程,利用高职院校专业知识储备优势,组织“双师型”教师培训,制定年度和当季培训计划,开设培训辅导专班,组织好大学、企业和社会教学资源,成体系、成规模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二是跨学科知识培训,利用互联网资源优势,开发“双师型”教师在线教育平台,多渠道组织“双师型”教师知识拓展培训,以跨学科知识为主要培训内容,比如脑认知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拓展“双师型”教师知识储备,为帮助了解学生心理变化,促进向科学育人、以学定教的教学改革方向推进。三是技术资质培训,联合高职院校所在省份人力资源技术资质认证主管部门,对接1+X证书制度试点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需求,结合高职院校年度人才学历、技术资质进修计划,安排“双师型”教师参加国家、省、地市组织的各类专业技术资质培训、进修和“回炉”再训练,帮助“双师型”教师再获得1-2 项技术资格认证或者低级向高级证书的申领。四是技术技能培训,高职院校在内培外培基础上,全面贯彻落实《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双师型”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积极投入校企共建职业技术师范专业能力实训中心的建设,积极建设“双师型”教师技术技能培训和实践基地。

(四)建立内外统筹、动态跟进的融合式培养路径,激发教学创新活力

《实施方案》中对教学创新团队的建立、建设和目标建设数量、建设层次进行了规定,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核心因素是提高双“双师型”教师创新意识,而科研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双师型”教师创新意识培养中两个重要因素。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内外统筹方式,依托进口博览会、人才交流会、主题展览会等渠道,将产业创新能力请进来;贯彻落实教学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抓住学习国际“双元制”职业教育先进经验的机会,将国外教育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先进理念、技术请进来;加强境内境外之间、行业企业之间的校企、校校动态合作,动态跟进高新技术发展潮流和趋势,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科研创新资源引入到具体的产业、行业和企业之中。建立技术革新、技术创新、科研创新等专项科研帮扶和立项计划,建立动态师资任用、聘用和续用机制,建立动态考核、考察和评定机制,激发“双师型”教师创新活力。

(五)建立身心同步、心智塑造的双轨式培养路径,强化理性决策能力

高职扩招引发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新一轮变革,也引发身处变革中的“双师型”教师的身心素质变化,建立身心同步、心智塑造的双轨式培养路径,塑造良好心理素质,构建和谐心理状态,是应对变革之局的有效措施。一是组织心理素质培训,定期组织“双师型”教师进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比如团体心理训练、心理适应性训练、压力对抗性训练等,组织学习心理学科知识,开展心理咨询师技能培训,依托心理培训强化“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抗压能力。二是建立心理援助机制,依托高等院校区域化专业学科优势和资源配置优势,建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心理援助的电话平台、网络平台和面询平台,组织定期心理测评,掌握心理状态,建立“双师型”教师身心动态数据库。三是构建“双师”职业心锚,神经结构在人头脑中的自动反应系统或者为自动运行模式,称为心锚。组织无领导小组训练、职业发展规划培训和心理职业意识训练,形成心智决策双轨式培训路径,合理建构“双师型”教师职业心锚。

猜你喜欢
双师双师型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