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期,高师只有培养具备过硬核心素养的美术师范生才能与时代同步发展。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培养美术师范生核心素养展开讨论,论述培养美术师范生道德素养、专业技能素养、人文素养、能力素养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高师 美术师范生 核心素养 培养路径
核心素养是指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和社会资源 (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当前,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各界研究的热点。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一种能力的发掘。这种能力能够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进而成长为对个人和社会都有价值的个体。 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最新版本,对于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出五大内容,分别为“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和“美术表现”。要培养中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美术教师是否具备过硬的核心素养,因此,培养美术师范生的道德素养、专业技能素养、人文素养非常必要和迫切,其培养路径也至关重要。
一、美术师范生道德素养的培养路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美术师范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是核心和基础,其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未来发展。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具有正气,注重教书育人,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对自己严格要求的教师,才能胜任教师这一神圣伟大的职业。培养美术师范生的道德素养,如果只是对他们一味地说教和高谈理论,其效果不会很明显,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可以和美术师范生日常的学习、课外活动有机结合,以达到“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的效果。
首先,道德素养的培养可以与课程相结合。例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献身艺术的艺术家或为艺术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艺术教育家为榜样,开展向“偶像”学习的主题活动,学习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蒋兆和等艺术家的精神和事迹,从而形成脚踏实地、不畏困难、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和良好品质。
其次,定期举办“我有一个教师梦”“我骄傲我是一名师范生”“我心中的三尺讲台”等主题绘画、演讲和征文活动,培养美术师范生的教师情怀,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
最后,邀请美术教育家、教育名师、优秀的一线教师和优秀毕业生开展“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名师成长心路”等讲座,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引导学生形成更高的职业追求,提高学生的师德师风。
二、美术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路径
专业技能是美术教师的一张名片,能轻松驾驭各项美术技能的美术教师更具教师魅力。美术教师经常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也往往能吸引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审美享受。美术师范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基本功,形成“一专多能”的专业素养,强化速写和简笔画训练,减少“高大上”的课程。可以增设一些与中小学美术教育密切相关的选修课程或者必修课程,例如剪纸等民间美术类、超轻黏土制作、艺术设计、综合材料、创意类等课程,以更好地与中小学美术课程接轨。
第二,定期举办师范生专业技能展览和比赛,激发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意识,形成“画笔不离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下苦功意识。
第三,以修学分的制度,激励和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多去美术馆、艺术馆、博物馆观看艺术展,或者邀请艺术家到高校开展讲座,开阔美术师范生的视野,培养他们求新、创新的意识。
三、美术师范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路径
一直以来,美术被片面地认为是一门“术科”,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美术理念及美术教育理念的更新,人们越来越重视美术的人文属性。在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中,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都偏重于人文素养的培养。美术教师只有转变只会技法的画匠身份,拥有广博的知识,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向美术教育家的目标迈进,才能更好地开展新时代的美术教学。
第一,很多美术师范生的人文素养偏低,距离一名合格美术教师还有很大的距离,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形成阅读的习惯。高校教师可以引导美术师范生阅读美学、文学、艺术史等方面的书籍,例如李泽厚著《美的历程》、李霖灿的《中国美术史讲座》,以及《达·芬奇传》《梵高傳》《徐悲鸿传》等书籍,都是可供学生阅读的优秀著作。不仅要培养美术师范生的阅读习惯,还要定期开展“朗读者”等读书交流活动,分享交流阅读心得,使读有所悟,读有所得。
第二,推荐美术师范生观看一些史料翔实、视觉冲击力强、制作精良的优秀影视节目,例如中央电视台制作的文艺类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宝档案》,纪录片《圆明园》《苏园六记》《龙门石窟》《故宫100》《中国玉文化》等节目,这些节目均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第三,定期举办文化类讲座,提升美术师范生的人文素养。例如“中国古代青绿山水画作品赏析”“书法与篆刻之美”“题材的象征意义——谈中国文人笔下的‘岁寒三友”“大俗即大雅——民间美术精品赏”“文化生态学视角下广西壮锦图案解读”等专题讲座,涉及美术史、美学、民族学、地方文化学等领域,跨学科、多视角的学习更有助于提高美术师范生的理论素养。
四、美术师范生能力素养的培养路径
高师美术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普遍存在“重技能,轻能力”的现象,造成培养出来的中小学美术教师不能很快适应教师身份和教师工作,往往要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对于美术教师而言,能力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能力、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控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在这里笔者主要以美术师范生的教学能力、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能力作为探讨对象。
(一)教学能力的提升
第一,为提高美术师范生的教学能力,要改变其轻视理论学习的态度,要重视教育学、心理学、美术教学法等理论课程,并引导学生在课外广泛阅读教育理论著作,使其懂得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进而少走弯路。
第二,引导学生观摩优质课视频。美术师范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向优秀的一线教师学习,不失为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快捷途径。例如笔者收集了全国优质课比赛的视频,在美术教学法课程教学中结合理论学习,使学生有目的地去观看。比如讲到美术教学方法这个知识点时,通过进一步观看视频,让学生去总结和思考:视频中这位教师具体使用了哪些教学方法和手段?这些方法和手段主要是解决哪些问题?你们觉得还可以使用其他更恰当的方法和手段吗?
第三,带领美术师范生去现场观摩中小学教学比赛,进而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一线教师如何开展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什么样的。这种效果比观摩教学录像更具直观性、更有效。观摩课后结合评课和观后感,进一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
第四,定期举办各种教学技能大赛。目前,很多美术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已经偏离了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目标,较为重视绘画技能大赛,而忽视了教学基本功大赛的开展。通过课件制作、板书板画、教具制作、教学设计、说课赛课等比赛,不仅可以以赛促学,还可以使学生清晰地形成“我是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的角色意识。
第五,形成“传帮带”模式。通过鼓励、组织美术师范生参加院系、校级、省级教学技能比赛,选拔、培养优秀选手,让这些优秀的选手通过比赛得到更大的提高,进而有能力给下一届的学生上示范课,起到带动的作用。同时,还需要经常将优秀的毕业生请回学校传授经验。
(二)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
现代教育观和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单纯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教学研究者。这要求在校期间就要培养美术师范生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的能力,从而为美术师范生成长为智慧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打下基础。
第一,教学中采用探究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培养美术师范生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美术教学法课程为例,将具体的任务分配给学生。例如布置学生去搜集本地区的美术教学资源及进行资源的开发,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美术课程,或者就某一个具体的教学设计展开评价和分析。还可以带领美术师范生开展教学专题研究,譬如“卡通画教学研究”“民族图案教学研究”“美术与语文课程融合教学研究”等,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第二,高师教师可以将培养美术师范生的教学研究能力和自身所开展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笔者将所主持的基础教育教学法研究基地专项课题“广西地区农村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和美术师范生的培养相结合,经常与学生分享项目研究的进展和成果,特别是在美术师范生实习期间,安排和布置学生带着项目研究任务展开实践,注重搜集研究成果,撰写项目研究小论文,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教学研究能力。
五、结语
总之,高师美术师范生的培养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与技能,尤其是传统的填鸭式、单一化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美术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探究更多、更优化的实施路径,以实现对美术师范生的道德素养、专业技能素养、人文素养、能力素养的系统化、全面化培养。
参考文献:
[1]蒋萌.《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研究[J].中国中小学美术,2019(06):25-27.
[2]瞿剑宛.新时期美术师范生的培养路徑探析[J].教育参考,2019(03):106-11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法研究基地校级专项课题“广西地区农村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XA201607)。
(作者简介:刘利敏,女,硕士研究生,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课程与教学论)
(责任编辑 徐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