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屏
【摘 要】随着高师音乐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我国各地方高师院校声乐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然而在高师音乐教育事业不断普及和发展的同时,声乐教学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学习能力、师资力量和教学模式等都是影响声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学生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和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强,师资力量匮乏以及教学模式安排单一等现状,提出了几点相对应的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13-01
高等师范院校在我国音乐教育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对优秀师资的培养有着重要贡献。近年来学校声乐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对声乐教育的素质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这就使得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学习能力必须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该与时俱进;课程安排必须得到科学合理的设置。但是,当前我国地方高师声乐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培养更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分析当前地方高师声乐教学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等,对促进高师声乐教学改革意义重大。
一、重视专业基础
音乐专业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由于个体差异,学生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地方高师院校在重视学生文化成绩的基础上,应该对学生的专业水平有更高要求。在保留传统的“专业+文化”的录取方式、参考学生联考专业成绩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招生、面试等择优录取专业素质好的学生。新生入学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声乐、钢琴等技能课的入学考试,让各项技能课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专业水平,便于各教研室及时调整教学课型、分配教学任务等。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在声乐学习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课后练习与课外舞台实践也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演唱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有些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差或者由于自身声乐基础不扎实,一旦登上舞台,心情紧张严重影响声乐演唱水平的正常发挥,音乐表现力大受影响。所以,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在课后勤加练习,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舞台实践活动,这样,学生能在课堂、课外对所学的专业知识全面巩固。对此,地方高校在每学期可组织多次的声乐学习考核,给每一位学生有多次上台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认识到并重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学习歌曲演唱的同时,除了掌握演唱技能外,还应掌握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蕴藏的文化底蕴和所表达的情感,作品相关内容所蕴含的深层含义等。除此之外,学校可组织各种歌唱的比赛,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近些年因为高校扩招,导致高师院校师资力量的严重匮乏,教师的课程任务加重,影响教学效果;在师资有限的情况下,地方高师院校的声乐课程出现了小组课、声乐基础理论课形式。以我校音乐学院为例,2012级音乐学声乐专业学生大一、大二开设声乐理论基础、大组课(20人左右)、小组课(8-10人),大三开设双人课,大三下学期声乐结业考试。这样解决了上课问题,但是针对性不强、不符合声乐教学和学习规律,影响教学效果。此外,许多声乐教师疲于应付工作量,没有充足的精力学习和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缺乏知识更新的渠道。因此地方高校应该在合理安排教师工作量的基础上,要有组织、分批次地安排教师外出交流学习,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通过“传、帮、带”等形式帮助年轻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增强师资水平。
四、合理的课程设置
根据地方高师人才培养目标及声乐课程特点,在师资有限的条件下,优化声乐课程。根据学生和教师情况,课开设声乐理论基础、声乐小组课和声乐小(单、双人)课等。声乐理论基础和声乐小组课可各开一学期,声乐理论基础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声乐理论知识,为声乐技巧的学习和提高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而且可以很好地避免教师教学的重复性,也解决了教师资源匮乏的问题。从大二开始开设声乐小课,加强有针对性的教学,增强教学效果。此外,参考声乐考试开设单、双、三人课等,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总之,高师高校提高入学难度,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校的生源质量,更是让学生们重视自身的基础素质,加强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水平,优秀的管理和教学就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整个高师院校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设置合理的声乐课程是声乐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所以,只有将这几方面结合才能完善地方高师声乐课程教学体系,达到声乐教学目标,促进高师院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宁.提高高师声乐教学实用性之探索[J].北方声乐,2011,(6):82-82.
[2]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
[3]肖兵.浅析高等师范声乐教学改革[J].艺术教育,2009,(6):120-120.
[4]肖黎声.声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5]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