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春妮 师新娟
(1.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神经内一科,陕西 西安 710065;2.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陕西 西安 710032)
急性脑卒中是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溶栓是当前临床治疗该病的常用治疗方式,阿替普酶是其中的常用药物,通过结合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对血栓进行溶解,使闭塞血管迅速再通,并使缺血半暗带形成延缓,进而改善患者病情[1]。但通过阿替普酶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展开治疗时,可能有会出血、过敏反应、癫痫等并发症发生,影响患者康复效果,因此需加强护理干预。预见性护理强调护理工作中的风险意识、超前意识,通过提前预见疾病治疗、康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再提前进行预防性护理,从而达到有效控制风险的效果[2]。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予以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5例。对照组男28例,女27例;年龄54~76岁,平均(65.01±3.56)岁;发病至入院1~4.4 h,平均(2.70±0.36)h。试验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53~76岁,平均(64.52±3.67)岁;发病至入院0.5~4.4 h,平均(2.45±0.34)h。纳入标准:经《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3]确诊为急性脑卒中者;发病至入院时间<4.5 h者;脑功能损伤体征持续>1 h者;脑部CT检查未见颅内出血者;自愿接受溶栓治疗、参与研究并配合进行签字者。排除标准:既往存在颅内出血、头颅外伤者;近3周出现过胃肠、泌尿系统出血,近7 d实施过动脉穿刺者;已经接受抗凝药物治疗者;发病时合并癫痫者;血小板计数<100×109/L,收缩压>185 mmHg,舒张压>110 mmHg,血糖<2.7 mmol/L者;存在活动性出血者;既往存在认知、精神、交流障碍等无法配合完成本研究者。此次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会审批。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通过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 KG ,S20020034)展开溶栓治疗:0.9 mg/kg阿替普酶,稀释处理后10.0%于60 s内静脉推注,剩余90.0%于60 min内静脉滴注。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予以预见性护理,收集既往病例资料,基于患者病情状况,分析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可能存在的并发症,予以预见性护理:(1)过敏反应的预见性护理:溶栓前精准配置阿替普酶剂量,并遵医嘱酌情调节滴注速度,加强溶栓期间症状、生命体征的密切观察,若见患者有过敏反应出现后,停止输注阿替普酶,及时告知医师,并遵医嘱通过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进行专业处理。(2)出血的预见性护理:溶栓前,评估患者出血风险,了解其风险程度,对于风险较高者,酌情将溶栓时间缩短;对发病时间不确定者,避免溶栓,并规范性、轻柔地进行穿刺,穿刺结束后尽量将压迫时间延长,减轻对患者黏膜组织损伤;溶栓时,动态监测患者血压,如果收缩压>185 mmHg,舒张压>110 mmHg,暂停溶栓;溶栓后2 h,指导患者绝对卧床,需更换体位时注重动作的轻柔性,避免猛急转头,并加强呼吸道护理,确保其处于通畅状态,同时予以排便指导,嘱咐患者避免用力排便诱发脑出血。(3)再灌注性脑损伤的预见性护理:溶栓起至24 h内,严密监测患者的意识、血压、呼吸等指标,客观评估患者原病情缓解情况的基础上,对24 h的出入量进行准确记录,并且予以饮食、饮水指导,使24 h出入量维持平衡。此外,若患者出现发热症状,需及时告知医师,并配合其通过物理方法进行降温。(4)血管再闭塞的预见性护理:溶栓过程中,予以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动态评分,每6 h予以1次凝血全套、血常规复查,定期对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进行监测,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管再闭塞风险,并遵医嘱予以阿司匹林干预。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过敏性反应、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血管再闭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病情改善情况包括超氧化歧化酶( SOD)、丙二醛(MDA)水平。比较两组神经功能与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4]、日常活动能力(ADL)评分。
2.1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出现过敏反应3例、出血3例、再灌注性脑损伤2例、血管再闭塞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36%;试验组出现过敏反应1例、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4%。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3.997,P<0.05)。
2.2病情改善情况 干预后,两组患者SOD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较高(t=19.726,P<0.05);而MDA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较低(t=20.625,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情改善情况比较
2.3神经功能与活动能力改善情况 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较低(t=24.676,P<0.05);而ADL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较高(t=27.902,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与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比较分,n=55]
预见性护理即超前护理,正式实施护理操作前,护理人员通过全面分析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见性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程序,从而规避、降低风险发生率[5]。
本文结果显示,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SOD较对照组高,MDA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ADL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提示预见性护理可达到有效预防并发症的效果,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病情,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活动能力。对于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常见并发症为过敏性反应、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血管再闭塞发生等,针对上述并发症,予以预见性护理护理,通过全面评估溶栓前、溶栓中、溶栓后存在的风险,提前进行预防性护理,再加强观察、规范操作的基础上,使并发症风险降低,并及时发现并发症前兆,再予以预见性处理,进而达到有效预防并发症的效果。通过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配合展开预见性护理后,使患者并发症减少,确保溶栓治疗程序顺利进行,在促使患者缺血脑组织血氧供应尽快得以恢复的基础上,减轻其脑组织损伤程度,有效改善患者病情,进而提升SOD水平,并且降低MDA水平。预见性护理不仅可有效防止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而且还能提升溶栓治疗效果,使并发症对患者病情康复的影响力减轻,进而减轻病情对患者神经功能、活动能力的影响,促进其神经功能以及活动能力及时康复。
综上所述,对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展开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病情改善,进而使患者神经功能、活动能力有效康复。但此次研究仅选取110例患者为对象,且观察指标有限,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需展开进一步研究,以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并发症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