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龙 王涛 冯学军
(1.西安市蓝田县人民医院,陕西 西安 710500;2.榆林市靖边县人民医院,陕西 榆林718500)
胆结石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是指人体胆囊内部出现结石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的疾病[1]。目前,胆囊切开取石术是临床治疗胆结石患者的新型方式,其治疗目的是在确保胆囊完整情况下,有效清除胆囊内结石[2]。但部分患者在经过胆囊切开取石术治疗后胆囊内依旧残留有少量结石,结石清除不彻底极易导致疾病再复发,对患者预后康复十分不利。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术后辅助治疗方式对胆结石患者而言非常重要。据相关报道[3],肝胆结石片是一种可直接作用于消化系统的利胆药物,其药物机制为有效溶解胆囊内部残留结石与胆色素等不易溶解物质,促使胆汁尽早排出,恢复肝肠循环,若将其作为胆结石微创术后辅助治疗药物,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本文旨在探讨胆囊切开取石术后联合肝胆结石片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及对结石残留率的影响。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我院及唐都医院行胆囊切开取石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95例,按照术后辅助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8)和试验组(n=47)。对照组男22例,女26例;年龄28~65岁,平均(50.39±5.11)岁;病程1~10年,平均(5.08±1.26)年;结石数量1~6个,平均(2.81±0.52)个;胆结石直径5.0~25.2 mm,平均(15.21±3.41)mm;单发型胆结石22例,多发型胆结石26例。试验组男20例,女27例;年龄27~68岁,平均(51.39±5.69)岁;病程1~11年,平均(5.34±1.30)年;结石数量1~5个,平均(2.56±0.48)个;胆结石直径5.7~25.8 mm,平均(15.73±3.69)mm;单发型胆结石23例,多发型胆结石24例。本研究内容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纳入标准[4]:均符合胆结石的相关诊断标准,且术前经CT、B超、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临床症状均为腹痛、胆囊壁炎症、发热等;无微创手术禁忌症;无凝血系统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内容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急性或慢性胰腺炎者;合并胆囊癌患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疾病者;术前诊断结石过大需提前行碎石治疗者;有手术禁忌症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胆囊切开取石术治疗,方法如下:予以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于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 cm处做一小切口,并探入腹腔内;切开胆囊底缝2根丝线,抽取5 mL胆汁为细菌培养,同时切开部分胆囊壁用作病理切片检查,利用取石钳等专用器械暴露胆囊腔,将结石取出,若结石过大应采取器械夹碎后分块取出;对胆囊腔反复清洗后,利用胆道镜探查胆囊腔内情况,确定结石取净后,用3.0丝线间断缝合切口,皮肤切口采用创可贴粘贴。对照组术后不采取特殊辅助治疗,予以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即可。试验组在术后联合肝胆结石片(四川旭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10073;规格:0.5 g/片)治疗,口服给药,3片/次,3次/d,在餐前30 min服用,连续服药30 d。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术后1 d和30 d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术后30 d结石残留率、并发症发生率(胆管损伤、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胆漏等)。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检测:分别在术后1 d和30 d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2 mL,常规抗凝离心后,采用全自动化分析仪进行检测,TBIL水平用重氮盐反应法检测,ALT水平用酶法测定。
2.1两组术后TBIL、ALT水平比较 术后1 d,两组的TBIL、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0.20,P>0.05);术后30 d,两组的TBIL、ALT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但试验组更低于对照组(t=2.09、2.94,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1 d、30 d的TBIL、ALT水平比较
2.2两组术后30 d结石残留率比较 术后30 d,试验组的结石残留率10.64%(5/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17%(14/48)(χ2=5.10,P<0.05)。
2.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出现胆管损伤3例、切口感染2例、胆漏2例、泌尿系统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20.83%;试验组出现胆管损伤1例、胆漏1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6.38%。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20,P<0.05)。
我院经过临床实践,在胆囊切开取石术后联合了肝胆结石片对患者进行治疗后,分析结果发现,试验组术后30 d的结石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术后联合肝胆结石片治疗能提高结石彻底清除率,预后效果良好。肝胆结石片作为一种纯中药制剂,其在溶解胆色素结石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可以通过调节游离胆红素及胆汁总红素等成分浓度来高效溶解肝胆结石,解除胆囊炎症压迫,进而抑制患者体内胆红素结石形成,并快速清除已形成的胆结石,确保患者胆囊内的结石得以彻底清除[5]。除此之外,肝胆结石片还能恢复胆盐的组成部分,抑制胆固醇分泌出沉淀结石,从而有效预防结石再次复发。
本文结果还显示,两组术后1 d的TBIL、ALT水平均有明显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0 d,两组的TBIL、ALT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胆囊切开取石术联合肝胆结石片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这是因为肝胆结石片药物成分内含有牛胆浸膏、吴茱萸、黄莲等名贵利胆药材,在术后给予患者服用可以快速溶解胆结石内含有的胆色素结石及胆色素—胆固醇混合结石,有效减轻胆囊炎症,加速胆汁排放量,促使患者肝肠微循环迅速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控制血脂水平[6]。而胆囊切开取石术能在不损伤患者软体组织的情况下有效取石,减轻肝胆内部炎症反应,从根本上保障结石彻底清除,为后续药物辅助治疗创造良好条件,因此在术后联合肝胆结石片治疗效果更理想。另外本文结果发现,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微创手术与药物联合治疗更能保障胆结石患者预后的安全。究其原因还是与胆囊切开取石术的“微小创伤”理念有关,此术式既能保留胆囊及其功能完整,又能准确取石,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其本身具有多种微创优势,外加术后采用肝胆结石片加持,两者优势互补,不仅能显著降低残石率,还能减少多种不良症状发生,进而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7]。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虽对微创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的疗效进行简要分析,但由于受样本数量、随访时间等因素影响,在探讨患者更远期的疗效及复发率方面仍有欠缺,因此希望将来有更多学者能大量补充研究数据、指标等,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详细、有效的参考数据,以便扩大临床受益人群。另外,关于肝胆结石片的用药剂量及方式,具体还应以临床实践与患者个体情况为主,以便降低患者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