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津杰
石蜡切片与HE染色是病理检验切片处理的主要技术手段,其处理效果对于临床诊断有着直接的影响,质量上乘的切片才是实现正确诊断的根本要求,尤其是在临床诸多重大疑难病理的诊断上,必须保障高质量的处理切片,才能获取准确诊断结果,成为临床诊疗的可靠依据。但在临床实践中切片处理质量差等问题始终无法避免,因此,本次分析意在总结病理检验中石蜡切片与HE染色的常见问题,并根据每个问题出现的原因探究针对性解决对策,以便提高石蜡切片与HE染色质量。具体来讲,本次选择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由笔者质控的约4 200张病理切片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其切片处理以及HE染色上存在问题及具体表现,并基于问题出现原因给出解决对策,以供参考与借鉴。
本次选择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由笔者质控的约4 200张病理切片作为研究对象。
1.2.1 石蜡切片的常见问题及原因 (1)皱褶及折叠,切片内部或者边缘出现组织重叠。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切片问题也有漂片问题,切片时如组织较硬,有钙化灶或者异物存在,切片刀不够锋利,均容易形成皱褶,蜡块冷却不足、较软也容易出现皱褶,漂片时水温过低,组织切片在温水中不能完全展开,也会形成皱褶。 (2)切片散开,漂片过温水的时候,切片向四周扩大,甚至整张切片破裂。该问题一般由于温水水温过高导致,或者由于组织脂肪较多,脱水不好,脂肪在温水中更容易散开。 (3)刀痕,该问题产生一般由于组织内含有较硬的成分,如果结石残渣,钙化点,肺粉尘沉积等,或者石蜡中有杂质,使切片刀形成缺口,导致镜下组织出现组织缺损的细小笔直纹路。 (4)切片不完整,需要诊断的病灶区域没有切出或切面不完整,会导致诊断困难或者漏诊。该问的题产生有以下几点,取材医生取材时,组织切面不平整,技术员包埋时组织没有按平,如一个包埋盒里有多个组织的,这一步显得尤为重要,切片时组织蜡块没有修到最大切面,这些方面都会导致切片不完整。 (5)筛孔与划痕,镜下出现很多大小不等的组织空洞,其内不见细胞结构,边缘不整齐。该问题是由于粗修蜡块的时候,修片进刀幅度过大,动作过快,使组织切面粗糙不平,或者出现切面多处发白,从而造成切片出现大小不一的空洞。 (6)切片厚薄不均或跳片,切片上出现肉眼可见的平行的厚薄不等区域或HE染色后出现明显的平行分布的深染或者浅染区。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切片机刀架卡位没卡紧;刀架变形,导致刀片夹不紧;蜡块包埋盒表面有多余石蜡,切片机蜡块夹头里有碎蜡,使蜡块没有夹紧;包埋时加蜡不足或过程中石蜡漏出,使包埋盒与组织相连不够紧密,或者形成空心蜡块;组织本身较硬及切片过快。 (7)颤痕,镜下出现比较密集的平行的裂纹,主要出现在胃肠道黏膜腺体、子宫内膜、淋巴结。该问题出现主要因为蜡块切片温度过低,组织发脆导致,切片速度过快,有时也会引起。 (8)组织发白,不能切出完整切片,该问题出现主要因为组织脱水不良,脱水良好的组织肉眼应该呈半透明状,如部分呈白色,甚至有水分渗出,说明组织脱水不良,没有石蜡浸入,缺少石蜡的支撑,难以切片。 (9)蜡块的水反渗,某些蜡块在较多水的冰盘上放置久了,会出现组织切面向外膨胀,发白,导致不能切片,该问题出现是由于组织脱水不足导致水反渗。 (10)秋冬季静电大,难以切片,由于秋冬季湿度很低,容易产生静电,静电会使切片难度大增,切片会相互粘附、邹缩成团,不能展开成片。 (11)蜡块内部组织周边出现或多或少的裂纹,主要因为某些石蜡质量问题,或者冷却过快,或者在石蜡没完全冷却的情况下强行把包埋模撬离,都会使蜡块内部形成裂痕。
1.2.2 HE染色常见问题及原因 (1)苏木精染色过淡,导致细胞核染色出现暗淡、苍白表现。该问题主要由使用苏木精染液中切片停留时间过短造成;分化时间过长;或苏木精存在过度氧化问题,导致染色能力受到影响,不符合使用标准[1]。 (2)细胞核有红色或棕色改变情况。该问题主要因苏木精染液有过度氧化情况出现,或在使用苏木精染色过程中切片返蓝不足,或是伊红染色问题导致细胞核被伊红覆盖。 (3)伊红着色过淡,该情况主要因伊红溶液pH值超过标准要求,也可因切片过薄,染色过程中蓝化液残留过度,或因在乙醇脱水环节停留过长时间。 (4)显微镜观察中切片有水珠,或肉眼观察有雾气,这种情况主要是切片在乙醇处理后未充分进行脱水,导致封固后水分无法排出。 (5)脱蜡后发现切片有白色斑点,该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烤片环节温度过低,烤片时间不足,切片未充分烤干;或二甲苯在切片停留时间过短;或二甲苯使用过久,导致脱蜡不完全[2]。 (6)苏木精染色过深,挤占细胞质位置。该类问题主要受三种情况影响,苏木精使用过程中分步骤处理时间过短;或切片太厚;或切片在苏木精染色环节停留时间过长;或苏木精pH值过高,细胞质共染。 (7)切片上有蓝黑沉淀物质出现,苏木精染色环节出现金属膜,附着在切片上。 (8)细胞质过染情况,由于染色过程中伊红溶液浓度过高;伊红染色后对切片进行乙醇脱水处理时间较短;伊红染色时间过长[3]。 (9)切片位于光镜时聚焦困难,封固过程中封固剂残留在盖玻片上。 (10)HE染色不均匀,有斑点或大面积不均匀存在,散布在切片周围,影响细胞核染色质的均匀分布。 (11)切片中出现裸核改变,这是一种有色素样点状晶体存在或黑色光滑细胞核存在情况,主要是因切片在封片前较长时间处于空气当中,导致二甲苯发挥干净,切片过于干燥[4]。 (12)细胞核呈灰蓝状态,由于染色过程中组织温度过高;或固定时间不充分;或石蜡过长时间的停留;或未充足固定后立即进行乙醇脱水处理[5]。
本次研究中统计了石蜡切片及HE染色中常见的23种问题,其中每种类型出现的频率不一致,但这23种问题对于临床诊断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在现有研究中也充分证明石蜡切片处理以及HE染色中切实有问题存在,尤其是染色环节,染色过深、过淡、不均匀情况频繁出现,严重影响最终染色质量,并干扰临床医生对病理的判断。本次研究中,对于每种问题的解决策略如下。
(1)出现皱褶及折叠,如是组织问题,如钙化灶,有时难以避免,如是刀片问题,则更换新刀位,如是漂片水温问题,则调节水温到适合温度,漂片时间适当,使切片能完全展开,漂片温度一般比石蜡熔点低10℃左右,但具体温度要根据自己科室作出微调。 (2)如切片散开,应该及时调节漂片机水温,使水温能够让组织展平,又不至于扩大或破裂,如是含脂肪组织较多,可以缩短漂片时间,或者不漂温水,以保证组织的完整性。 (3)出现较多刀痕时,应该更换新刀位,但对于某些组织,如钙化组织、肺淋巴结组织,难以不出现刀痕,建议在不影响诊断的情况下,可以酌情忽略。 (4)出现切片不完整,必须规范取材、包埋、修片这几个环节的操作,医生取材尽量使组织块切面平整,包埋时把标本按平,含有多块组织的,每块组织均要按平,粗修时要观察蜡块是否已经暴露出最大切面,必要时要对蜡块进行重新包埋。 (5)出现筛孔与划痕,在修片的过程中应把握好进刀的幅度,一般在粗修模式下,设置厚度为5~10 μm,在修片的最后再细修3~5刀,使蜡块切面光滑,尽量少出现毛糙及白点。 (6)出现切片厚薄不均或跳片,检查仪器的卡位是否卡紧,如果是仪器问题,如刀架变形、卡位不紧,应及时维修,包埋不牢固或者空心的蜡块应从新包埋,遇到较硬组织时,可以更换新刀位,稍微降低切片轮转速度,或者让蜡块稍微复温再切片,对跳片有比较好的改善,平时要注意保养切片机,以免碎蜡碎屑藏积使仪器卡位不紧。 (7)出现颤痕,可以用刚开始融化的冰盘作为蜡块的冷却台,此时温度接近0℃,再降低切片速度,能明显减少颤痕出现的几率,如用制冷台,应调节温度到0℃,但笔者建议用自己制作的冰盘冷却,效果更好。 (8)出现组织发白,应该从组织固定、脱水方面进行探讨,新鲜组织必须在离体后半小时内切开固定,固定时间足够,小标本固定时间大于8小时,大标切开本固定时间大于16小时,取材标本体积不能超过2 cm×1.5 cm×0.3 cm,脱水程序要摸索出适合自己科室的条件。 (9)蜡块的水反渗,蜡块不能在水较多的冰面上过长时间,可以在切片前3~5分钟再放到冰面进行冷却,基本可以避免该情况发生。 (10)秋冬季静电大,难以切片,此时可以增加室内湿度,购买专用的切片加湿器,或者改装家用加湿器,加装管道,引管到蜡块夹头旁,调节雾气的大小,使蜡块轻微湿润,即可除去静电影响,或者在冰面加水,使冰面湿润,也可减少静电影响,但切片时注意不能修片太多,一般前3~5张切片效果好,往后的切片会逐渐出现皱缩成团的现象。 (11)蜡块内部组织周边出现裂纹,如是石蜡质量问题,应该更换批次或者更换牌子,刚包埋好的蜡块,石蜡仍是液态,应平放在冷却台上自然冷却,不应快速置于冰水当中,待完全凝固后再分离包埋模,可明显减少裂纹出现。
(1)现苏木精染色过淡问题,应重新进行切片染色,延长苏木素浸泡时间,缩短分化时间,也可在染苏木素前把片浸泡在1.5%醋酸溶液中,调节切片的pH值,使苏木素对细胞核染色的针对性增强,同时可以降低细胞质的共染,其中1.5%冰醋酸也可以作为苏木素中冰醋酸的补充,可稳定苏木素的pH值,延长苏木素的使用寿命。 (2)出现细胞核有红色或棕色改变时,需要在染色前检查苏木精的质量情况,如果存在过度氧化以及变质等问题,及时进行更换,染色过程中必须经过返蓝液浸泡,保障蓝化时间充足。 (3)对于伊红着色过淡问题,染色前测试伊红溶液的pH值,伊红溶液pH值必须低于5,尽量控制在4.6~5.0之间,以便保障染色效果。但水溶性伊红pH值容易受外界影响,如醋酸的挥发,残余自来水的混入等,均会使伊红的pH升高,影响着色效果,可以更换为0.2%的醋酸化伊红醇溶液[6],在染伊红前先浸泡95%乙醇,同时,需要切片充分蓝化后,彻底清洁其中的弱碱性溶液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测量切片厚度是否太薄,避免乙醇脱水时间过长稀释其中颜色[7]。 (4)对于显微镜下观察切片有水珠情况,发现后将盖玻片拿掉,溶解封固剂,可在无水乙醇前添加一缸苯酚+TO/二甲苯溶液,取出残余水份,并连续将切片放置在新鲜无水乙醇中,脱水完成后进行再次封固。 (5)对于切片脱蜡后出现白色斑点问题,必须保障充分烘烤,除去切片中的水分;对于烘烤时间过长问题,切片可能出现脱落,后续处理无法补救;二甲苯脱蜡时间要充足,如出现脱蜡不完全,可以延长时间或加温,还需要定期更换脱蜡二甲苯,一般500 mL二甲苯处理500以内张切片为宜,此外,如果因二甲苯时间过长短导致斑点,可通过脱色、漂白重新进行脱蜡染色[8]。 (6)对于苏木精染色过深问题,如果因切片过厚导致,可重新进行切片;但并非切片过厚造成,则需要重新进行染色,缩短苏木素染色或者延长分化时间。 (7)对于切片上有蓝黑沉淀物质问题,需要在每次染色前认真检查与过滤苏木精,尽量使用处于半氧化状态的苏木精,避免产生金属膜。 (8)对于细胞质出现分化不足或过染问题,可通过缩短伊红染色时间,或者延长伊红后脱色乙醇的时间;若因切片过厚,则需要调整切片厚度[9]。 (9)对于切片位于光镜时聚焦困难问题,需要移出盖玻片,使用新的盖玻片进行重新密封,并严格检查切片密封效果,如果为密封方法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10)对于HE染色不均匀问题,细胞核染色不均多为固定不足引起,如外层细胞核染色正常,内层细胞核染色偏浅或灰染,应规范组织固定流程,使组织固定充分,细胞质染色不均,多数由于伊红分化时没有充分抖动,造成脱色不均引起,改成醇溶性伊红的染色程序,能有效的减少细胞浆染色不均的情况[10]。 (11)对于切片中出现裸核改变问题,先拿掉盖玻片,溶解封固剂,重新进入到脱水环节、封固环节,使切片处于湿润状态,避免其过于干燥问题[11]。 (12)对于细胞核呈灰蓝状态问题,从理论层面来讲,这种情况主要是因组织与石蜡没有充分接触,或在温度较高蜡液中停留较长时间,其中对于第一种情况,需要将组织用塑料包埋盒包装放置在冷空气内进行冷凝,冷凝后重新加热,融化石蜡;而第二种情况需要在组织固定良好情况下,重新进行脱水处理[12]。
综上所述,石蜡切片与HE染色作为临床病理检验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之一,对于病理检测结果质量的影响关系到临床诊断的科学性以及准确性,因此,面对当前石蜡切片处理以及HE染色问题频出的情况,本文对常见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针对每种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了解决对策分析,希望该问题能够引起医院以及临床的重视,在临床实践当中不断补充,总结丰富经验,科学应对石蜡切片处理以及HE染色中出现的突发情况,从而有效提升病理检验准确性[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