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琦
摘 要:在音乐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教学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并且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在小学音乐授课过程中运用好声势律动。将声势律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推动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
關键词:声势律动;小学音乐;多点渗透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将声势律动引入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掌握音乐节拍。并且让学生跟随音乐的律动,不断地融入音乐教学实践中。
一、声势律动的概念
所谓声势,主要就是人通过将身体呈现不同的姿势,从而得出声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第一,拍手。第二,跺脚。第三,拍腿。通过这些方式来表达人自身的情感。声势本质上就是将身体当作乐器,随着相关音乐的响起,通过不同的动作,可以实现对于音乐当中节奏的把握,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做出一定的创新。
声势律动的概念还是较为简单,不需要太复杂的技巧和方式,只需要做出相应的动作就可以完成。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只需要根据音乐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动作,就可以实现声势律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音乐。在实践教学中,许多小学生对于音乐学科还是十分感兴趣的,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于音乐的情感,实现学生对音乐兴趣的提高以及感悟的加深。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做出适合的律动动作,从而充分表达学生对音乐的情感。
二、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才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从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的目标。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声势律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入教学实践中,从而提升对学习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在听教师所播放的音乐时,可以即兴做出律动动作,从而表达自身对所听到的音乐的感受。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即兴肢体运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以多样化的方式表达自身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在音乐学科方面的综合素养。
3.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
教师在教学“声势律动”内容时,大多数学生主要是根据教师播放音乐节奏的快慢以及音量的高低不由自主地做出一些肢体动作。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学生在听到音乐时可以迅速正确地作出相应的肢体动作。
4.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初步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各方面基本能力的培养。而在小学音乐日常教学当中,将声势律动引入日常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各项基本能力,并且可以在课堂当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环境下完成学习,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声势律动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1.让学生实际体验声势律动
在当前环境下,教师进行教学不能只传授理论知识,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名曲《欢乐颂》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音乐中的节奏,先带领学生进行小节的打节奏拍手律动,然后让学生尝试通过动作打节奏,让学生感悟不同音乐之间存在的区别,并且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相关的肢体动作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2.将音乐教学与舞蹈有机结合
虽然音乐和舞蹈属于两个独立的个体,但是这两者之间又可以进行相互作用,实现相辅相成。音乐主要是采取声音的方式进行传递,而舞蹈则是通过肢体动作来进行表达。如果将这两者进行有效结合,可以创设更好的教学情境。
3.通过声势律动理解音乐当中的意境
音乐是构建意境的最佳方式,而要想构建相应的意境就必须加深对音乐的感悟,所以就需要学生将音乐意境与内心的感受进行有机结合。教师在日常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声势律动的方式感悟音乐意境,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