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振娟
摘 要: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应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小学阶段学生理性思维尚未成熟,多以感性思维为主,在这一重要因素作用下,学生大多是通过“体验式学习”参与音乐活动。一线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已意识到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性,但针对标题性音乐作品如何有趣、有效、有深度地实施教学仍需不断探索。
关键词:体验式;标题性;音乐欣赏;小学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解读
(一)何为“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音乐教学中的“体验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学生从感知到认知、从体验到概念、从理解到运用,参与主观能动性的音乐实践活动。通过“体验式学习”,逐渐培养音乐素养。
(二)标题性音乐如何提倡“体验式学习”
标题性音乐就是具有文字标题的音乐,是指用文字标题模仿、象征、暗示自然音响或带有情节性乐思(文学内容)的器乐作品。通常情况下,标题性音乐要求听众在欣赏作品前根据标题的提示,大致了解音乐即将要表现的形象,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展现的意境。標题性音乐通常都有明确的指向性,需要表达具体的音乐形象,这类作品对小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与接受。
二、标题性作品中“体验式学习”的模式
标题性音乐是利用程序设计的技巧所完成的音乐。音乐的内容在创作之前就已经以音乐以外的事物预先设定了。作品中的配器、结构、创作手法、主题思想非常明确,音乐形象生动明显,表现内容与标题相符。通过“体验式学习”调动多感官沉浸式体验、积累、提升,以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一)初体验——整体感知作品,初步体验情绪
标题性音乐作品经常使用与我们经验相关的音色,从而快速唤起我们的听觉。例如,《森林的水车》中水车转动的声音、《口哨与小狗》中的哨声与狗叫声、《杜鹃圆舞曲》中的三度鸟叫。这是学生体验的起点,学生在主动聆听、观看视频、律动等多感官活动中获得感性感受。初步感受作品的整体风格、主题思想等,并对作品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在初体验中得到多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审美意识。
(二)细体验——探究音乐要素,进入理性感知
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图谱或符号类的学习,细致感受作品的音乐要素、表现方式。在多感官的不断体验中进入理性的感知理解,并通过多种方式表现作品。例如,《野蜂飞舞》是用一连串快速而短促的音符所构成的旋律来比喻大黄蜂飞行的线条,而《打字机》基本上也是以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来比喻打字者熟练的指键动作,因字句有长短,所以音符节奏有长短,此外还不时听到三角铁之类的清脆敲声,这是模拟每一行在打到最后六个字母的范围内时机械式打字机所发出的警示声。
三、标题性作品中体验式教学的策略
路德维希 · 维特根斯坦在《文化与价值》中提出:体与情含于音乐之中,知其乐且感与行,继而生情。 行动得以运转的基本条件不仅是外部的语言指导,还有非语言的、过程的、意会的、潜意识的行动和认识,身—脑—心—身体—情感的系统一并融于行动中的认识。因此,对标题性音乐在实施体验式教学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目标确定符合逻辑
音乐作品的三维目标之间要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有机结合的逻辑关系。确定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紧抓作品音乐形象,始终明确主线。例如,柴可夫斯基的《花之圆舞曲》的三维目标的设置:(1)在聆听、律动、舞蹈等活动中充分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故事情节,并能准确感知圆舞曲的特点。(2)在聆听活动中关注弹拨乐、管乐器、弦乐所描绘出的音乐特点,感受管弦乐合奏的音响效果,在音乐中用不同的方式展现对音乐的表达。(3)在律动、舞蹈、游戏和对器乐音色的感知中体会圆舞曲的结构特点。活动始终以圆舞曲为重点,各种体验活动都以体验感受表现圆舞曲为主要目的。
(二)内容组合有的放矢
音乐作品通常情况下都是由一个主题动机发展而来,因此教学过程中对知识重难点应做到有的放矢。紧扣音乐主题,强化学生多感官体验。例如,《顽皮的小闹钟》的结构教学中,适当减轻B部的教学比重,着重感受A部体验小闹钟行走时的音乐形象,通过创编歌词、律动、打击乐伴奏获得音乐体验。
参考文献:
[1]罗敏.体验式教学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实践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134.
[2]崔雪琦.音乐基础教育中体验式学习理论的探索与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