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亚明
摘 要:小学数学内容是比较抽象的,低年级小学生因年龄较小,理解与接受能力较弱,学习数学知识就有些困难。因此,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出现帮助教师创新教学,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以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和作用为切入点,旨在深入研究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即从生活中汲取教学内容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帮助他们提高理解能力。生活化教学法的运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让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
一、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首先,生活化教学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低年级小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对图画或音乐等直观的展示方式却很有兴趣。但数学是抽象性较强,分析与研究性极高的学科,小学生学起来很枯燥。生活化教学在数学知识中融入生活事物,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同时,生活中很多有趣的事物也是吸引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其次,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领悟数学知识。数学知识广泛,包含的内容也较多,这就需要学生有极高的理解与领悟能力。如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小学生理解起来就很难,虽然经过多次讲解能够写出答案,但他们还是不能将这些原理运用到其他题型中。这时生活化教学把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最后,生活化教学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数学课堂教学是基础,掌握规律正确答题才是最终目的,此时培养自主思考与学习意识是关键。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最佳方式,情境要新颖有趣才能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数学教师要从生活出发,挖掘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提问和探究。可以从学生最熟知的事物與认知水平入手,为他们提供有趣的蕴含数学问题的情境内容。例如,在学习“方向”的过程中,低年级学生对位置和方向很难理解,此时便可以创设情境帮助他们深入学习。带领学生走向操场,向学生介绍校园建筑物,帮助他们寻找方向,感知方向位置,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内涵。
(二)运用生活化教学语言
数学内容本就很抽象,如果在教学时不创新教学方式就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无法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而生活化语言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特点,运用变化性语调调动学生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师要保证知识概念不改变的情境下把教学生活化,以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混合计算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对运算顺序不熟悉,无法正确计算,不知道先计算哪个后计算哪个。该怎样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呢?可以运用生活化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混合计算,“如果你坐公交车上学,车上只有一个座位,而且你的旁边还有一位老爷爷也没座位,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会回答:“给老爷爷让座!”“如果又来了一位老奶奶呢?”通过启发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谁先上来的就让谁先坐。“如果还有一位怀抱婴儿的妈妈,我们该如何让座呢?”学生们会回答:“让给妈妈和宝宝。”在这个例子中学生了解到:老年人就像算式中的乘除法,而这个怀抱宝宝的妈妈就像带有括号的算式,于是它具有优先权。通过简单有趣的生活语言帮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规律,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学习。
(三)布置生活化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检验,也是对知识的巩固与加强。因此,可以通过布置生活化作业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例如,布置生活化实践作业,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符合认知的作业内容。如学习统计后,可以把家里的生活用品统计一下;学过图形后,可以找一找生活中的物品,看看哪些是长方形的、哪些是正方形的、哪些是三角形的,并用画笔把它画下来;认识了位置后,可以让学生描述自己前后都有哪些同学、左右分别坐着谁等。利用生活实践作业掌握课堂知识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或者学习“分米与毫米”后,布置开放性作业,让学生自己找一找与这些长度单位相关的事物,然后与同学分享;学习“两步计算”后,可以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编出两步计算加减法题目并解答等。利用身边的生活问题完成开放性作业题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数学问题,将所学与生活相关联,实现数学教学的真正价值。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并将其融入教学中,创设更多的生活化数学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了解数学、研究数学、体验数学,以实现数学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光远.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情景构建方法应用的思考[J].中外交流,2017(13):134.
[2]周永梅.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探析[J].华夏教师,2018(14):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