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添灵
摘 要: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引入多元感官联动策略有利于强化学生对音乐的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和欣赏能力,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基于此,根据多元感官联动策略要求设计音乐课堂,希望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多种感官;综合联动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重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重视学生在音乐艺术中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引入多元感官联动策略,强化对学生听觉、视觉等的刺激,促使学生利用多重感官体验、欣赏音乐艺术,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一、多种感官综合联动策略的理性思考
目前许多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多元感官联动策略,目的是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体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那么,我们就要先明确一个问题:什么是多元感官联动?在笔者看来,多元感官联动就是教师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然后再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个器官形成刺激,帮助学生立体地感受音乐,使学生从各个角度学习音乐,帮助学生利用多感官学习音乐、了解音乐,最终将音乐课堂中的隐性内容以显性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出来,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音乐教学内容。音乐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参与到音乐课堂中。音乐所表达的美需要学生去切身感受,音乐所表达出的情感需要学生细心理解。因此,要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感受、体验、表达音乐。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多种感官综合联动的策略
根据多元感官联动策略要求,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应进行如下设计:第一,引导学生进行运动觉与听觉的联动,强化学生对音乐的体会。小学生活泼好动,乐于用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体会。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传递出优美的节奏和旋律,因此,运动觉与听觉的联动,可以发挥学生的年龄优势,丰富学生对音乐的体会。音乐课堂中,歌唱始终是主要的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前就要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恰当地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达到让学生会唱歌、唱好歌的学习目标。课堂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带领着学生以高昂的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例如,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为学生播放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朝景》选段,这段音乐的开头像一缕宁静的阳光,穿过云层洒向大地,之后划破黑暗,悄悄地努力生长,壮大;慢慢地,那阳光变成了一束,一团,然后慢慢散开,最后连成了一片,天空明朗了,阳光普照着大地,万物充满了勃勃生机。在欣赏中,教师鼓励学生用肢体动作表达阳光冲破黑暗的力量感,配合所听到的内容展示音乐的力量,并通过动作体会音乐的情感内涵。
第二,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和动作的联动,理解音乐中的故事。在音乐教学课堂中,除了带领学生进行歌唱练习外,还要对学生普及一定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故事,带领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音乐的节奏。例如,在《唐僧骑马咚得咚》的教学中,教师首先为学生播放音乐,并要求学生结合配图说一说音乐中的故事,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歌词自己设计动作。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听音乐、说故事的过程中了解了歌词内容,然后配合思考和动作,产生了欣赏音乐的兴趣,并主动寻找表达音乐感受的方式,体会音乐的趣味性。
第三,引导学生将听觉与视觉进行联动,感知音乐的结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乐理教学是重点和难点。许多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但是缺乏扎实的乐理知识,在音乐欣赏与表达中又会陷入困境。针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感官联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乐理。如在分析作品曲式结构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听辨相同或不同的乐段,这样能够辅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音乐结构,同时教师将图像与音乐片段相结合,引导学生根据听觉体验主动参与分析,理解音乐结构,以提高音乐素养。
第四,引导学生通过肢体动作带动音乐表达,抒发音乐情感。例如,一些学生在演唱中会出现高音不稳、渐弱声音颤抖、长音保持不住、咬字吐字不够清晰等问题,而机械化的训练难以让学生有效弥补短板。针对此,教师可以引入奥尔夫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拍手臂、捶肩、转脖子、甩手放松身体,并体验身体动作的能量对声音支持的意义,从而提高音乐训练效果。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正确的指引,让学生充分地运用自己的手、眼睛以及耳朵等積极地参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由此优化教学过程;可以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运动、语言,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感官联动中感知音乐、欣赏音乐、体会音乐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黄佳慧.新课标下如何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J].戏剧之家,2020(6):159.
[2]刘毅.基于多元感官联动的小学音乐教学新方式分析[J].北方音乐,2019,39(22):16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