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军
摘 要:童话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与社交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学习需求,创新童话教学策略,融合多元化的教学理念与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童话故事对小学生的启发与教育意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教学策略;心理状态
童话作为低段语文教材的重要文学体裁,具有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同的性质与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当关注童话教学方式的文学优势与教育作用,通过情境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对语文的探究心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带领学生真正走进童话的世界。
一、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优势与意义
童话经常运用夸张、象征、拟人等写作手法,展现给儿童一幅融合生活却又对生活充满启发的多彩画面,对生活折射式的反映更接近生活的本質,对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启发智力、激发想象、提升审美、增加乐趣的作用。小学生年纪小、好奇心强、注意力不集中、好动爱玩,而童话将复杂、深奥的知识与道理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变得浅显、简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童话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实现途径
1.设计情境教学,丰富情境感受
小学生好奇心强,爱玩好动,因此教师应当充分认知并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点,融入课堂情境教学,通过让孩子释放天性,展现属于他们的个性,并通过自己的方式实现感知与认知,在微妙的细节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方式,让学生进行童话的表演、朗读或是比赛,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融入并切身感受童话世界,充分认知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并从中得到感悟或启发,通过情境的构建与小组间的互动,加强学生的群体意识与合作意识,增强表达能力与创造能力,实现核心素养视角下“快乐学习”的教学目标。
2.巧妙融合信息技术,改善文字单调性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课堂教学方式与教学设施也不断先进化,教师可以通过充分利用课堂中的教学工具,通过学生更喜欢接受的视频、音频、动画等方式,结合童话故事帮助学生构建学习思路、丰富现实感受、增加互动交流,让书本上的课文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充满了趣味与声音的故事。
3.摆正师生位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占据学习主体位置,一节课虽然密集紧凑、喋喋不休但却见效甚微,学生的参与感极低,课堂氛围僵硬、冰冷,学习积极性很低。教师应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学科基础。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1.结合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带着目标阅读童话
童话故事有多种分类:动物故事、民间故事、笑话与逸事等,而选编入教材中的童话故事多为启发性或是引导学生理性思考的认知性故事。由于小学生没有充足的社会实践经验,对事物的看法缺乏理性思维,仍保留原始个性与新颖观点,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然后结合理性判断与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与道德观点,让学生通过自主判断感受童话的教育意义。
例如,在课文《蒲公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备课过程中对教学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了解学生需要通过课文学到的道理,并且掌握能够发散学生思维的方式,关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式与途径。教师可以通过问答形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展开对问题的探究、讨论与思考,通过对教师提出问题的思考充分发挥自我个性与创新思维,得出童话故事想要教会学生的道理与人生哲理,达到童话教学的目的。
2.通过多种形式,带领学生体味童话
现代教育课堂丰富了教学工具以及教学策略,让教师面对儿童教育时可以拥有更多选择。在童话教学方面,教师可以将童话通过多种形式演绎讲述,为学生搭建多元化平台。
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实践教学为学生构造一个更加现实化的童话世界。例如《小壁虎借尾巴》课文的教学中,由于小学生认知浅,识字量有限,好奇心又强,对课文的好奇心都集中在“壁虎是什么”上面。最后通过图片的变化与对比揭晓结局,让学生从视觉冲击之中感受到自然的奇妙与力量,增长科学知识,激荡心灵震撼,感受“尾巴在不同动物身上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与功能”的道理,提升学生的探索与思考精神。
参考文献:
[1]刘芳芝.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开展童话创新教学的思考[J].小学生(中旬刊),2021(3):85.
[2]张瑾.儿童本位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