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功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需渗透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积累文化知识,奠定坚实的小学数学学习基础,为后续的初高中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有利于让学生对探索数学知识具有浓重的兴趣,也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体验到数学的美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经过文化知识熏陶及思维能力形成逐渐具有数学核心素养。但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培养存在困境,对此,本文从多方面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展开探究。
一、规划教学目标,体现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必然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任务,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点,多方面展开思考有利于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比如,学习“倍的认识”过程中,部分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将目标划分为理解“倍”的含义及数量关系两个部分。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虽然能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但缺乏教学针对性,教学内容过于僵化,没有针对学情有效设计教案,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在课堂中虽然对理论内容掌握较好,但在解题过程中依旧存在问题。针对该情况,教师在备课时需调整教学方案,结合先进的教学思想设计教案,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倍”的概念。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倍数关系,结合动画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这种教学目标不仅能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情况,还能在数学教学中添加核心素养培养元素。
二、创设教学情境,活跃教学氛围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趣味性教学已经成为引出课题及激发学生深度思考问题的途径。小学数学课堂设计中,教师需构建活跃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思考后形成逻辑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比如,学习“位置与方向”的过程中,教师需根据课题展示图片,通过语言描述让学生理解图片内容,达到构建教学情境的目的。比如,例题为:“小雪下午想出门运动,小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介绍商场中的电影院及××饭店、娱乐城位置。”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饭店及娱乐城、电影院的位置图,让学生对图片内容进行分析,并准确回答三个方向性问题,此时,教师让学生描述小明在行走时的位置变化,通过建筑位置思考小明的位置变化,以此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位置与方向”的关系。在这种娱乐性课堂氛围中,教师与学生建立舒适的关系,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不干涉学生思考过程,符合核心素养下数学人才培养内容。在活跃的情境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被充分调动,有利于及时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加强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为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三、融合数学内容,关注核心素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单元内容或者整本书内容进行整合,不仅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还能让学生掌握新旧知识的关联性,让学生在类比及推理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比如,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过程中,教师在正式授课前,需要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多数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知识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内容进行深度探索,乘以更多或者更大的数字,以此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及解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对单元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在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内容后,认识到这些算法规律,并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感受不同乘数的计算规律,养成独立解题能力。比如,学生先解答 158×4 =?148×9=?有效解答此类问题后,让学生对 158×12 =?148×22=?這些计算题进行处理,若学生均能计算正确,说明学生对竖式计算或者本课程概念有深度理解。学生在解题时也可能面对困难,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分析,从而解答学生疑惑,形成较高的数学品质。在单元内容引导下,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连续性,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的认识。
四、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及深度学习方法,在舒适的课堂环境下,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积极利用自身思维能力进行思考,掌握课程重点及解题策略。在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教师的科学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对生活的影响,还能提升学生推理能力及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应当从创新课堂环境及教学方法等角度入手,凸显核心素养的价值及内涵,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