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剑
摘 要:2014年,教育部发布指导意见,指出我国学生发展的基本素质要求,确定了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什么样的品格和能力。就中学语文课程而言,主要定位是实现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探讨如何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学生的素养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渗透方法
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大部分语文教师只注重对学习方法和答题技巧的指导,但对语文的人文教育、核心素养的教育不到位。然而,这种不足会直接影响学生品格和能力的形成。鉴于此情况,笔者从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入手,在实施长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将语文基础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质课堂。
一、语文核心素养
2017年初,崔銮总结了我国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五个重点:一是雏形人格的培养;二是进一步巩固听说读写基础;三是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四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五是增加文化积累,培养审美情趣。语文学科肩负着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新一轮以“核心语文素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體系改革也正在深入进行中。
在中国语文核心素养的历史背景下,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师要在追求传统语文人文精神和工具性的前提下,努力寻求有效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语文教师不仅要渗透教学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还要努力提高教学效率。目前的语文教学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目标,但核心素养的目标更全面,更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渗透学生核心素养教育
1.运用问题性教学方法
渗透语文素养就是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初中学生进行问题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动机。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1)课堂教学导入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结合学生以往的课堂学习经验,形成新旧知识、正确与错误的冲突,让学生在困惑中不断地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比如,笔者在执教朱自清的《背影》时,用了歌曲《背影》,让学生在聆听歌曲的同时,回忆生活中父母做过的让自己最感动的事。
(2)创建一个全新的、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很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都是象征性地进行提问和点拨,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完成所要求的预设教学环节,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尽可能给予广大学生自由地思考、自由地表达的时机和空间,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背影》的教学中,作者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此时,教师恰当地创设写作背景情境将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达到阅读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2.注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在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中,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将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继承。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古诗词教学一直是培养中学生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在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可以结合阅读和写作手段,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兴趣。学生通过对古典文学的学习,了解我国的璀璨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
3.通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依据语文核心素养要求,通过语文的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学生思维的发展依靠阅读教学,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结合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小组合作解疑。质疑和解疑的过程既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活动,也能促进学生积极动脑,进而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总之,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师展开教学的指挥棒和依据,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标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起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研读核心素养的要求,并在教育教学中贯穿核心素养的教育,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余登燕.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策略研究[D].伊犁:伊犁师范学院,2018.
[2]郑后秀.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演讲辞教学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3]辛涛,姜宇,王烨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4(1).